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酵工程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
《第1章发酵工程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发酵工程章节测试(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章发酵工程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操作及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发酵和腐乳制作中主要参与的微生物都含线粒体B.发酵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C.发酵过程中主要参与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都逐渐降低2 .老面是指馒头发酵后剩下的含有酵母菌的生面团,可用于再次发酵。老面发酵与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老面中混有杂菌,在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后,部分酒精可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导致面有酸味。为了中和酸味,人们常往发面中加入适量食用碱,碱与乙酸发生反应的同时能产生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的过程
2、属于吸能反应B.老面发酵时有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将酒精转化成乙酸C.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相同D.老面发酵时添加的食用碱可使面团更膨松3 .下列关于对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含酚红的培养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菌株B.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出自养微生物C.利用高温培养条件筛选耐热的Taq细菌D.用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筛选耐盐突变菌株4 .发醉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不科学的是()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和污染小的特点B.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菌体本身C.
3、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的控制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需要添加菌种5 .下图为传统黄酒酿制的主要工艺流程。其中加酒药后的1012h为前发酵,随后的6d左右为主发酵,最后是30d左右的后发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浸米-蒸煮,冷却一落缸搭窝一糖化、发酵一加曲冲缸一开耙+后发酵一煎酒一包装tt酒药水、麦曲A.蒸煮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菌,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B.黄酒酿制过程中酵母菌的有氧和无氧呼吸都会发生C.主发酵阶段开耙搅拌,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发酵D.煎酒目的是杀死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延长保存期6 .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素有“
4、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数目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7 .水生植物浮萍生长速度快、富含淀粉,在工业上可作为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静的原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淀粉先水解为蔗糖,蔗糖再水解为葡萄糖B.发酵产物乙醇可用漠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鉴定,颜色变化为蓝T绿一黄C.发酵产生乙醇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完整表示是:
5、稳定化学能一活跃化学能和热能D.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中生成少量ATP,丙酮酸转化为乙醇过程中不生成ATP8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渗透压过高醋酸菌失水过多C.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9.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脓固
6、体培养基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调节pH,再将培养基进行灭菌B.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灭菌后才能倒平板C.倒平板时锥形瓶的棉塞可以随意放置D.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IO.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总会产生头抱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青震素前体物质A.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有可能提高菌体对氯的吸收和利用率B.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C.菌种选育时,敲除青霉菌株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可使其只产青霉素D.分离、提纯产物以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发酵工程
7、的中心环节H.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果醋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相同B.该装置既可阻止空气进入,也便于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即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升高12 .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啤酒酵母生产啤酒时一般先通入适量氧气,后密封发酵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时不需对发酵原料严格灭菌C.制作果醋所需的适宜温度比制作果酒所需适宜温度高D.制作腐乳用到的主要菌种属于原核生物二、多选题13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
8、错误的是()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前葡中的糖分解为乙酸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14 .生长图形法是一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简便方法。为探究某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研究小组把该菌的悬浮液与不含任何生长因子但含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混合后倒成平板,然后在平板上划分数区,将甲、乙、丙三种生长因子分别添加到不同区域,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成平板后直接培养可判断有无污
9、染B.制备平板时,培养基需先灭菌再倒平板C.生长图形法还可用于某些菌种的筛选D.图示结果表明该菌需要生长因子乙或丙15.塑料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元凶”,降解塑料微生物的筛选有助于解决该难题。如图I是研究人员从蜡螟消化道中分离高效降解聚乙烯细菌的操作流程,图2是菌种筛选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注:聚乙烯是某些塑料的主要成分,菌种筛选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聚乙烯微粒而不透明。A.应选择菌落Al进行扩大培养B.扩大培养应选择固体培养基C.培养基中聚乙烯的作用是筛选目的菌和为目的菌提供碳源D.与焚烧相比,利用目的菌降解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16.热纤梭菌是一种能高效降解纤维素
10、的嗜热厌氧细菌,可分泌一种多酶复合体将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在农林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图是筛选该菌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甲、丙都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C.用平板乙统计菌落数可准确反映该菌的真实数量D.丙中纤维素的残留量可反映该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三、非选择题17 .如图甲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示意图,乙是固定化细胞或固化酶发酵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凝胶珠需要无菌操作,对需要使用的玻璃器皿,一般用法灭菌。(2)图甲中X溶液为,其作用是o一般用包埋法而不用化学结合法固定酵母细胞的原因是O(3)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和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图乙
11、所示反应柱中,置于25C下发酵24h,打开活塞2放出发酵液,用溶液检测,观察发酵液是否呈现灰绿色。通过对发酵液进行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酒精。(4)淀粉可以被-淀粉酶分解为糊精。石英砂能吸附a淀粉酶,可以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将洁净的石英砂与a淀粉酶混合后装入反应柱中,需用蒸储水充分洗涤,其目的是o再将配制好的淀粉溶液加入到反应柱中,然后取一定量的流出液用Kl一1检测(糊精用KIL检测呈现红色),结果如下表所示。若各组呈现的红色有显著差异,则流出液中淀粉水解产物浓度最高的是组。组别反应柱长度(cm)反应柱中的淀粉溶液的流速(mLmin)I150.4II150.2III100.4IV100.218 .乙
12、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D.制作果酒的酵母菌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O(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醐首先要检测,以便更好地将前用于生产实践。(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O19 .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
13、品的过程。发酵工程则是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请据此回答与发酵及发酵工程相关的问题。(1)在传统发酵生产葡萄酒和腐乳的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的微生物分别来自于葡萄皮上的和空气中的o酿酒时,会因操作不当使酒变酸,此时在酒的表面会观察到一层膜,产生膜的原因是O(2)现代发酵工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进行严格筛选,在微生物学中,将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在筛选微生物时,可使用接种环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这种接种方法称为。(3)利用发酵工程可以大量生产产品,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o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随时
14、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等,以了解发酵进程。(4)青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青霉素,青霉素具有杀菌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利用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不必担心杂菌的污染,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为什么?O(5)为了研究某土壤的微生物组成,某同学测得每克土壤样品中有纤维素分解菌L6xl06个,在4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70、155、176、139个,则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为,测定的活菌数比实际活菌数o(填“低”“高”或“基本一致”)20 .食醋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周礼中记载“酷入主酶”,“酶”是指食醋和其它各种酸味品。传统固态酿醋工艺是我国宝
15、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I酶制剂I3II稻米一粉碎一A蒸煮一A糖化f酒精发酵一A酒酷、拌戴皮成品一贮存一浓缩一淋醋一封陪一醋酸发酵,画0(1)图中加入的菌种a是O酒精发酵前期,溶液中营养丰富,并有一定量的溶解氯,菌种a会,之后菌种a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无氟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O(2)菌种b的最适生长温度为o当缺少糖源时,菌种b利用乙醇生成醋酸的过程是O(3)款皮能疏松醋酪、积存和流通空气,醋酸发酵前拌熟皮的目的是,将淋出的生醋经过沉淀进行高温浓缩,高温浓缩有的作用。(4)为纯化和接种醋酸菌,可采用下图中(填字母)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若在划线操作过程中,第一区域划第一条线
16、后灼烧了接种环,则第一区域将出现的现象是;第二区域划线前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就开始划线,则第二区域将出现的现象是O21.泡菜是常见的自制食品。为提高泡菜品质,某兴趣小组选取了多个不同的乳酸菌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对照组萝卜切条f耀、一加入盐水f装坛发解f定期检测立胎州萝卜酉精消毒、无心加入盐水、f装坛f午期2涮头丸出切条f水清洗、晾晒f接种乳酸菌”发醉fx期检测(1)常见的乳酸菌种类有(答出1种),其代谢类型均为,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注意(写具体操作,写出2点)。(2)加入的盐水质量分数为一,浓度过高会导致(写出2点)。(3)对照组没有接种也能发酵,原因是o从实验结果分
17、析,图中适合泡菜发酵的菌种为,依据是 OJ1il-IILF.12345时间/d 1234 5时间后参考答案:1. B【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氯,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腐乳制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毛霉
18、,毛霉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和毛霉的细胞均有线粒体,A正确;B、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原料中带有的微生物,不需要经过严格灭菌,B错误;C、传统发酵过程中主要参与的菌种,如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等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C正确;D、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发酵液中形成碳酸,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代谢产生了醋酸,因而果酒制作和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都逐渐降低,D正确。故选B。2. D【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酒精发酵【详解】A、葡萄糖分
19、解生成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属于放能反应,A错误;B、老面发酵时有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将酒精氧化成乙酸,B错误;C、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和异养需氧型,两者代谢类型不同,C错误;D、老面发酵时添加的食用碱,碱与乙酸发生反应的同时能产生CO?可使面团更膨松,D正确。故选D。3. A【分析】微生物筛选的关键是选择培养基的使用,通过选择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详解】A、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应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菌株,可以用含酚
20、红的培养基进行鉴别,A错误;B、不含碳源的培养基能筛选出自养型的微生物,异养型的缺乏碳源不能存活,故可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出自养微生物,B正确;C、高温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耐热的Taq细菌可在高温中正常生长,因此可利用高温起到筛选作用,C正确;D、高浓度的NaCl抑制细菌生长,可能造成细菌脱水死亡,但耐盐突变菌株可在高浓度NaCl培养基中生长,故可用高浓度Nacl筛选耐盐突变菌株,D正确。故选Ao4. D【分析】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发酵工程要控制最适发酵的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发酵时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要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温
21、度、溶解氧和PH值。在发酵中尽量使培养基原料利用率高,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要少,尽可能多的得到特定的发酵产品。【详解】A、发酵工程要控制最适发酵的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在发酵中要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尽量使培养基原料利用率高,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要少,尽可能多的得到特定的发酵产品。因此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和污染小的特点,A正确;B、发酵工程就是为了得到某些符合人们需求产品(即微生物的代谢物),所以控制的发酵条件适合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了微生物的代谢物、菌体本身,B正确;C、发酵时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要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溶解
22、氧和PH值:所以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的控制,C正确;D、传统发酵技术一般不需要添加菌种,而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则需要在严格灭菌的条件下,接种特定的菌种,D错误。故选D。5. A【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详解】A、大米蒸煮的目的是杀死杂菌并使淀粉糊化,有利于米曲中淀粉酶发挥作用,A错误;B、黄酒酿制过程中酵母菌的有氧和无氧呼吸都会发生,其中前期有氧呼吸可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无氧呼吸进行发酵产生酒精,B正确;C、酒精发酵需
23、要适宜的温度,主发酵阶段开耙搅拌,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发酵,C正确;D、煎酒目的是杀死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以延长它的保存期,D正确。故选Ao6. C【分析】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数目计算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由于采用第一种方法计数时不能剔除死菌,因此统计的结果往往偏大;采用第二种方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第一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高,第二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工程 章节 测试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