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第12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2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训练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氮及氮的氧化物2,6氨和镂盐4,7,9硝酸的性质及制备3,8,12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5综合应用10,11,13,14L(2021河北卷)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NOz和SO?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1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z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z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解析:S02是无色气体,A错误;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未
2、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固体颗粒物等,B错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z作为肥料,C错误;石灰(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故可采用石灰法脱除工业废气中的S02,D正确。2.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B)A. M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三键键能大B. NO.NO?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可稳定存在C.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D.浓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解析:A.氮气分子内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大,所以用化学性质稳定,正确;B.NO、NO2均能形成酸雨,为大气污染气体,但在空气中都不能稳定存在,NO会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
3、氧化氮会聚合为四氧化二氮,也可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不正确;C.氨水为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氨为液态的氨气,属于纯净物,正确;D.浓硝酸是液体,且见光易分解,一般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正确。3.25。C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B)A.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上的溶液:、Ca2No3、NHB. 0.5Inol/L的硫酸溶液中:CuNaClNOjC. 1.0molL的氨水中:AgNaNO3ClODPH=I的硝酸溶液中:Fe*、KClSOf解析:A.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碱性条件下,NHi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该条件下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
4、量共存,正确;CAg.会与氨水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硝酸是强氧化剂,会与具有还原性的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NL遇到浓硝酸或浓硫酸均产生白烟B.向某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J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有SOfC.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故可用加热NHtHCO3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D侯氏制碱法以H2。、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解析:浓硫酸沸点高,难挥发,NL遇到浓硫酸不产生白烟,A选项错误;向某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会把So勺氧化成
5、SOf,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f,B选项错误;NFLHCO3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制得的氨气中混有二氧化碳,不能用该方法制取氨气,C选项错误;侯氏制碱法以H2。、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C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H3CO2+NaC1_NaHCO3I+NHlCl,D选项正确。5.工业上常采用生物硝化法将NHi转化为Nog来处理氨氮废水,工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O2,1.含NH废水,微生物*NO3A.生物硝化法处理废水,会导致水体PH逐渐下降:NH打22-N3+2H+0B.长期过量使用NH1Cl等镀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
6、化C.检验NHi所需的试剂是浓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微生物保持活性的pH范围为79,可以加入石灰石来调节水体的PH解析:检验NF应使用红色石蕊试纸,C项错误。6.测量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NO2)含量的方法如下:1.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NO?分解为NO和。2;ii.再利用与NO反应,产生激发态的N02(fflNoW表示),当NO回到基态NO2时,产生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获知NO的浓度,两者成正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基态NO?与NOl具有的能量不同B. NO?在大气中形成酸雨:4N02+02+2H20_4HN03C. O3与NO发生反应:NO+。?一NO1+。?
7、D.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汽车尾气中NO含量越高解析:由题干信息ii可知,当Nol回到基态NO2时,产生荧光可确定基态NOZ与No5具有的能量不同,故A正确;已知3N02+H20_2HN03+N0,2N0+02_2N02,则NO?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N02+022H20_4HN03,故B正确;由题干信息ii可知,O3与NO反应,产生激发态的NO?(用NO5表示),与No发生反应N0+03-N0*+02,故C正确;由题干信息i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NO?分解为NO和信息ii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获知NO的浓度,两者成正比可知,测得荧光强度越大,说明NO的含量越高,但该NO不一定都是汽车
8、尾气中的N0,也可能是汽车尾气中的NO?分解生成的N0,则只能说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越高,故D错误。7.如图为有关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催化剂bNOQR o H 0O NA.N2-NH3,NH3-N0均属于氮的固定B.催化剂a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催化剂D.催化齐Ib作用下的反应是4NH3+502-4N0+60,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序号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呈红色稀硝酸不能将Fe氧化为Fb浓硝酸久置或光照变黄色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Al箔插入
9、稀硝酸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s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D)A.B.C.D.解析:中过量的Fe与HNO,反应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呈红色,但稀硝酸能将Fe氧化为F/;中Al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而遇稀硝酸反应。9.常温下CaCl2固体遇NL会形成CaCl28NH3(可溶于水,加热不稳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CaCb作干燥剂时,不能干燥NH3B. CaCl28NL溶于水,通入少量CO?不产生白色沉淀C.实验室可采用Ca(OH)2固体与NH1Cl固体混
10、合加热的方法制备少量ND.CaCb与NL形成CaCl28NL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解析:CaCb8N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通入少量CO?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B错误。10.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NH3*Ti4+NH30=Fe(DI/Ti4+-NH2-H-O-Fe(11)H2OTIPnoVTi4+-NHr-N=O-H-O-Fe(三)I02VTiNHlN=*H0Fe(11)N2H2O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A.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022N260B.Ti4+-NH2-N=O是中间产物CTi外是催化剂D.Ti4+-NHN=OTi,+N2+H20属于分解反应解析:结
11、合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NL和NO等物质的量,反应物还有O2,根据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4N0+02三=4N26H20,A错误;根据题图可知,TiNHz-N-O是中间产物,B正确;Ti参与循环反应,起催化作用,C正确;根据题图可知,Ti4+-NH2-N=OTi4+N2+H2O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11.如图所示,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甲氨气喷泉实验Cio- 15 20 25 3O 354O45 ,b8喷泉实验中瓶内压强变化曲线LlA卜 AJ O 540A.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未充满三颈烧瓶,可能是因为收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