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致清朝人口成亿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薯致清朝人口成亿增长.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说起番普,它与花生、玉米等食品一样,也是一种外来物种,但在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长而耕地面积所增有限的情况下,它成为下层百姓填饱肚子、支持生存的重要食品。所以我们要讲清朝食品,就不能不说番薯.番薯,各地称呼不同,又名甘弗、金郭、红郭、朱薯、白弗、红苕、地瓜、山芋等。它原产于美洲中部黑西哥等地,后由西班牙殖民者携种至菲律宾等国“根据学术界的研究,番整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朝中叶以后。其传入之途径,一说来自菲律宾,一说来自安南(越南),一说来自琉球群岛。清朝大规模引进明万历间番善传入中国后,首先在福建、广东等地传播。但番尊真正大规模地推广,却是在清朝.清朝民食不足,以政府的力量推广番落,大约始自于康熙时期。
2、清裨类钞.植物类载:“康熙时,圣祖命于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白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可见番薯经明末到康熙时期的流传与推广,其时国内不少地方已有种根,尤其是南方一些省份,已较普遍.雍正至乾隆初,番郭已成为南方一些地方贫苦人家Fl粮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年间,一些地方大员给皇帝报告就说明了这种情形: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巡抚黄国财奏报:“杳泉州府属之惠安、同安、金门沿海处所,去冬番薯歉收,今春又侦米贵,近海穷民不无艰苦番薯的收成与下层百姓的生活,已有很大关系.雍正六年(1728年)两广总督孔毓南奏:“查潮州民间原多种番薯,以朝米粮,现俱大收,每的卖钱一文,黄冈、碣石一带
3、每十斤卖钱七文,约计一人一日之食,费钱不过一二文。清朝文献中此类奏报还有不少,可见,乾隆以前,番弊主要产于广东和福建两地,并成为下层百姓日常食物,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份,更是小民救饥度荒的救命之物,因此才会进入地方官员给皇帝的奏报中。乾隆以降,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对土填、肥料及雨水要求都不高的番薯,从南向北得到进一步推广。除了民间自然传播外,官方出面进行的推广起了揖要的作用,最初,还是一些地方官员为当地的安定而进行的推广,后来逐渐演变为由最高统治当局出面,大力推广。自帕隆初起,地方官员推广种植番弱的例子不少。乾隆I,二年(1747年)安徽巡抚潘思案要求全省种植红其,得到部分落实。安徽凤台县知县郑基
4、“尝循行阡陌,见沙地疏确多不治,教民种骅茄,佐菽麦,俾无旷上。乾隆间山东范县知县吴焕彩在当地“教之种番薯,民困乃舒工较典型的事例是,山东按察使陆熠,总结当时种植番弊的经验,写成甘尊录,刊刻发给各府州县,宣传种植甘著的好处和方法,收到很好效果。大体上,从南到北,逐步传播推广,有些地方推广比较顺利,如江西、安徽等地,有些地方则几经周折,如天津、河北等地,因种秧的保存遇到气候因素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得以推广的。乾隆五十年朝廷发布上谕,命令以政府的力量,大力推广番辨的种植:乾隆帝在上谕中对山东按察使陆爆进行了表彰,说他写的.甘郭录1通俗易懂,命令多为刊刻”,“颁行各府州县,分发传钞,使皆知种善
5、之利,多为栽种工又说,现今河南欠收,地方官员要仿照南方省份的办法,大力推广番朝。其他一些地方,也要把甘郛录“多为刊布传钞,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屈备荒之一法。将此传谕知之。*至此,番著在京畿地区和河南等地,进一步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成中国境内更广大地区下层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番善的民生意义与大米等作物相比,食用番黑似乎是降低了生活水平,但在当时,番薯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且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对气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这个推广,不仅具有农业方面的意义,在清朝人口猛增而可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其民生方面的意义不可低估。甚至可以这样说,番薯对于清朝养活亿万下层百姓,功不可没。清朝是中国人口爆
6、炸式增长的一个时期。清初,承明末大乱之后,社会生产渐次得以恢豆,至康熙前期平定三藩之乱后,出现了天下太平的景象,后来更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时期,在此期间,人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据学术界的有关研究,人口较多时约在6000万人以内,只有明朝永乐年间在册的人口达到6700万口,有的研究者据此认为明朝实际人口已超过1亿。经明末大规模战乱,人门锐减,法入关时全国人口总数最多不超过1亿。康熙以降,国内人口猛增,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1亿大关,乾隆:十七年(1762年)、五十五年(1790l-)又相继突破2亿和3亿。到咸丰元年(1851年).人
7、口达4亿3千1百多万,这是清朝人口的最高点.番薯的推广在清朝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有四:其一,它成为广大下层人民弥补粮食生产不足的主要手段,史籍中此类记载很多,如赣南地方清初以来人地矛盾突出,百姓朝夕果腹多包栗舜芋,或终岁不米炊,习以为常,其二,在可耕地不足的情况下,也成为山区开发的重要农作物:如湖北襄阳一带,“崇山晚岭,尺寸开辟,其不宜黍稷者,艺薯芋杂以为食其三,它成为国家与人民在战争与灾荒时期的一种主要应对办法。如乾隆后期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期间,清军购买了大量番薯和薯干,用于地方赈济。而乾隆帝对此种采购番薯放赈的办法表示赞同,并期咐负货立员,”所奏采买番薯一万斤,并拨米二干石,为数无多,恐不敷用,地方官员和军前将领要多为预备”,迅速运往当地,不要怕花费,如有不够就再拨些银两,“不可仍前惜费,致俣事机,其四,它也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的一种副食,如燕京岁时记所载的,乾隆以后,京中无论黄言,都以煮番弗为美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