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大纲编制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大纲编制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大纲编制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T/CEPPC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团体标准TCEPPCXXXX-XXXX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大纲编制要求Fusionreactorradiationprotectionmonitoringoutlineestablishmentrequirements(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监测的一般要求25工作场所监测要求36个人监测要求67流出物监测要求88环境辐射监测要求89事故
2、及事故后监测要求910监测记录要求911监测质量保证要求1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大纲编制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聚变堆有关辐射防护监测要求,包括监测的一般要求、工作场所监测要求、个人监测要求、流出物监测要求、环境辐射监测要求、事故及事故后监测要求、监测记录要求和监测质量保证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制定聚变堆新建、扩建和
3、改建工程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阶段辐射防护监测要求,其他类似核设施可参考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 1监测monitoring为评价和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剂量或污染所进行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1.2常规监测routinemonitoring为证明辐射工作条件与预期相符且满足监管要求的与聚变堆连续运行有关
4、的监测。1.3特殊监测specialmonitoring当预测或怀疑工作场所的辐射工作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研究性监测。特殊监测的实施一般是基于对某一事件的识别。1.4验证监测confirmatorymonitoring为检查确认辐射工作条件的监测(如确认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任务相关监测task-relatedmonitoring与特定任务相关的监测,为管理和执行任务提供即时决策的数据信息,为辐射防护最优化提供支持的监测。3.6导出调查水平derivedinvestigationlevel由调查水平导出的可测量量的预设水平。导出调查水平可以是与个人或工作环境相关的任何运行情况参数
5、设置。对用于测量放射性核素摄入所致照射的个人监测,针对聚变堆,应重点考虑瓶的影响,其对应于调查水平的体内、器官或组织内的含量或排泄物中的活度水平,或是由个人空气采样测量的空气污染。4监测的一般要求4.1 辐射防护监测应符合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并满足评价的要求。4.2 辐射防护监测是评估聚变堆辐射照射的可靠手段。应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定适当的辐射照射监测大纲(即监测计划),进行相应的监测与评价,确保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符合剂量限值要求,并达到合理、可行和尽可能低的水平。监测大纲中应区分以控制操作作为目的的监测和以为满足监管要求而进行正式剂量评估为目的的监测。聚变堆
6、辐射防护监测划分见附录A。4.3 营运单位应根据聚变堆的特征,比如,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监测大纲以及环境辐射监测大纲。监测大纲应能反映监测的目标和要求、测量频度、取样及分析程序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价等。4.4 辐射防护监测除工作任务、工作频率、工作持续时间、受照射的人数,以及进出辐射工作场所的频次和滞留时间外,还应考虑聚变堆内中子能量高、泄漏强,含瓶总量大等特征、以及辐射照射和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的水平、预期的波动,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4.5 辐射防护监测应针对辐射类型和放射性物质的形态特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设备(仪表)、形式、内容及测量量。4.6 对已知存在或可合理预见的潜在辐射源或放射性
7、污染的情况进行辐射防护监测时,除对目标对象的测量外,还应对系统和(或)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和分析(如对僦进行测量时,对中子进行测量时,同时测量其与系统中介质作用产生的次级光子辐射;对P进行测量时,同时测量其与系统中介质作用产生的初致辐射)。4.7 依据实践类型和范围,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应包括以下内容:a)评估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量,证明符合监管要求;b)确认良好的工作实践和工程标准;c)衡量和确定工作场所辐射水平;d)通过回顾以往个人和集体剂量的监测数据,对运行和操作程序进行评价和改进;e)提供职业照射剂量数据信息,指导工作人员降低实践中所受的辐射照射剂量;f)为异常事件和事故工况的人
8、员受照剂量评估提供数据信息支持;g)通过流出物监测和环境辐射监测为辐射防护及评价提供补充。4.8 聚变堆监测大纲中应根据(预计)运行情况规定适当的导出调查水平。对于常规监测,如果测量结果超过了事先确定的导出调查水平,则应进行进一步调查。调查的性质将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测量结果超过调查水平的程度。4.9 对于特定的工作实践,可通过任务相关监测为管理和执行任务提供即时决策的数据信息,为辐射防护最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为了给特定的任务或为开展某项工作提供依据,应进行任务相关监测,如检修和调查等。4.10 对于可行的情况,可通过合理的验证监测去检验辐射工作条件,验证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可通过定期个人验证监测
9、确认工作境况的辐射工作条件是否满足防护和安全要求。4.11 通常应在新建聚变堆调试和试运行阶段、设施或程序做了重大变更后,或异常工况下(如事件或事故)进行特殊监测。4.12 应将质量保证贯穿于从监测大纲制定到监测结果评价的全过程。监测大纲必须包含有质量保证要求,以确保:测量设备具有所要求的特性并得以适当的维护,测量与分析程序得以正确地建立和执行,监测的结果得以正确地记录、评价和妥善保管。5工作场所监测要求5.1 工作场所监测的一般要求5.1.1 聚变堆应制定适当的工作场所监测大纲。工作场所监测通常应包括外照射监测、气载放射性监测和表面污染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方式和频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评价工
10、作场所的辐射水平,检查辐射分区的划分,对监督区和控制区内的照射剂量进行评估;b)取决于工作场所监测的剂量量和放射性活度浓度的水平,包括它们预期的波动,以及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5.1.2 聚变堆在竣工验收时,应对场所防护设施的效能进行检查和监测。聚变堆应在接收首批燃料前完成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本底调查。5.1.3 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中辐射源的特征、辐射照射和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的水平、预期的波动,以及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并综合人员可达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或停留时间等合理选取工作场所监测点位,工作场所监测点位应满足监测要求。工作场所监测点位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a)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b)工作人
11、员的工作或停留时间较长;c)辐射照射和(或)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的水平变化较大,或潜在照射的风险较大;d)兼顾多个方面,或多种监测任务或项目;e)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受到的干扰较小,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5.1.4 聚变堆正常运行期间应进行常规的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气载放射性监测和表面污染监测。5.1.5 为给特定的任务或操作提供资料,应制定专门的工作场所辐射监测计划,并引入工作场所任务相关监测。如等离子运行阶段、维护模式、设备转运阶段、设备检修、重大工艺系统设备更换、新设施或装置以及新操作程序投入使用等。5.1.6 应制定专门的场所监测计划情况如下:a)特殊监测:当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
12、生任何重大变化(如工艺流程改变、新设备运行、设施和工艺系统或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时,或发生了事件或事故时。b)验证监测:聚变堆等离子运行前、引入新的辐射源或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后,以及任何(可能)导致工作场所的辐射照射和(或)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的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或增加潜在照射和放射性污染风险的情况。5.1.7 监测中应着重关注活度浓度较高的放射性物质,防止造成严重的表面污染和气载放射性污染。对存在或潜在放射性物质污染风险的区域(如放射性箱室操作场所)进行测量时,应根据情况对其周边区域、物流和人流路径进行表面污染测量和气载放射性测量,并进行可能的放射性追踪。5.1.8 聚变堆的晁含量较大,对于处理含疑
13、介质和(或)布置疑含量较高系统(如旅的活度浓度NlOBq/L)的场所和区域,工作人员频繁进出和(或)长时间操作的位置,应在监测中重点关注疑。对于涉旅厂房应设置气载家浓度监测系统,除瓶系统。对于瓶气载污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应设置压空系统。5.1.9 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对于同时具有辐射防护监测和工艺辐射监测需求的特定场所,根据监测目的和目标、辐射和污染特征、监测范围、监测系统和设备、环境和状态等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在确保安全可靠、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可采用同时兼具以上监测目的和功能的同一监测系统和设备。5.1.10 聚变堆辐射防护监测应当考虑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工作人员与公众受到的直接照射和(或)散射
14、照射。监测应对天空反散射辐射进行必要的考虑,尤其是对于具有轻型结构屋顶的建筑物(如放射性废物贮存库和汽轮机厂房等)。5.2 外照射监测要求5.2.1外照射监测主要包括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监测方式。5.2.2 固定式外照射监测的设置应符合聚变堆的设计及运行安全规定,通常应将监测仪表布置在工作人员经常出入而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a)场所剂量率相对较高,或有可能出现场所剂量率迅速升高而又没有其他指示装置的场所;b)场所剂量率有可能增加到足以要求工作人员撤离的场所;c)有可能偶然出现高场所剂量率,使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的场所;d)在工作人员进入之前就需要知道场所剂量率水平的场所;e)由于其他人员的外部控
15、制操作可能引起剂量率发生迅速增加的场所;f)出入通道等区域。5.2.3 聚变堆的辐射特征和实际运行经验均表明对非密封辐射源、放射性物质或开口作业进行外照射监测时应着重关注弱贯穿辐射。在聚变堆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可能存在的弱贯穿辐射。对于已知或预计弱贯穿辐射存在的情况,辐射防护监测应包括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和定向剂量当量(率)。5.2.4 当P外照射剂量贡献(预计)大于10%时(例如高污染区或打开密闭设备进行检修),除监测光子辐射水平外,还应监测。辐射水平。5.2.5当中子剂量贡献(预计)大于10%时应监测中子周围剂量当量。5.2.6当针对某一类型辐射进行测量时,应考虑其次级反应产生的辐射,并考虑其
16、他类型的辐射对监测的干扰和影响。5.2.7对于存在或潜在多种类型辐射(如同时存在中子、光子)的混合辐射场,应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表,避免不同类型辐射之间的相互干扰。5.3气载放射性监测要求5.3.1由于吸入气载放射性物质是导致工作人员内照射的主要途径,由于僦较长的半衰期及较高的同位素交换率和氧化率,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内照射危害,因此工作场所气载放射性物质监测是防护的重要措施。气载放射性监测主要采用固定式连续监测、固定式取样监测和便携式监测,选取具体要求如下:a)应进行固定式连续监测(连续取样和实时监测)的情况如下:1)对于人员进出比较频繁、有一定滞留需求并且存在气载污染或潜在气载污染风险的场
17、所;2)对于气载污染水平有可能发生急骤变化并且工作人员出入频次较高和(或)工作时间较长的场所,应对气载污染浓度的异常变化报警。b)应进行固定式取样监测的情况如下:1)对于有一定气溶胶风险,需要人员进入进行检修、人员操作或滞留时间较长、人员有一定居留需求和进出频繁的房间(如阀门操作间等)。用于工作人员气载污染的监测设备应设置在气闸出口和存在潜在污染危害的工作区域;2)在最易发现气载污染(源)的地点,或人员易于接近和可到达的地点,以及能反映工作场所呼吸带空气中气载放射性的平均浓度的地点,并应考虑设施内空气移动和气流的流态。取样点设置合理且充分,并具有代表性;3)在允许工作人员进入的操作区、贮存区和
18、检修走廊等关键地点;4)对于系统易出现泄漏的区域、检修多和整改多的部位,或大量处理气态或易挥发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c)采用便携式连续实时或取样装置进行监测的情况如下:1)已知(预计)存在或潜在气载放射性污染风险较小,或者人员进入频率很低的辐射工作场所;2)对于特定工作的任务相关监测或出现异常状况时的特殊监测;3)对于在检维修或其他操作时有人员进入需求,存在气载放射性污染和(或)清洁去污后仍有潜在气载放射性污染的场所。5.3.2气载放射性监测的具体要求如下:a)空气中的岚,以筑化水为主要存在形式,应在工作场所内若干能合理代表工作人员呼吸带的位置上,使用固定取样器或可移动的取样器,在不同的运行阶
19、段以不同的频度进行区域取样,获取短期样品;b)为了反映操作程序对污染的影响,应在若干呼吸带的位置上,在不同的操作阶段,获取相应的样品,如果需要得到更具代表性的呼吸带空气样品,应使用个人空气采样器;C)在对气载放射性污染进行核素活度浓度定量监测的同时,可根据监测需求对污染物的核素组成,物理化学形态和特性,污染物的粒度分布等进行调查或测量;d)当发现或怀疑有放射性物质跑、冒、滴、漏等异常,且已有或可能有气载放射性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气载放射性监测。e)设计放射性气体监测系统时,应避免放射性气溶胶、温度、湿度及环境辐射本底等因素的影响。探测部件处的辐射水平应为天然本底。f)除了空气取样和监测系统外,还应
20、备有供非常规操作和出现异常情况时使用的便携式空气监测和空气取样装置,以及个人佩带式空气采样器。g)对于气载放射性风险高和后果比较严重的场所,应在某些工作场所设置适当的具有报警功能的气溶胶连续取样和测量装置,以便在浓度发生突然变化(增高)时警报。5.3.3对于误操作或设备故障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质意外地大量释放的场所,应采用连续工作的报警装置,装置应当设置在能可靠地探测放射性物质释放的位置。设置报警水平应当考虑气载污染活度浓度的正常水平及其预期的变化,避免不必要的报警(包括误报警),同时需要鉴别混淆因素对报警的影响。5.3.4聚变堆运行期间存在活化和渗漏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和惰性气体。应在厂房关键区域
21、和适当位置安装具有报警功能的固定式或移动式气溶胶和惰性气体会连续实时监测仪表。5.4表面污染监测要求5.4.1 应配备表面污染测量仪,用于检查工作场所的地面、墙面及设备表面的污染水平和污染范围。5.4.2 应根据各厂房或设施的特征和(或)运行经验反馈,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表面进行表面污染常规监测,如箱室外的区域、放射性分析实验室工作区域、操作频度较高的阀门及附近区域。5.4.3 工作场所表面污染常规监测通常辅之以任务相关监测。特别是发现或怀疑有放射性物质跑、冒、滴、漏等异常情况时,应进行表面污染监测。这种监测将有助于避免或限制操作期间污染的扩散,尤其是对局部包容的区域和非常规的工作及设备检修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变 辐射 防护 监测 大纲 编制 要求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