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超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福建《超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超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9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XX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XXXX-20XX超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标准Designstandardforstrengtheningmasonrystructurewithengineeredcementitiouscomposites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总则12术语23符号5Vl材料性能5M作用效应6Vl儿何参数6V4计算参数74基本规定85材料101原材料102345678910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几世(MPa)1.602.403.204.004.8
2、05.606.407.20K(X)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几,t(MPa)1.231.852.463.083.694.314.925.546.15注1:抗拉强度等级对应极限抗拉强度换算所得的具有95%保证率抗拉强度。注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系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得到的抗拉强度。5.2.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极限延伸率应通过JC/T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表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划分延伸率等级DlD2D3D4D5D6D7D8D9DIO延伸率闾12345678910残余延伸率/延伸率1.21.11.1.1.11.11
3、.11.11,11.1注1:极限延伸率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拉伸用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力下延伸率的平均值。注2:Dl-DlO代表在单轴拉伸过程中表现山不同程度的极限延伸率水平。注3:残余延伸率系指拉伸试件在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其拉伸强度降至极限抗拉强度85%时对应的延伸率。5.2.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通过JQT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表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等级轴心抗压强度等级C25C3OC35C4OC45C50轴心抗压强度标掂值乙.(MPa)19.423.22
4、7.131.034.838.7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14.917.920.823.826.829.8弹性模量几(GPa)14.715.818.518.923.424.9注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等级对应本标准附录A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OO1001OO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注2: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可根据表3中抗压强度等级对应取值,也可通过标准试验确定5.2.5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冻、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可参考表4,应按GB5
5、008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养护及性能测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表4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指标类别指标要求抗冻性能(快冻法)F200抗水渗透性能(逐级加压法)P8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10,Ws)DRCM2.5抗碳化性能-碳化深度(mm)d0.6或为砌块内聚破坏试验方法GB50550附录U6设计与构造一般规定6.1.1 本章涉及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小于120mm的承重墙体,且其块体强度等级不低于MU5。6.1.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墙体双侧加固的方式提升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双侧加固应保证两侧面层材料性能的统一。6.1.3 用于
6、加固的而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6.1.4 整墙加固设计可采用无筋面层和配筋面层两种方式。无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2中D3,配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2中Dl。可采用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条带-砌体组合斜撑进行构造性加固。条带加固分为无筋条带和配筋条带两种方式。无筋条带的材料抗拉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T6,且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D5。配筋条带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D3。Sl砌体受压加固6.2.1 采用面层加固轴心受压墙体,其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公式(1)计算:N%m(ZnAn+dccAic+j
7、M)注:无筋面层加固时,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枳4取为0。式中:N轴心压力设计值;com轴心受压组合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截面的高厚比及配筋率,按GB50003中组合砖砌体构件将东系数的柳定取值f_金构.砌体的轴心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照GB小。50003的规定取值;AnO原构件砌体截面面积;Alc新增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Afc=优t。双侧加固时,A取两侧面层厚度之利;%k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受压加固时,取tk=015;空斗墙体受压加固时,SXadc=0.35;几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4受压构件钢筋
8、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生=0.8;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见=0.7(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6.2.2 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双侧面层加固偏心受压墙体(图1)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公式(2)、公式(3)进行计算:Nm4o+%几人/%/;A-A-%,.,式中:AdCC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Aicx=bx&i;AIs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j=bXrk2;fy水平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8钢筋应力;d
9、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力;A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A距轴向力N较近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N公4AlOSinS+q/cWs+4yA(tv-a-)式中: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N作用点的距离;S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ms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5ds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Q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厚度,取0=%+几;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缘距离;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i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0一侧边缘距离。上述公式
10、中,钢筋应力s和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dc(单位为MPa,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应根据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4,按公式(4)-公式(9)确定:当么(即小偏心受压)时s=650-800(4)式中:耳加固后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对HPB3OO级钢筋,取0.575;对HRB400级钢筋,取0.518;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2鼠/&YWqKfy当s,(即大偏心受压)时5=力dc=fc.l&=XIkQ式中:X砌体墙截面的受压区高度;端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有效高度。其中截面等效受压区高度X,按公式(10)-公式(13)确定:mSmN+a几Wn+/AeN-GAeN%AkA=(10)式中:
11、SnIN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SdN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重心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eN=e+eil+(.tw2-a)(11)式中:4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eN=e+eil-(tw/2-?)(12)镰l-00226(注:无筋面层加固时,新增竖向钢筋截面面积A和A均取为0。式中: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6.2.3 单侧面层加固后,墙体计算受压承载力超过原墙体计算受压承载力1.8倍时,取原墙体受压承载力的1.8倍为加固后受压承载力。6.2.4 应采用贯穿墙厚的对拉锚栓或锚筋,
12、拉结锚栓或锚筋宜成梅花状布置,其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60Omnb并确保锚栓或锚筋与面层有效拉接。a)小偏心受压b)人偏心受压图1组合砌体偏心受压构件hX砌体受弯加固6.3.1 本节适用于实砌墙体的受弯加固设计。6.3.2 在墙体双侧加固的情况下,应保证两侧面层厚度及材料性能一致。6.3.3 在墙体双侧配筋加固的情况下,应保证两侧面层内配筋形式和数量一致,且钢筋在面层中配筋率不应超过2%。6.3.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2)不考虑原砌体的抗拉强度;3)在面层配筋的情况下,面层重心与面层内钢筋的重心重合;4)在双侧面层配筋的情况下,不考虑受压面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技术标准 福建 超高 延性 纤维 混凝土 加固 结构 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