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docx
《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华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冯玉祥诗配画四十八首诗碑浇园种蔬一二亩,茎叶枯欲死,简陋草亭下,使劲摇静辘,白菜和葱韭。只因干旱久。赖有井一口。酸痛腰与肘。千摇与万摇,蔬菜不得长,一家生活费,靠天来吃饭,切要靠自己,多掘蓄水池,欧美人造雨,如此雨不落,井水很少有。脸苦皮亦皱。全望园中收。苦恼无止休。快将科学求。机器把水抽。亦已有成就。大可不发愁。冯玉祥。二五、十一、二四冯玉祥题“我”诗碑致力* r 一 cy 平KX手及油 Xg美 不系用 口未X-氏Rmt9 法不欣守出行W 气应KvV人打落 支7X力代督A比 火龄T川蚁段更门 智“才 - 一贴茎4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
2、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一九四零年五月卅日作。【说明】此诗刻于泰山西溪群众桥畔的冯玉祥先生的墓碑上。墓碑高IlO厘米,宽190厘米。诗文10行,满行8字,字径8X8厘米,隶书体。这首诗写于1940年5月30Bo诗以通俗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不计个人生活得失,只求为国为民积极抗日的决心,显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给予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影响,成为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诗篇。经石峪看红叶诗碑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独倚乔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孤红奠恨荣华晚,众缘都成惨澹光。休上危桥云步迥,更高寒处更凄凉。经石峪看红
3、叶诗。光绪辛丑九月既望,吴门石祖芬题。【说明】此碑镶刻于泰山红门飞云阁门洞东侧。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为清代光绪辛丑年(公元1901年)九月既望,吴门石祖芬题书。诗文共12行,满行6字,字径5X5厘米。行草体。碑保存完好。乾隆登岱题诗六十八首诗碑乾隆恭颂皇祖勒崖云峰诗刻骊珠双颗勒云峰,占断岩岩景万重。不似磨崖千许字,开元惟用诩东封。【说明】此诗摩勒于岱顶大观峰的“云峰”题刻西面。诗刻高165厘米,宽160厘米。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戊辰年(公元1748年)御题。诗文共5行,满行8字,字径12X9厘米,行书体。乾隆夜宿岱顶诗刻攀跻凌岳顶,仆役亦已劳。行宫恰数宇,旧筑山之土幻。迥与天为邻,瀚然云作
4、巢。依栏俯岱松,凭窗眄齐郊。于焉此休息,意外得所遭。恭颂对月诗,徘徊惜清宵。黄昏云雾收,近霄星斗朗。萧启筑桥碑记诗碑筑桥碑记垫桥会记南北一通衢,三流漂回区。口鸣雨毕,天根见木郁。徒梗年年立,舆梁岁岁输。功德眸两大,遐迩术。万历乙未年岱下生萧启题书。【说明】此碑现位于岱庙碑廊内。原在肥城安驾庄肖店村东岳圣母殿壁上。1980年移置岱庙保存。碑高150厘米,宽75厘米。系明万历乙未年(公元1595年),萧启题书。碑额篆筑桥碑记。诗文共6行,满行10字,字径6厘米X6厘米,七叠篆书体“万笏朝天”题刻万笏朝天。丙子菊月,历邑萧式铭书。【说明】此题刻位于斗母宫北路旁。摩崖高55厘米,宽190厘米,系丙子菊
5、月,萧式铭题书。楷书体。“峰Jg路转”题刻峰迥路转。乙酉姑洗月上擀,历邑刁文元书。【说明】此题刻位于药王殿南,摩崖高42厘米,宽128厘米,大字径23X20厘米,系乙酉姑洗月上瀚,历邑刁文元题书。楷书体。“造化钟神秀”题刻造化钟神秀。银夏赵之均。【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摩崖高105厘米,宽150厘米,大字径40X35厘米。系银夏赵之均题书。楷书体“青未了”题刻青未了。三韩长度。【说明】此题刻位于高老桥北。摩崖高36厘米,宽106厘米,大字径30X25厘米,系三韩长庚题书。楷书体“笠云天衢”题刻笠云天衢。民国二十二年秋,绍兴邵元冲题。【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头。摩崖高174厘米,宽78厘米,
6、大字径45X35厘米。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秋,邵元冲题书,楷书体。“名言莫罄”题刻名言莫罄。少将宪章邱君,上校瑞轩湛君,邑绅刘君松岩、吴君子馨、张君书安同饮斗母殿下。北那么峰峦千仞,南那么烟火万家,西岭晚霞布锦,东山新月上钩。似蓬岛风光,仿天台胜境,口赞莫口,书此以留鸿爪。民国甲子,邑民苑梦九谨志。【说明】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120厘米,宽143厘米。系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苑梦九题书。刻文共8行,满行26字,大字径30X27厘米,楷书体。“鲁邦所瞻”题刻鲁邦所瞻。张易吾使君司直鲁邦,以尊德宗。大夫人寿日来游泰岱,刊造佛像。余贺刊工竟,书此之恩也。民国十年双十节后三日
7、,蜀南朱英敬识。【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摩崖高74厘米,宽202厘米,系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十月十三日,蜀南朱英题书。大字径43X40厘米,跋语凡56字。隶书体。康有为等登岱题刻丙辰八月,偕郑浩、王觉任、印南嵩游泰山,登绝顶。康有为。【说明】此题刻位于岱顶玉皇庙南,摩崖高95厘米,宽70厘米,系康有为于丙辰年(公元1916年)八月登岱时题书。刻文共4行,满行6字。字径10XlO厘米。楷书体。“冠盖五岳”题刻冠盖五岳。光绪三十一年清和中浣,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泰安县知县李于错游此湖石。【说明】此题刻位于五松亭外路旁,摩崖高135厘米,宽450厘米。系清光绪三十一年(公
8、元1905年)清和中浣题镌。刻文共9行,满行8字,大字径75X72厘米,楷书体。“渐人佳境”题刻入佳境。庚子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说明】此题刻位于斗母宫北。摩崖高123厘米,宽60厘米,大字径23X23厘米。系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书,楷书体。刘廷桂“洞天福地”题刻洞天福地。光绪己亥秋月,历下刘廷桂立。【说明】此题刻位于纪念碑西北,摩崖高46厘米,宽140厘米,大字径18X20厘米,系清光绪己亥年(公元1899年)秋,历下刘廷桂立。隶书体。“听泉”题刻听泉。戊戌秋,齐云浦、赵培生、徐斡卿、王俭堂、吴文卿、王子墉、施致远、金芨臣同游。八人至此小憩,忽闻泉声,因
9、以i之。【说明】此题刻位于烈士纪念碑西,摩崖高76厘米,宽146厘米,大字径42X36厘米。跋语6行,满行9字。系戊戌秋(公元1898年)齐云浦等游山题镌。楷书体。“昂头天外”题刻昂头天外。光绪戊申五月,顺德辛跃文书。【说明】此题刻位于玉皇顶东南,摩崖高95厘米,宽30厘米,大字径12X18厘米。系清光绪戊申年(公元1908年)五月,辛跃文题书,楷书体。“蔚然深秀”题刻蔚然深秀。光绪癸巳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说明】此题刻位于纪念碑西北,摩崖高50厘米,宽172厘米,大字径47X33厘米,行书体,系清光绪癸巳年(公元1893年)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镌。“步玉清”题刻步玉清。光绪辛已
10、仲夏,历邑杨逢霖敬题。【说明】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118厘米,宽53厘米,大字径35X20厘米,系清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仲夏,杨逢霖题书,行书体。“揽翠”题刻揽翠。道光癸卯,萧亭张祥河题。【说明】此题刻位于朝阳洞北侧,摩崖高180厘米,宽85厘米,大字径77X60厘米,系清道光癸卯(公元1843年)年,张祥河题书。行书体。吴大激“虎”字题刻虎。吴大微【说明】此题刻位于泰山中天门北登山盘道东侧,系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学家吴大激题书。摩崖高107厘米,宽66厘米,字径105X50厘米。篆书体。“只有天在上”题刻只有天在上。光绪肆年九月,楚北屠敬仁偕王亮采登岱,嘱题此五字。【说明】此题
11、刻位于玉皇顶东南,摩崖高100厘米,宽40厘米,大字径15X13厘米,系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九月题镌,楷书体。“龙门”题刻龙门。历下魏祥识。【说明】此题刻位于升仙坊南。摩崖高124厘米,宽87厘米,大字径58义45厘米,草书体,系历下魏祥题书。“惟天在上”碑刻惟天在上。顺治捌年捌月中秋伍日吉旦,钦差巡按长卢等处监察御史杨义立。【说明】此碑位于岱顶玉皇庙院内。碑高105厘米,宽60厘米,大字径25X25厘米,系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八月,杨义立。楷书体。“神州磊落”题刻神州磊落。天启三年癸亥孟冬。【说明】此题刻摩勒于斗母宫南登山路旁的岩壁上。摩崖高54厘米,宽135厘米,大字径31
12、X22厘米,系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孟冬镌刻,行书体。“天下奇观”碑刻天下奇观。隆庆壬申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沁阳杨可大书。【说明】此碑位于红门一天门坊前。碑高200厘米,宽93厘米。大字径50X40厘米。楷书体。系明隆庆壬申(公元1572年)年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杨可大书。“第一山”碑刻第一山。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偕参政吴章、张臬,副使张意、吴道南,佥事崔三畏登岱岳之巅书。【说明】此碑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高300厘米,宽110厘米。字径65X60厘米,楷书体。系明嘉靖年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碑阴有“入云有路”四大字,字径70X55厘米,系明隆庆四年(公
13、元1570年)张继红书,篆书体。“登高必自”碑刻登高必自。嘉靖甲子仲春之吉,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顿首书。【说明】此碑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高246厘米,宽82厘米,字径60X47厘米,楷书体。系明嘉靖甲子年(公元1564年)仲春之吉日,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书。“振衣千仞”题刻振衣千仞。万历戊午春吉旦,新安吕维祺,字介孺,游此。【说明】此题刻摩勒于对松亭对面的崖壁上。摩崖高130厘米,宽400厘米。大字径100X80厘米,系明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春吉旦,新安吕维祺题书,楷书体。“观海”碑刻观海。山东左布政使、顺天府通州心斋张钦书。昔颜柳以善书鸣,唐至今称之必日:“颜筋柳骨二
14、然鲁以忠烈显,公权以正谏著,炳琅宇宙,岂徒以其书邪!心斋张公,曩为御史守关,武皇北狩,抗疏回鎏。风采凝然,匹休彳生哲。平生究心字学,尤善大书。当其濡毫伸纸,气定神闲,得心应手,端严遒劲,盖有出于颜柳筋骨之外者。然世方以茂节高勋占公大受,而游情楮墨,公固以为艺成而下矣。顷者,公书“观海”二大字,镌诸泰山之崖,其字画之妙,如吾前所云。噫!字,心画也。公宏中肆外,惟变所适,克所至焉。海岱争崇深,可也,然亦有岩岩气象而难于为水者邪。嘉靖乙未岁夏五月,新安叶份跋。【说明】此碑位于岱庙汉柏院内,碑高257厘米,宽138厘米。系明嘉靖乙未年(公元1535年)夏五月,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新安叶份跋。“观海”两
15、大字,字径110X50厘米,行书体。政和乙未题刻自恭观元康兄留字。政和乙未孟冬二十日。【说明】此题刻摩勒于泰山西溪白龙池玄圭石上。摩崖高35厘米,宽30厘米,系宋政和乙未年(公元l115年)孟冬题镌。刻文共4行,满行4字,字径6X4厘米,楷书体,左读。“风涛云壑”题刻风涛云壑。嘉靖癸亥仲夏吉旦,松鹤山人伊介夫题。【说明】此题刻摩勒于对松亭东的岩壁上。摩崖高390厘米,宽136厘米,字径90X85厘米,行书体。系松鹤山人伊介夫于明嘉靖癸亥年(公元1563年)仲夏吉旦题书。显庆岱岳观造像记碑显庆六年六月廿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兴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并造素像一躯,二
16、真人夹侍。【说明】此碑原立泰山老君堂院内,“文革”期间移岱庙保存,现存岱庙碑廊。碑立于唐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为唐高宗以后六帝一后来泰山建醮造像的记事碑。碑座方形,高40厘米。碑身由二石并成,高皆236厘米,厚皆22厘米,左石宽50厘米,右石宽49厘米。顶覆高50厘米的屋脊形石盖,将二碑身束在一起,故称鸳鸯碑或双束碑。铭文刻于碑身四周,每面刻四五层,每层刻1首或2首不等,共刻文30首。其中唐代6帝1后计刻文26首,宋代题名刻辞4首,皆正书。武后那么天在位期间共刻6首,其铭文中的“天”作,“地”作,“人”作,“圣”作,“年”作“,“月”作C或,“日”作“乙”,“授”作“”,“初”作,凡数字作
17、壹贰叁肆捌玖等。铭文多清词醮章,作功德,言符应,非大雅之作,书法亦非名笔。但其形制特殊,造型别致,所记6帝1后前后130余年建醮造像的情节比拟详细,且正史礼志很少记载,实为难得的史料。兹将其余29首刻辞著录于下。比丘尼惠等造像记大齐乾明元年,岁在庚辰,口月辛巳朔二十五日,比丘尼惠、比丘尼静游、口迎口义姜率口诸邑同建洪业,口敬造弥勒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群臣宰守、诸师父母含生之类,愿转冥,眠三空现灵法界,共修口正觉。邑义士比丘尼口究,邑义主比丘尼僧炎,口大像主张口主弟苛,邑义口兴,像主栾伏口,由,像主徐明弁,像主徐六口,像主芯装受。【说明】此石刻于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70年),为比丘尼惠等所造弥
18、勒像的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19厘米。文刻于石之侧面,以顺时针方向为序,四侧面宽皆60厘米。第一侧面存字21行,计109字;第二侧面存字3行,计15字;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无字。皆正书,字径2厘米。其书法为典型的魏碑体。此石为1966年文物工作者在长清县石窝村访得之,并运至岱庙保存。查现存志书不见著录。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石像早佚,今不知所在。张子初等造像记大隋开皇十一年,岁次丁亥,二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观音菩萨主张子初共义人等,同修大观音菩萨像一躯。以此善因,上愿皇帝陛下祚延无穷,化等金轮皇帝;又愿父母师僧法界含识邑义人等,生生世世常口净土,善愿从心。大都维那张法显,大都维那冯玄静
19、,大都维那张盘龙,维那王洪,维那过嗣伯,维那王子诞,维那柏业,维那王羽,维那张世玛,维那张弥义,邑义人张继伯,邑义人张显义,邑义人张宜公,邑义人任子恭,邑义人张买婢,维那比丘僧成,维那张煞鬼,维那张善义,维那王子儒,维那牛智乾母,柏罗,邑人于邑人卢体,维那牛郎宠,维那牛洪略,维那张定汉,维那张文昂,比丘道兴,比丘道威,邑义人张士安,邑义人王子略,邑义人赵道业,邑义人任子建,邑义人柏法贵,邑义人张益德,邑义人张绍达,邑义人冯贰兴,邑义人任恭妻张,邑义人张士安妻吴,邑义人任建妻秦,邑义人孟旭。【说明】此石刻于隋开皇十一年三月(公元591年),为像主张子初等所造观音菩萨像之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19
20、厘米。铭文刻于四个侧面,皆正书,以顺时针方向为序。第一侧面宽53厘米,刻文16行89字,字径2厘米;,第二侧面宽48厘米,刻文15行82字,字径2厘米;第三侧面宽53厘米,刻文12行57字,字径3厘米;第四侧面宽48厘米,刻文15行89字,字径2厘米。铭文称“大隋开皇十一年岁次丁亥“,查隋纪年表,开皇十一年当为“辛亥“。隋开国共三十年,无丁亥纪年,可能是刻石者将“辛亥”误刻为“丁亥”。此石为1957年在长春观旧址(即今市政府院)出土,史志对其无记载,是泰山现存唯一的隋代刻石。1966年置岱庙炳灵门内陈列,1978年移岱庙后寝宫陈列,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其石像早佚,今不知所在。王盖周
21、等造像记魏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七月丙申朔四日己亥,邑仪一百三十四人等,敬造石像一躯。上为国祚永隆,后愿七世父母居家眷属一切昆裔,咸同斯福。钟盖世。像主王盖周,菩萨主钟令、钟道明,菩萨主钟助、李尼陀,起像主王念、邹文喜,光明主僧休、王贵,宝塔主马庆林,都维那王承祖、王怀,都维那钟文渊、尹世,都维那徐普勇、沐贵,维那邹晚兴、王回洛,维那王思贤、徐萨宝,维那王思贵、藏惠匠,维那王腊生、王双晖,口口口荣族、钟方,口口口口口、钟口,口命过王元吉,比丘僧贵,比丘僧篡,比丘僧云,比丘保侍,比丘惠闰,比丘道灵,比丘明宣,比丘僧敬,比丘惠思,比丘法藏,比丘僧晖,比丘惠银,比丘惠宝,比丘惠遵,维那开记,维那僧转、
22、王僧辩,维那惠凝,维那惠生。【说明】此石刻于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七月四日,为像主王盖周等134人敬造石像的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23厘米。铭文刻于四个侧面上,以顺时针方向为序。第一侧面宽85厘米,刻文23行,计161字;第二侧面宽71厘米,现存文3行6字;第三侧面宽85厘米,无字;第四侧面宽71厘米,刻文19行,计80字,并线刻菩萨像一尊。皆正书,字径2厘米。其书法为典型的魏碑体。其石像早佚,不知所在。此石为1966年文物工作者在长清县黑峪村首次访得之,并运至岱庙保存。查现存志书均无记载,今存岱庙碑廊。幽栖寺陀罗尼经幢幽栖寺陀罗尼经幢。【说明】此经幢刻于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现存
23、局部通高259厘米。座为仰莲,莲瓣三层,平面作圆形,高35厘米。幢身平面作八角形,高192厘米,八侧面宽皆35厘米。经文刻于八个侧面上,计62行,满行93字,字径2.5厘米,正书。沙门无垢撰文,紫盖虔禅正书。幢身之上置宝盖,高32厘米,平面亦作八角形,每面悬嘤珞一束,八角出狮头,口衔嘤珞。宝盖之上原有八角形矮墩,现佚,仅存其下的卯口。此幢原立肥城县幽栖寺故址,1979年移岱庙,1983年10月移置岱庙碑廊。此幢刻文约5000余字。首刻赞语,次刻施主63人姓名,最后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惜经文局部残缺过半,无法著录,现仅著录“赞语”、“题名”和“经序”三局部。周恩来贺冯玉祥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泰山 碑文 石刻 资料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