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
《关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在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在把握和分析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要素和普及特点的理论之上,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从传播过程的每一个微观环节着手研究影响科学传播效果的因素,从而将加强各类媒体科技传播能力的建设落实到实处。关键词:科技传播;评价体系科学传播(ScienceCommunication)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术领域,近年来在教育界、科学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众传媒作为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与公众科学
2、素质密切相关。大众媒介科技传播,指的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进行的科技传播活动,它涵盖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人们行为方式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1。现有的关于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研究大多着重探讨科技传播中遇到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关要素进行判断,提出相应的措施2,或是从某地区的微观的角度考察当时当地的科技传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注意到了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现存的问题:没有专门的科学传播设备,采编人员一般不是专职,缺少科技专版和专题;专业采编人员相对不固定,还
3、兼其他线;科技新闻处理相对不突出、不重视;科技新闻获奖的概率很低等等,这些研究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目光浅显,心态浮躁,负责人和领导机构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传播的专业性与可读性、通俗性难兼容。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在宏观方面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挖掘,但专门针对微观媒体监测技术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则比较少,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媒介特点构建一个全面合理并且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更好的监控大众传播特别是科技传播能力的基础,也为如何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提供了事实的依据。一般的传播系统包含以下几个要素3:传播内容的提供者(信源)、传
4、播渠道(大众传媒)、传播内容、受众。科技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各主要行为主体(科技共同体、媒体、公众、政府、公司及非政府组织)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是包括科技知识生产与科技信息的交流、咨询、评价和使用有关的所有过程,对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进行检测,要细化到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科技传播内容的提供者,又称科技信息源,主要包括:从事科技研究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个人,比如大学科学研究团队、科技研发实验室、科技共同体和科学家个人、科学课程教授等。科技传播媒体又称科技传播渠道,是将科技传播过程中的信源和信宿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科技传播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片、实物等,如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
5、电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还有学术讨论会、访问交流等形式及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但主要依赖的还是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内容即传送的科技信息,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又包括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相应的社会技术、管理技术信息等。科技信宿,又称科技受众,即科技信息的接收者,泛指大众传媒的读者、听众、观众。虽然在现代科技传播系统中,受众与传播者有了更多的双向互动,但就科技传播而言,受众与信源之间仍然存在距离,不能平等的进行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传播的效果。科技传播能力是一家媒体所具有的有效整合科技传播力量、高效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大众传媒 科技 传播 能力 评价 体系 构建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9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