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docx
《《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昌县、金川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金昌经开区管委会,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属在金各单位:现将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扛牢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抓手,以市企融合一体为基础,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多链互促、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开放带动内外兼顾的原则,按照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发展路径,深入落实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六大行动,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开放合
3、作,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力扩总量、促升级、转方式、增效益、保安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金昌打造成高质量产业强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新型工业化“金昌方案,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示范、积累经验。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走出一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复合型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4现代化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7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4、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实深度融合加速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逐步构建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骨干的产业支撑。到2035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亮,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建成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高质量完成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5、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7年,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全省前列,工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产业链党建联盟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健全,“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到2027年,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建立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安全高效、附加值大幅提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新提升。到2025年,全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
6、比达到3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8%,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5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到2027年,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创新平台布局更加合理,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35%,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提高到3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以上,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5.2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1300个,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网络基础能力进一步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引导企业核心业
7、务“上云,推动30%以上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5%,推动7家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到2027年,累计建成5G基站1500个,智能化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50%以上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8%,推动10家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步。到2025年,工业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初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稳步实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提升,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
8、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到2027年,产业布局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基本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0%左右,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一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取得新成果。到2025年,优质企业梯队持续扩容,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户,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
9、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1个;到2027年,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更加完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30户,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户,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个。三、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我市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努力培育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努力实现质量变
10、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构建以“2+4现代化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党建联盟引领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落地率、产出比、成长性。统筹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努力在推动产业融合集聚方面作出示范。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推动有色、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升级。
11、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巩固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基础性地位和行业领先优势,重点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高温合金、高纯金属、医用金属材料、功能性材料、3D打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高,积极引进下游合作企业,开发高端新材料项目,持续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力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
12、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以下每项工作措施均需永昌县、金川区落实,不再一一列出)推动化工循环产业协同耦合。加快推进化工循环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迈进,探索双碳目标下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引导链上产业、企业、产品耦合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重构提质。持续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严格落实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化工产业规划和“禁限控目录,有针对性地承接东部地区精细化工产业转移,防止“先天不足项目转移落地。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模式,提升壮大发展硫磷化工产业,优先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13、,强化发展氯碱化工产业,培育发展氟化工产业,巩固延伸煤化工产业,加快打造西北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26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突破。以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持续巩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大力提高工业固废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紧盯“技术,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冶炼渣、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物料平衡关系,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技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尾矿、冶炼渣、磷石膏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14、到2025年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4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高品质菜草畜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提升农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戈壁农业,做优做精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25年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招
15、商局)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新能源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深入推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产业竞争高地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突破。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基础、瞄准市场需求,发挥金川集团龙头带动作用,以电池材料、电芯制造、储能生产、终端应用为重点,延伸前端银铜钻原材料,做强做精电池材料,做优做大电池制造,拓展后端市场领域,促进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与装备制造融合发展,积极实施“风光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智一体化示范工程,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6、高效增长,打造新能源千万千瓦级基地、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就地消纳示范区、河西走廊新能源调峰中心。到2025年产值达到IOoO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融合集成。抢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积极引进数据存储计算、网络货运、北斗导航应用、平台经济等领域头部企业,做大数据存储、灾备、网络货运等产业规模,做强数据清洗计算、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应用、低空经济等数据增值服务产业,做优智能制造、工业机
17、器人等智造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2025年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金昌经开区)专栏1聚力产业转型,挖掘推进新型工业化“源动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集团铜业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金川集团河西堡铜冶炼二期、金川集团河西堡40万吨铜电解系统建设、金川集团新能源材料技术公司28万吨/年动力电池用硫酸银产品提升、金川集团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二期工程等项目,做好金川集团氯化电积银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银基合金和银粉体材料制造、8000吨/年高温合金板材、10万吨高档电解铜箔、2
18、00万平方米/年印刷电路板、0.5吨/年钠钿催化剂等项目。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区“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永昌抽水蓄能电站、万生能源发展公司金川区西坡500MW2000WHh储能电站和调峰系统、甘肃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公司金昌2X1000MW煤电、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公司18GWh磷酸铁锂电池、金昌南源储能科技公司年产5GWh电芯生产总组装、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公司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等项目。做好陇电入浙特高压配套电源、天能控股集团1.32GWh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磷酸铁锂大型圆柱电芯、电池PaCk一体化产业基地、IOGWh电芯生产总组装、10万吨磷酸铳铁锂正极材料、
19、5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及储能系统集成、氢能源燃料电池与氢能发电系统等项目。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银钻产业5G+智慧园区、金川智慧矿山、紫金云超算平台二期、北斗时空融合编码中心等项目,做好金昌市“一网统管、金昌信创适配基地分中心、金昌市智算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数据中心集群数据加工应用基地、金昌市灾备中心、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等项目。化工循环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公司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甘肃金川金瑞霖化工2万吨/年高端PVDF树脂一期、爱利信(甘肃)肥料公司年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肥、甘肃平文化工年产10300吨农药原药及9000吨农
20、药中间体等项目,做好甘肃景源精细化工公司14.6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铜冶炼副产硫酸制新能源材料一体化、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及副产品、1万吨/年四氟乙烯等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甘肃永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置项目、甘肃叶林环保科技公司5万吨电解铜及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甘肃如佰金属科技公司26kta综合回收贵金属二次资源等项目,做好甘肃鑫瑞宏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活性石灰及10万吨氢氧化钙环保新材料及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甘肃里冉再生资源年回收30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再生铜利用及深加工、伯
21、族金属回收利用、废旧电子元器件回收再利用等项目。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昌鑫琥农业科技发展公司马铃薯加工、金川区年产20万吨乳制品加工、金昌市鹏池牧业公司万头生猪养殖、金川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产业园、甘肃凯卓农业发展公司永昌县肉牛全产业链、甘肃德赛农牧发展公司果蔬贮藏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项目。3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周期,构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增强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出发点,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变,依托“2+4现代化产业集群,谋划布局高性能
22、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氢能及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孵化发展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发展纳米材料、生物医用金属、固态电池材料、负载型催化剂等新材料产业,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向未来材料产业延伸。面向未来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加快谋划布局新型储能、氢能产业,积极招引氢能源电池燃料与氢能发电系统项目,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向新型储能产业延伸。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做好下一代互联网、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驱动,以虚实相生的应用需求为牵引,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
23、群向元宇宙产业延伸。(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局,金昌经开区)4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产品包装、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检测检验平台,积极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申报,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推广。大力提升工业设计能力,鼓励各链主企业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面向产业链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数据库,夯实工业设计发展基础,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24、。(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金昌经开区)(二)推动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着力提升安全可控水平实施好链条韧性培育锻造行动,深入推进产业链机制落实,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放大产业协同效应,聚链成群,打造更多国家级、省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努力在产业链机制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作出示范。5 .深入推进产业链机制落实。持续完善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项目清单制、精准招商制、专家咨询制、督查考核制等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聚集优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金昌市 打造 全省 新型 工业化 示范区 构建 现代化 产业 体系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