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全册.docx
《2022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全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教材分析:水滴里的生物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概述:在编写本课时采纳了这样的结构: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查找水滴里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观看、查找水滴中的微生物熟识微生物、明白微生物的发觉史和概貌:教材通过介绍一些浅显的微生物常识,拓宽了同学的学问视野,明白生物界的概貌,熟识科学的进展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 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看微生物,并做好观看记录;2. 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3. 明白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觉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进展的:教学重点
2、:能通过显微镜观看、熟识微生物;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看、杳找水滴中的微生物;教学预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教学过程:一、引导同学观看采集的水样1 .观看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识的地方采集了水样:2 .同学汇报;3 .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看水样并汇报;4 .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看,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同学明白要想观看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 .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设计意图:要求同学先用眼瞄和放大镜观看并描述水样,指导同学从水样的颜色、透亮度、是否有杂质和泡沫等方面观看,进一步培育同学用感觉器官和放大镜进行观看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是
3、为了调动同学已有的自发熟识和生活体会,从而主动提出用显微镜去观看微观世界;二、明白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 .叙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看,下面就先来明白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 .同学熟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构造:镜座:镜座重量很重,用来稳固显微镜;镜柱和镜臂:中间有活动的关节,可以用来调剂角度,便于观看;载物台:从镜管基部伸出的圆板,中间有个通光孔;反光镜:镜子可以任意转动,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上来,通过光孔,照耀到标本上来;镜筒;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镜筒上端的叫目镜,下端的叫物镜;准焦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起调整清晰度的作用:)3 .老师
4、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4 .使用显微镜观看时,老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就会损害眼睛:(2)使用时要当心,镜头不要碰着破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设计意图:作为观看微生物的重要工具,虽然本节课不要求同学会操作显微镜,但由于同学初次接触它,仍是有必要作肯定的介绍,使同学对显微镜有一个初步的熟识:三、组织同学借助显微镜观看水样1 .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认真地来观看一滴水,看看你能发觉什么,把你的发觉画在活动记录上;2 .同学分组观看:(在同学活动时老师要留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看活动,准时明白同学的发觉,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看)3 .汇报沟通:
5、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4 .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很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洁、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特别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腹虫等;此外,水中仍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5 .熟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宠爱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仍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现一一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设计意图:用显微镜观看水并画出水滴中的微生物,需要同学更
6、细心、更有耐心,它能培育同学照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能让同学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显微镜在人类熟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熟识微生物的相关学问1 .同学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觉的吗(2)同学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老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列文虎克,A.vanntonie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训练;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
7、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宠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看自然界的微小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洁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洁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看,你想观看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2 .熟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组织同学用多媒体熟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
8、微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仍有很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觉:期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争论中;设计意图:明白微生物的发觉概况;课文是以图文和资料的方式来出现这方面的内容的,其中,对于列文虎克和显微镜的内容可作一些补充,而微生物的概况就只要求同学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明白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即可;五、拓展活动1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 .同学自由发N;可以提出自己证明的方法;3 .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舌L再把牙签放在我玻片的水滴上划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4 .
9、课外活动:(1)在一个洁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新奇的和腐烂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泥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邻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水里的变化了;板书设计,1.水滴里的生物水藻、蓝藻、团藻、金藻钟形虫、草履虫细菌等2.做酸奶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教材分析:本课是继上一课熟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熟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忙同学进步熟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教学目标:1 ,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 .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
10、的作用:3 .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明白削减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4 .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沟通熟识细菌和病毒;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衍的试验中运算细菌繁衍个数:教学预备:鲜奶、白糖、保温杯、纸杯、豆子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教学内容: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5 .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6 .同学沟通吃酸奶的感受并推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同学提出各种可能性,老师不做任何评判:回去观看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觉)7 .同学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
11、牛奶冷却到35-40C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认真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8 .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留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卫生,全部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设计意图:指导同学制作酸奶,提示同学在制作中引起留意,使同学获得对细菌地感性熟识:二、布置作业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沟通:设计意图:制作酸奶是本课的重要实践活动;以同学特别宠爱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同学争论细菌的爱好和愿望,推动同学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
12、查找资料:在制作探究活动中,课堂上老师需要实行肯定的方法,让同学直观地感受细菌;其次阶段教学内容:一、组织同学开展酸奶品尝会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日,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得!下面我们就举办一个酸奶品尝沟通会;要求:在酸奶品尝沟通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明白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3 .同学分组进行品尝并沟通;4 .全班汇报并沟通;5 .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爱好的问题?6 .同学提出问题;(老师把同学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开展酸奶品尝会,同学爱好盎然,同学们在品尝着自
13、己亲自制作的酸奶中并评比出最好喝的酸奶,“你产生了哪些感爱好的问题”,同时把“吃”的学问仍原成科学课上要探究的问题:二、熟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缘由1 .老师指导并帮忙同学确定争论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 .同学针对问题争论并推测:3 .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 .同学进行组内沟通,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沟通;5 .民主评议小组争论情形;6 .老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外形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衍;(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争论并沟通:你仍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设计意图:同学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熟识细翦的
14、基本外形特点、分布及繁衍特点,明白细菌的功与过;通过组织同学沟通,拓宽了同学的学问视野,熟识科学的进展及其作用;三、明白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 .叙述;下面老师再告知大家一个隐秘,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争论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仍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 .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 .同学看教材插图熟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 .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识?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 .同学沟通;6 .老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衍,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
15、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衍,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7 .谈话:你仍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设计意图:通过推测握手争论沟通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能够真实感知到细菌的传播特点,能够分析削减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等;四、明白细菌的功与过1.同学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2 .老师小结细菌的有功之处,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3 .同学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过:4 .老师小结细菌的过,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
16、片资料或视频资料;5 .谈话: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设计意图:让同学知道细菌的功与过,是由于其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繁衍、需要养分打算的;五、熟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 .同学推测;3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其次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 .争论:仍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当怎么预防?5 .同学沟通;6 .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仍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 .老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猜想、争
17、论、沟通,分析病菌的传播途径,知道预防措施;六、课后拓展举办一次削减致病细菌传播的小型宣扬活动;板书设计:2 .做酸奶细菌病毒病菌3 .馒头发霉了教学内容:教材第81O页:教材分析:发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掘的例子常常见;都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形下简洁发霉?毒肯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同学特别感爱好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头,观看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争论怎样防霉,明白霉的功与过,加深同学对霉的熟识:教学目标:1 .能利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2 .能够设计有掌握的变量的探究性试验,争论物体发霉的条件;3 .能够用图和文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18、:4 .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5 .知道发霉的缘由,明白防止发霉的方法;6 .乐于用科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形下物体简洁发霉;教学难点:设计有掌握变量的探究性试验;教学预备:发霉的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教学过程: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1 .出示毒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 .沟通: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3 .争论:关于客,你最想明白些什么?二、同学观看霉的外形1 .叙述:请大家认真观看带来的发密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外形?2 .观看记录;3 .汇报,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特别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需借
19、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设计意图:观看霉,熟识霉的不同外形;同学或许见过发霉的现象,却没有关注到再有不同的处形;让同学只可能发觉简法发雪的田表卜由闩安公F而出r彩灯的4s11问以便同学在后面设汁发毒的A脸中倜用这些已有体会;出导同学熟识这些特点;三、探究客的生长条件1 .大胆进行假设: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简洁发霉?请大家依据生活体会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 .设计试验方案;(1)叙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试脸来睑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试验;(2)同学设计对比试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沟通:(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
20、条件中,挑选一个进行争论,在转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转变:初步设计如下试验表格:假设的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转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3 .同学依据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试验;4 .各小组简要汇报试验过程及结果;5 .分析,发觉规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温和和潮湿的条件下最简洁发霉:设计意图:设计并进行掌握变量的探究试验,争论物体发霉的条件;老师引导同学依据“提出假设一设计试验一对比试验一分析证据一得出结论”的思路来进行争论:四、防止发霉的方法1.你们仍见过哪些食物或物品会发霉?2启示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很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3 .看教材第9-10页上的四幅图,详细说说为什
21、么要这么做?设计意图:运用争论的成果,探究防霉方法;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让同学引用争论成果提出防霉的方案,并说明依据;五、指导同学阅读资料1.谈话:毒与人类关系特别亲密,对此,你明白些什么呢?4 .沟通对得的已有熟识;5 .阅读教材第10页的资料一一霉的功与过;六、拓展延长1 .课外试验:同学连续争论库产生的其他条件;2 .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板书设计:3 .馒头发稼了霉的生长条件:温度阳光湿度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内容:教材第11一12页;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就是:细胞;本课指导同学将观看植物和动物的层次深化到细胞水平,使同学发觉生命体的隐秘;这渗透了科学熟
22、识的规律人们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不断获得对大自然的新熟识;内容有:一、说明细胞就似乎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让同学观看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同学发觉细胞具有不同的外形和结构及特点;三、让同学观看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四、阅读资料,进一步明白细胞及其发觉:教学目标:1 .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看洋葱、人体表皮细胞:2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3 .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外形、结构和功能;4 .体验到探究生命隐秘的欢乐与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观看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教学难点:懂得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学预备:洋葱、鳞片叶、栽玻片、盖玻片、镣子、碘酒
23、、吸水纸、清水牙签等;教学过程:一、调动同学已有体会,导入新课1 .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 .同学自由沟通;3 .提问:假如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 .同学摸索、估量;设计意图:通过从小时候玩积木的嬉戏导入,可以激发学习爱好,调动起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同时也是对同学认知的迁移作好预备:二、熟识细胞的外形、结构特点1.同学观看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2 .沟通、汇报:这些细胞的外形、结构有什么特点:3 .小结,并激发同学爱好: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苏教版 小学 六年级 上学 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0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