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戏婴图考析.docx
《秋庭戏婴图考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庭戏婴图考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九仙学苑是由著名占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作为清艺汇古代书Si研究班导师开辟的专栏。朱绍良2010年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十大收藏家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美院等高校,他力求在此栏目中亮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20年收藏经验与心得,带领学生们探究用科学方法论鉴别和欣赏中国古代书画,并希望借此引领更多的艺术品爱好者深入到古代书画的研究和收藏中G秋庭戏婴图传为宋苏汉臣作品,立轴,绢本,设色,无名款,纵197.5、横108.7厘米(图1)“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出这样一幅欢快的场景:庭院里,男女二童围着鼓电玩游戏,不远处散置着很多儿童玩具。背景有太湖石,周用盛开着秋天的花朵
2、,画面左上角有一只小蚊子,一派生动的初秋超真鳍戏祥和景象。苏汉臣(1094Tl72年),北宋末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徽宗宜和年间召入北宋画院,任画院待诏.靖康之难后,南渡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史职。苏汉臣技画人物题材,师承北宋Si院待诏刘宗古,在绘画婴戏图、货郎图时,常用刘宗古笔法,工整细劲,设色鲜润,情态生动。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幅作品是明代吕文英的临摹之作。第者在综合多方面因素之后,认为秋庭战婴图为苏汉臣在北宋末年宣和画院所绘。一、秋庭戏婴图著录和命名古代绘画名作一般是历代著录繁多,与秋庭戏婴图有关的仅涉及三本著录。最早的著录是清代0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3、续编,这也是在古代著录中出现此画的唯一一本著录。该书是清代王杰等编著,收录自乾隆五十八年后新的作品及初编遗漏者,按作品排列各加记录。6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记栽了此画的材质、尺寸、绘画内容,乾隆王贡仲秋御题行书诗一首,铮有:古稀天子之宝、鉴藏宝玺八玺全(图2),当代著录有1985年版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2014年版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2两本。其中中国绘三i全集五代宋辽金2中记载,0秋庭婴戏图南宋苏汉臣所绘。无款,有乾隆御题诗,铃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藏于台北故名博物院.宋元画作中,画家经常不在画上强写画名,后人依据前人绘画内容、咫跋等取名,出现画名不统一的现象较为常见。此画在石
4、渠宝笈续编中命名为6秋庭戏婴图,在中国绘画全集中命名为秋庭婴戏图。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3记栽,秋庭婴戏图,宋,无款,设色,选拔佳品,藏于故宫博物院。该书是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于1984年311月期间,对于北京地区的故宫博物院所保存古代书画的鉴定。本文所提的秋庭戏婴图早在解放前夕文物南迂,可知此幅非彼幅。二、主要依据之笔墨、造型、构图、设色的时代风格考证鉴赏一幅古代书画作品,应以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两大主线为依据。主要依据包括其时代风格和个人特点。笔者试图梳理历代“婴戏题材1绘画,建立该题材标准件群,使之找到秋庭战婴图较为相对应的时代风格。依据标准件群(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秋庭战婴图的
5、笔黑人物线条均匀纯熟,衣纹采用“铁线描,与宋代仿周昉战婴图、南宋李湍骷髅婴戏图等一致,符合宋代箔黑的时代风格特点。这种极为精细的线条,笔笔交代清楚,高度写实,在南宋后期以后罕见。南宋马远后,人物纹描多采用简笔法,用线开始逐渐增粗,运笔速度随时代推移开始逐渐加快,与北宋区别较大.秋庭战婴图3笔黑线条运用,符合北宋院体画家常用笔法。在婴孩造型上,从苏汉臣秋庭战婴图、故宫博物院藏秋庭婴戏图、李湍骷微幻戏图3中可以看出宋代对儿童造型的刻画是“人小貌大,长相多有些老成:宋画中人物头大,时代越往后期头部越小,到了清代头与身的比例趋于正常。元代刻画儿通神态有些呆滞无神:明代则多眼部画有眼袋。对比标准件群后,
6、秋庭戏婴图符合宋代的儿童造型特点。在笔品上,该作品中儿童造型刻画准确,一笔无断笔、复笔,应是出自画院能家之手。纵观历代婴戏图,较少出现女孩形象。女孩形象的婴戏题材多集中在宋代,如本文的秋庭战婴图、故计本宋代佚名秋庭婴戏图、台北故宫宋代佚名冬日婴戏图、宋代佚名百子图等。北宋绘画大多以全景构图,情景交代符合逻辑,宋徽宗代笔画人物立轴画听号图,即是典型的全景式构图。秋庭.我婴图的构图形式,与听考图用意相同,两者都是画面背景景色占了近1/2的空间。北宋黄居家山鹏棘雀图立轴同样采用这种构图。这种构图正是画家“经营位置”的体现,大面枳留白,让读者视线集中在立轴构图观赏区域内,同时突出主体。秋庭戏婴图的构图
7、,符合北宋立轴的绘画构图形式,符合宋代绘画理论谢赫六法中“经营位置气韵生动”的原则(图4)。北宋人物工笔画设色多为堂彩,秋庭戏耍图的设色厚盘,颜色采用古代天然旷物质颜料,设色方法较接近北宋惯用的时代风格,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这种画法宋人多采用背后托色,以达到正面色彩厚而不取的效果。南宋比北宋颜色更为柔和。三、主要依据之个人特点考证主要依据的另一方面是画作的个人特点。苏汉臣为北宋画院刘宗古弟子,其绘画特点是一种轻描淡写的风格。用秋庭戏婴图与吕文英作品对比,明显个人笔题特点不同(图5。图3婴戏网材标准件群古人评肖像画除耍求形似外,更重能得其神情气质,故肖像商称“传神,与吕文英货郎图对比,很明显秋
8、庭戏婴图3更加“传神:所用线条更加工整、有力、根根精细,软硬运笔张弛有度:绘画更加高度写实、极度细致:人物开脸更为圆润,人物造型、服饰、发饰刻画更加符合宋代时代风格。笔法更加严谗,构图更符合逻辑。秋庭戏婴图明显不具备明代时代风格,亦没有吕文英个人特点.经对比后发现,秋庭战婴图3中人物开脸、白色薄衣勾白纹绘画表现手法等与刘宗古翅台步月图接近(图6)。此画中苏汉臣的笔密运用手法是师承老如刘宗古或同时期北宋画院画家。北宋末年宫庭画家,在人物、器用、树石画法上用笔均极工细,颜料为铅白,线描近于铁线描.再看此画特点,绘画技法高超,符合北宋宣和画院绘画特点四、辅助依据之服饰、发型发饰考证书画鉴赏中,辅助依
9、据的证明物,同样也是取信于人的证据。女性穿若裤子始于宋代。宋代由于家具的发展,太师椅、椅子、晃子、梳妆台的使用,人们从过去的坐席、坐榻演变成垂足而坐,出门则由乘马车发展到乘牛车、轮车等,轿子也由大轿发展到不垂布幕的小轿,在服饰上则出现了裤子造型。古代裤子没有裤裆。从福州南宋黄界墓出土文物裤子上可见浅褐色牡丹花纹饰,证明宋代已开始使用带有纹饰的布料制衣(图7)。由此可知,纺织技术在宋代有过一次较大发展,这也为宋徽宗宜和画院所用宫廷贡绢提供了前提条件。秋庭战婴图中姐弟二人,女孩身穿白色浅花纹的交领右枉过膝衫,系红色腰带,衣领、袖口有红褐色滚边;下身为白色喑花纹宽腿裤,并带有暗花纹,验证了女孩穿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庭戏婴图考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