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与司法应对——基于139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docx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与司法应对——基于139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与司法应对——基于139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与司法应对一一基于139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作者:刘文涛(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李雪松(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24.02.26内容摘要:如何应对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是近年来困扰司法机关的难题。本文以助力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解决为目的,将虚拟货币定义、种类、特征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剖解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犯罪模式,总结目前我国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症结在于虚拟货币立法尚付阙如、证据链形成受阻与司法审查疑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司法应对方式是补足刑事立法、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司法审查与落实配套措施。关键词: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区块链司法应对引言区块链技术
2、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因其难以篡改、去信任化、去中心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司法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链上司法平台搭建、区块链存证保全等司法领域革新提高了司法效率,引领了智慧司法建设的热潮。但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匿名性、去信任化、去中心化的特点也带来了巨大的犯罪风险,为金融治理、司法应对带来了重大挑战。S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架构的虚拟货币成为了洗钱犯罪的重要工具,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犯罪行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本文探讨的洗钱犯罪,指的是通俗语境下广义的洗钱犯罪行为,即不限缩于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所规定的洗钱罪行为类型,还包括为所有类型犯罪掩
3、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与传统的洗钱犯罪不同,利用虚拟货币进行的洗钱犯罪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在证据的收集、调取与司法认定上相较于传统洗钱犯罪更加困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对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以及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审查方法进行讨论,以便于法律从业人员能够以法律与科技复合的视角认知虚拟货币,从而助力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解决。本文选择威科先行数据库为裁判文书来源,选取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发布之后,即以2021年9月15日为起点,截止至2023年7月15日,以刑事”为分类事项,以“虚拟货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为做到全面检索、避免遗漏案例,
4、又以“数字货币”、“比特币”、“泰达币”、USDT等近义词、常见数字货币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剔除无效案例与重复案例后,保留与洗钱犯罪有关的裁判文书共计139例。本文通过厘定虚拟货币的概念与特征,在梳理139份裁判文书的基础上,结合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作模式,综合分析我国刑事司法对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审查认定难点,意在探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应对,以期为我国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治理提供智识参考。一、虚拟货币的概念厘定与特征(一)虚拟货币的概念探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首先应当对虚拟货币的概念进行界定。在通俗语境中,广义的虚拟货币可泛指游戏币、数字货币、加密货币等多种虚拟货币。而在国内国外的相关文件中,
5、虚拟货币的语义则相对狭小。欧洲中央银行在2013年发布的虚拟货币方案将虚拟货币定义为受开发者控制,在特定场景中使用的数字货币,2015年的虚拟货币方案认为虚拟货币不具备货币的经济学形式,不具有货币的法定地位;根据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4年、2018年、2021年发布的相关文件,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地位的数字化价值表达,具有转移与交易的功能,可用于支付、投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出台的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下文称通知)认为虚拟货币的特征是:不具备法定地位、使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类似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综合上述文件,本文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不具
6、备法定地位,以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类似技术为底层架构,具备支付、转移功能的数字化表达。(二)虚拟货币的种类虚拟货币最初指游戏币等虚拟财产,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进入3.0时代,各种虚拟货币也顺应技术发展、实践需要而层出不穷,如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各国也陆续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多样的虚拟货币不尽然是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所需,故需对虚拟货币的种类予以区分,厘定本文研究的虚拟货币。1 .非转换式虚拟货币与转换式虚拟货币以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为分界点,虚拟货币可以被分为非转换式虚拟货币与转换式虚拟货币。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前,虚拟货币是指Q币、游戏币等只能在特定场景内使用,无法直接在场景外主体之间实现
7、转移的货币,这类货币被称为非转换式货币。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后,诞生了诸如比特币、以太币等基于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架构的虚拟货币,这类虚拟货币被称为转换式虚拟货币,它可以在不同场景、不同用户间进行转移,与其他虚拟货币、法定货币进行兑换,此类虚拟货币是当前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主要工具。本文所探讨的虚拟货币,限于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架构的非转换式虚拟货币。2 .中心化虚拟货币与去中心化虚拟货币根据虚拟货币是否拥有国家或地区发行机构的信用作为担保,虚拟货币可分为中心化虚拟货币与去中心化虚拟货币。中心化虚拟货币拥有国家或地区信用作为担保,通常被称为法定数字货币,我国正在进行试点的数字人民币即属于此类;去中心化
8、虚拟货币通常由私人主体发布,没有国家或地区的信用作为担保,其信任基础来自于区块链技术,此类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的货币地位,但具有支付、结算功能,通常被用于洗钱犯罪当中。本文所探讨的虚拟货币,以去中心化虚拟货币为限。3 .稳定币与非稳定币根据虚拟货币的币值是否稳定,虚拟货币可以被分为稳定币与非稳定币。稳定币拥有固定的资产储备予以支持,币值较为稳定。稳定币的典型代表为泰达币,泰达币有美金作为资产储备,币值与美元锚定,一泰达币=一美元,因而被众多犯罪集团青睐,逐渐成为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最常见币种。非稳定币则没有固定的资产储备作为支撑,仅以技术支撑作为信任基础,因而一般价格波动较大。非稳定币的典型代表如
9、比特币,在新冠疫情期间,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一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无论是稳定币亦或非稳定币,都常被犯罪分子用于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因此两者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三)虚拟货币的特征根据学界现有研究,虚拟货币洗钱犯罪表现出作案场景复杂多样、犯罪分子匿名难以查实、作案证据难以调取的特征。本文认为,其成因在于虚拟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具备去中心化、匿名性、跨国性的特点。1 .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出现是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挑战。区块链技术所要构建的是一种无需依赖中心化服务器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即区块链技术基于智能合约、哈希算法的技术信任越过中心化服务器的管理、组织实现节点之间的信任。有学者指出,区块链技
10、术挑战的是对于可信中心化服务器的依赖。虚拟货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衍生品,挑战的是传统货币体系对于货币发行机构的担保作用、货币监管机构的管理监督作用的依赖。正因如此,虚拟货币得以脱离了管理机构的监督,复杂多样的区块链场景成为了孕育洗钱犯罪的温床。2 .匿名性犯罪分子通过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或转移时,每笔交易记录都会同步上链,但上链信息仅包括交易数额与电子钱包地址,虚拟货币地址的真实身份不会同步上链。并且,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场景下,用户可以肆意更换身份与地址。并且经由区块链加密算法的保护,获得犯罪分子的真实信息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导致侦查机关难以获查实当事人信息,司法机关难以审查证据链是
11、否完整,致使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猖獗。3 .跨国性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区块链的节点可能分布于全球任何一个地域,因此,虚拟货币的产出没有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因而,虚拟货币的交易也不囚于国界和地域限制,可以迅速实现赃款的跨境转移。以泰达币为代表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可以迅速实现赃款的跨境洗白,因而被犯罪分子青睐而成为跨境洗钱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国际反洗钱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但犯罪分子往往会选择对虚拟货币监管薄弱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洗钱,侦查工作与调取证据的难度直线上升。二、实证视角下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运行模式剖解(一)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典型运作模式根据本文检索到的法律文书,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
12、典型运作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1 .利用虚拟货币承兑商洗钱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中,利用虚拟货币承兑商洗钱较为常见。这种洗钱模式中,承兑商使用自身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的合法账户,将赃款用于购买所需承兑的虚拟货币,并将虚拟货币地址交给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可转售虚拟货币获得收益或进行虚拟货币交易以达到掩饰资金链痕迹的目的。而虚拟货币承兑商本人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在本文检索到的案例中,此种模式可参见(2021)湘1226刑初108号、(2021)湘0302刑初178号裁判文书。2 .通过地下钱庄洗钱地下钱庄一度为犯罪分子青睐,成为洗钱犯罪的后花园。但近年来,随着各国对跨国洗钱犯罪的监管加强,地下钱庄一度遭
13、到打击,虚拟货币业务逐渐成为地下钱庄帮助犯罪分子洗钱的重要渠道。此种模式中,地下钱庄要求犯罪分子开设账户并将赃款打入账户,后地下钱庄通过多次虚拟货币交易洗白赃款,再将洗白后的财产汇入犯罪分子开设的账户之中。在本文检索到的案例中,此种模式可参见(2022)内2525刑初24号裁判文书。3 .跑分平台洗钱所谓跑分平台,是指通过网络分散大量的个人二维码达成收款目的的网络运营项目。利用跑分平台完成虚拟货币洗钱的模式为:跑分人员在跑分平台注册账户并将银行卡信息与平台账户信息绑定,随后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犯罪分子需要洗白赃款时,由平台发布若干个任务给众多跑分人员,跑分人员通过个人账户购买虚拟货币,在扣除
14、保证金后将虚拟货币转移给平台,平台支付一定的佣金给跑分人员,再将虚拟货币转移给犯罪分子。此种模式中,众多跑分人员间接参与到洗钱环节,使得窠件资金链混乱,难以查实。在本文检索到的案例中,此种模式可参见(2021)Jll0191刑初645号、(2021)甘0402刑初202号裁判文书。(二)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特征1.犯罪呈现团伙作战、层级严密在本文检索到的139份裁判文书中,仅有16份裁判文书中作案团队少于3人,剩余裁判文书均为3人以上团队作战,团队作战比例约为90%。可见,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呈现团队作战模式。并且,在本文检索到的团队作战案例中,大多数犯罪团伙呈现出严密的层级、分工明确。以(2021)
15、川0191刑初645号判决为例,本案中,团队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跑U”、“币商中间人”、“币商领队”、“操作手”等。4 .作案工具易于获取、作案人员身份隐匿根据本文检索到的139份裁判文书,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作案工具成本较低、易于获取。从裁判文书显示的证据来看,犯罪分子仅需电脑、银行卡、智能手机、SlM卡、银行U盾便可开展犯罪活动。少量窠件中,犯罪分子还会使用便携式Wifi、服务器作为犯罪工具。但总体来看,一个犯罪分子仅需少量的犯罪工具便可以实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财产洗白。另外,根据部分裁判文书显示,部分犯罪分子会使用代号隐匿身份,致使部分犯罪分子身份隐匿,尚未归案。犯罪
16、分子还经常使用加密通讯软件如“Telegram”、“蝙蝠”隐匿身份信息进行联络,反侦查意识强,使得犯罪分子难以被逮捕。5 .犯罪线索获取困难,依赖上游犯罪破获提供在本文检索到的139例案例中,绝大多数案例的上游犯罪属于诈骗犯罪和赌博犯罪,占比达到80%以上。少部分案例的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走私犯罪、盗窃犯罪,占比较小。且根据部分裁判文书的说理,洗钱案件的破获线索通常来源于上游犯罪的破获,警方根据上游犯罪的线索抽丝剥茧,进而破获洗钱犯罪。如(2022)辽10刑终182号案例,此案系自洗钱案件,破获毒品犯罪的同时警方得到了洗钱的犯罪线索。又如(2021)晋0181刑初52号案例,本案上游犯罪为诈骗
17、罪,到案人员提供洗钱线索,进而破获洗钱案件。在本文检索到的案例中,未曾发现直接破获洗钱犯罪或者自下而上破获洗钱犯罪的案例,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案例的裁判说理并未体现案件的破获顺序,但此种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径行破获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案件极其困难。三、实证视角下洗钱犯罪中虚拟货币的司法审查症结(一)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刑事立法尚付阙如目前,我国针对虚拟货币的立法仅见于一般规范性文件中,其中效力最高的为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该文件确认了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以及虚拟货币交易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但未就虚拟如何审查虚拟货币的证据能力、证明力展开论述。在
18、本文检索到的案例中,未曾发现对虚拟货币的证据属性展开论述的窠例,仅有1例案例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合法性展开论述。在(2022)湘0281刑初484号裁判文书中,法官以通知为根据,对虚拟货币炒作行为进行说理,定性虚拟货币炒作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根据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第3条,规范性文件不属于刑事裁判引用说理的法律文件范围。本文又针对以通知进行裁判说理的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引用通知进行裁判说理的民事裁判为218例。可见,通知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虚拟货币民事立法的不足,为法官进行裁判说理提供了依据,但在刑事司法中存在司法审查规则立法尚付阙如的症结。(二)证据链形成受阻1.交
19、易链上电子数据追溯困难正如前文所述,虚拟货币洗钱犯罪基于区块链场景通过网络实现,没有现实的交易地点。且在虚拟货币交易中,交易双方身份匿名,犯罪分子通过无人监管的加密软件进行联络沟通,洗钱操作完成后,犯罪分子仅需在加密软件删除聊天记录便可完美销毁犯罪证据。即便不通过加密软件沟通联络,犯罪分子亦可通过多重虚拟货币交易增加交易链条,增大追踪难度。在本文检索到的诸多裁判文书中均体现了相关内容,如(2021)甘0503刑初118号裁判文书中,洗钱团伙”将在此期间涉及数字货币等相关信息进行删除”,“卸载蝙蝠聊天软件”。涉案证据追溯困难,无疑为司法机关的应对增加了难度,证据链难以完备地形成。2.跨国调证、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虚拟 货币 洗钱 犯罪 运行 模式 司法 应对 基于 139 裁判 文书 实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