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怀素《自叙帖》的发展过程.docx
《浅析怀素《自叙帖》的发展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怀素《自叙帖》的发展过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析怀素自叙帖的发展过程2022-11-2307:41,汉府古文化文韦晓辰摘要:唐代书法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初唐的楷书为唐楷打开了局面,开启了新格局。而唐朝的草书艺术又是整个草书发展过程中的高潮,怀素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其自叙帖是草书整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作,自叙帖全卷用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有力,连绵草势,上下翻转,于法度之中求变化。文章主要研究自叙帖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笔法,以怀素生平、师承和作品研究等方面为切入点,最后代入实践中感受书写的变化,将所有的研究收获运用到自己的书作中。关键词怀素、自叙帖、笔法、时代、精神正文一、引言唐朝是一个浪漫的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
2、方面,都是蓬勃向上的发展与进步。在书法艺术方面更是如此,从唐太宗对王羲之称其尽善尽美,再到购买收藏真迹,从中央甚至弘文馆培养缮写书写的楷书手再到地方府学设置小学学习书法,书法艺术的广泛传播为整个大唐带来了更加优越的书法时代与精神,可以说整个大唐进入了一个浪漫的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这对唐朝的每一位书家,对民间的写手都有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随之发展,都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文章以此为背景,主要以怀素自叙帖为论点,研究其作品的发展过程,从章法到笔法,都是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怀素自叙帖局部(一)二、作者介绍(一)生平怀素,字藏真,唐代书法家,幼时出家为僧,喜好草书,相传怀素因为好饮
3、酒,兴发时在墙壁、器具和衣服上挥毫,时人称之为“醉僧”,有传记记载,怀素沉溺于纸笔翰墨,因为在寺院墙上乱写乱画,曾两次被驱离寺院。因为贫穷,怀素还种植了上万株芭蕉树,把叶子都剪下来,以芭蕉叶代替纸张便于书写。他还制作了一块漆盘,反复擦写,以至于把漆盘也都磨穿了。除此之外,怀素自己又将废弃的毛笔埋于山下,号称“笔冢”。这些都为怀素书法创新埋下了伏笔。怀素的草书率意自然又不失法度,传世的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贴等,对后世草书的发展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其自叙帖作为最典型的代表作,对中国的草书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唐朝同时期,无论是草书还是楷书,各大家都曾受怀素影响且品评极高,无论是在笔法还是在整体书法艺
4、术方面,怀素作为书家的重要代表,都对后世学书以及书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文章重点以怀素自叙帖为中心,研究其发展过程,包括师承以及笔法学习的整个过程。(二)师承怀素初学欧阳询,欧阳询作为后期入唐的代表之一,其书法艺术也对整个唐朝有所影响,包括初唐时期的褚遂良,都曾在唐太宗时期设置的弘文馆内受到过其书学影响,欧阳询与怀素的主要代表作书体虽然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在这里也要提及到,初学欧阳询期间当时得到过吏部侍郎的赏识。除此之外,怀素后学郭彤,郭彤以张旭为师,怀素也正是拜学于郭彤,怀素才真正领悟到魏晋笔法,也了解到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书法如寒冬枯树等缺点。怀素对郭彤的教诲,是
5、时刻铭骨在心的。由史料相关记载到,郭彤曾提起“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四个字就为怀素点通关于章法的奥秘。现如今,我们能了解到的关于郭彤以及其书法作品不多,关于其史料记载也是很少,所以对研究怀素以郭彤为师,可以换一个新的切入点,那就是上追其师承一张旭。张旭作为草书大家,狂草作品更加受到各朝的极高品评,其主要的代表作是古诗四帖,所以也可以通过草书的共同点这一切入点去研究怀素自叙帖。张旭与怀素的笔法虽有不同,但终究前后师承还是有关联的。在怀素四十岁时,曾向颜真卿求教过笔法,也正是此时学到张旭笔法,这是其草书艺术创新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两人的作品比较,就可以看出笔法的不同。先传怀素通过颜真卿求得的
6、笔法,是颜真卿两次求师张旭所得到的真知,所以通过这样的一脉相承,就更能联系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对研究来说也是更加重要的参考素材。关于笔法的发展,文章在下一章节再详细谈起。怀素也曾寻找名师,历经各地,因喜好草书,以书会友,当场挥毫书写粉壁与长廊数十间,声势浩大,宣和书谱中称当时名流李白、戴叔伦等人都以歌行赞美,评论张旭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早年间李白的草书歌行中称“湖南七郡凡儿家,家家屏障书题遍”,进一步说明怀素酒酣兴发喜挥毫的习惯。除此之外,近年来在敦煌出图的写本怀素师草书歌中也有记载。通过这些记载,真的难以想象当时的以书会友是怎样令人震撼的场面。怀素自叙帖局部(二)三、作品赏析(一)
7、章法自叙帖,纸本,横长七百七十五厘米,共六百九十八字。前六行损失,由北宋时期苏舜钦补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叙帖是怀素晚年的代表作,内容主要自述了写草书的经历以及当时士大夫对他草书的评价。自叙帖通篇草势连绵,行与行之间跌宕起伏,却不失法度,以一种雅致的强烈对比表现出视觉冲击。结字开合有致,空间和墨色更能体现出每个字的动感。用笔上,如“锥画沙”一般,力透纸背,扎实地体现出用笔的功力,笔法瘦劲,圆转有力,有急有缓。通篇作品变化丰富且不失规矩与法度,将草书艺术和文人的文人尔雅发挥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徵明评价:“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因前六行为苏舜钦补成,可明显看出帖中的前中后部
8、分对比,尤其第一行中“怀素家长沙”,不论是字内还是字外,相比与后部分,其之间的联动与跌宕起伏都要拘谨一些。另外“经禅之余,颇好笔翰”之间的开合差距在相比之下略小一些,豪放之势也会略显单薄,字之间的捆绑之意有些许刻意。当然,补齐之后的自叙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对自叙帖本身和唐朝草书的发展,以及对大宋时期的苏舜钦和那个时期的书法艺术形态也有了更多的参考。现如今,很多文章或学者对补齐六行之后的自叙帖都用一句“假的”来形容,笔者认为这也大可不必,自古至今的书法艺术,不论发展到任何朝代,对于我们来说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这是对历史和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本身的尊重。沿全卷继续向后看,怀素自叙帖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叙帖 浅析 自叙 发展过程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