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 .下图为某区域M、N两物种食物的利用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用春笈磐邨县SsA.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 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C.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D.曲线不重叠时,可通过扩大生态位使资源充分利用2 .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用样方法调查鲂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取样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随机扫取表层土样进行取样3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
2、种丰富度B.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的环境相适应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常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4 .如图为某自然保护区内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测定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5种湿地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影响湿地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C.沼泽区湿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毛赤杨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5 .娱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微生物群,可分解池塘水中的有机污染,娱蚣萍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单细胞藻类植物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
3、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娱蚣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它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娱蚣萍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C.娱蚣萍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若要监测水体的质量,可采用样方法对藻类进行计数调查6 .如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Y轴)与寄主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有遮蔽潮湿一无遮蔽干燥E同H回水犀草科十字花科山柑科一幼芽,花序新叶版熟M*H,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C.昆
4、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7 .福寿螺是一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螺类,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在我国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福寿螺入侵可以提高当地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B.入侵初期,福寿螺种群数量往往会出现类似“J”形的增长C.福寿螺入侵后,其种群的增长速度会受密度的制约D.福寿螺入侵后,可能会改变入侵地群落的演替方向8 .下列解读中最不合理的一项是A.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此处动物指活动能力强
5、,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捕食能够将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此处的捕食者一般指动物C.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如动物园中的所有动物D.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此处的净生产量在顶极群落中约为零9 .某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物种丰富度指数60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各种群的个体数量B.在演替过程中,各时期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变C. 1020年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加剧D. 30年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不变,说明群落演替已经停止10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
6、正确的是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B.群落演替都能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是由群落外部环境条件决定的D.植物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光照直接相关11 .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或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即可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C.统计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应采用记名计算法D.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12. 一般来说,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机物总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再进行,此时称为顶极群落。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图
7、9所示的5个阶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裸底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庭意求即森林群落阶段(顶级)A.外部环境变化是导致群落发生演替的唯一因素B.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均会到达森林群落C.裸底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充足的氧气条件D.因缺少光照导致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的沉水植物逐渐减少二、多选题13.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位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B.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有可能完全相同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种间竞争也就越激烈
8、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4. 经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某丘陵低山区近30年内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大约4/5,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着自然生态空间,致使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加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地区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B.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可能会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小C.为了保护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必须禁止一切农业和城镇建设以及森林砍伐活动D.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森林等措施,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形成15. 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娱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他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下列关
9、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的趋光性C.蜘蛛、娱蚣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实验时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D.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16.某流动沙丘在形成后的数百年间依次出现了以下优势种:美洲沙茅草(Ab)、北美小须芒草(Ss)、北美乔松(Ps)、多脂松(Pr)。科学家实地调查了四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沙丘中四种植物幼苗的出土情况(图a),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统计了该沙丘中种子捕食者(某啮齿类动物)对四种植物幼苗出土率的影响(图
10、b),下列说法笛送的是()图a5,4.3.2JoO 泠iEoH-03期苦 m 重).43.2Jsomso(sJ30书翻)匚二I仃种子捕食者I I I种子捕食者A.在演替的整个阶段中,植物幼苗出土率的高低是优势种的决定因素B.限制Ps、Pr在演替早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与该啮齿类动物的捕食喜好有关C.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可能提富了沙丘土壤的有机质、水分及无机盐含量,提高了演替后期各种植物幼苗的出土率D.演替阶段为中后期时,单位时间内四种植株中多脂松的新增个体数最多三、非选择题17.据图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问题。I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
11、的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1)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I模型属于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O(2)假设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O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一只。(3)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破坏蝗虫种群正常的,从而达到杀虫效果。II .弃耕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如图2所示的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终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
12、为O18 .根据下图所示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2)图示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说明该群落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O(3)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这说明动物也具有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和(4)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可见决定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是o除此之外,还有.等。(5)该群落中很多乔木为毛白杨,尝试分析毛白杨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特点:o19 .福寿螺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后,种群迅速增长,大量取食本土植物,给入侵
13、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田中福寿螺种群密度时,取样的过程中,与分布密集的季节相比,在分布较稀少的季节应当O(2)福寿螺属于入侵地水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o若要调查某水域的福寿螺是否为优势种,需要在水平上展开研究。(3)放养某些禽类和鱼能防治福寿螺繁衍,它们的粪便也能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有利于增加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放养禽类和鱼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系统中动物类群的o20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图2(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
14、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LII、III、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预测此后一段时间,地区藏羚羊种群数自将增加。(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
15、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组别实验处理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9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雄性或雌性藏羚羊。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若则假说成立。21.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校藻在上世纪末进入该水域,目前已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枝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柏枝藻与本地藻的种间关系为O(2
16、)研究人员用两个较大的水箱模拟该水域环境,向其中一个水箱中添加8只水虱。每个水箱用纱网(该纱网不能阻止水虱活动)平均分隔成四个区域,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和柏校藻各0.5克(如图1),十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下表,该实验结果说明水虱更喜欢取食(填“柏枝藻”或“本地藻”)。IIIiI-r-1iiI甲I乙I丙I柏枝藻IIIIIU.-.U-.U图1海藻种类甲乙丙柏校藻海藻重量增加值(g)组别无水虱组0.40.50.070.1有水虱组0.010.2-0.20.3(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如下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因变量为。在盛有等量海水的五个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
17、材料,其中对照组应放入O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图2进一步研究发现,柏枝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校藻,会将两者吐出,因此水虱更偏好附着在柏枝藻上。(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柏校藻成功入侵的原因是:柏核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密度,而且,因此柏枝藻能够成功入侵。参考答案:1. C【分析】根据题图可知,M、N两物种食物的利用曲线重叠一部分,说明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生态位:自然
18、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各物种的生态位窄,相互重叠少,表示种间竞争小;各物种的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表示种间竞争大;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分开,表明有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详解】A、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A正确;B、b越大,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B正确;C、根据题图可知,M、N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因此两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曲线不重叠时,仅从食物关系来看,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处于共同的区域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产生竞争关系,例如竞争生存空间等,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
19、,C错误;D、曲线不重叠时,表明有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可通过扩大生态位使资源充分利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考生要理解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结合图示分析,对各选项进行推理,准确判断。2. D【解析】1、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
20、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B错误;C、用样方法调查蝇虫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取样,导致结果偏大,应该随机取样,C错误;D、表层土中生存的小动物很少,大多数小动物生存在土壤中下层,因此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随机扫取表层土样进行取样会导致结果偏小,D正确。故选D。3. B【分析】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表示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
21、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详解】A、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正确;B、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植物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决定着动物的分布情况,从而说明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B错误;C、生物能在相应的环境中生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据此可推测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的环境相适应,C正确;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了该动物的分布情况,D正确。故选B。4. B【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22、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由图可知,5种湿地的分布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距地下水位距离不同所致,应属于水平结构,A正确;B、影响湿地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含水量,B错误;C、沼泽区湿地存在土壤条件,故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毛赤杨种群密度过高时,种内竞争加剧,个体间阳光、水分等物质竞争激烈,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即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5. C【分析】1、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2、紧扣题干信息“娱蚣萍发达的根部结合有庞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落 及其 演替 章节 测试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