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docx
《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摘要:为了促进美育的蓬勃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校开设了陶笛、竖笛、口风琴和葫芦丝等小乐器社团。以期在丰富多彩的小乐器社团课、日常排练和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解决当下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审美能力培养的问题。现总结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开展小乐器社团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小乐器,审美能力,实践活动引言:器乐教学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村学校经济条件有限,所以音乐老师们选择了一些价格低廉、简单易学、轻便易拿的小乐器,引入
2、音乐社团活动中,借助小乐器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由于小乐器社团活动是集课堂教学、微课教学、课后练习、网上回课、日常排练、文艺展演等多方位一体,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十分有效,所以本选题为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一、小乐器社团活动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审美能力即艺术鉴赏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发展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小乐器社团活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打破班级授课制,采用社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趣味性教学,既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拓展,又是促进美育的新途径。小乐器社团活动以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满足学
3、生的艺术审美需求,给予人充分的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小乐器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的二度创作,所以说小乐器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二、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收获我校目前开展了竖笛、陶笛、口风琴、葫芦丝和小型打击乐这五门小乐器社团课。活动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的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课题研究通过小乐器社团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审美能力实践研究的试验田。小乐器社团活动以审美教育为宗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小乐器社团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来提升审美感知
4、能力,在日常排练和各类展演活动中来增强自身的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一)在小乐器社团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日常小乐器社团课中,音乐教师们创设情境现场范奏或利用多媒体播放小乐器演奏视频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在,竖笛社团课上,音乐教师结合了电影大鱼海棠的故事情节和电影插曲导入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具有很强的代入感。美丽的电影故事加上优美的笛声,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便是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乐曲的环节。这样的社团课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增长了学习者对音乐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又例如,在葫芦丝社团课上,大屏幕播放着傣族风景视频,葫芦丝老师身穿傣族服
5、饰,现场给大家吹奏了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那场景真是美轮美奂学生们看得新奇又兴奋,顿时表示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这堂葫芦丝课上得精彩绝伦。在小乐器社团课上,像这样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的精品课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在小乐器社团课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除了需要将学生引入到美好的教学情境中来以外,选择既适合学生学习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在选择乐曲教学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以学生喜爱的,较优美流畅的音乐作品作为练习教材,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小乐器的兴趣爱好,而且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二)在小乐器社团活动中,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乐器 社团活动 培养 审美 能力 实践 研究 论文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0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