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一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本分析: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文体是“事理说明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包括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它们都是事理说明文。所谓“事理说明文”,是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本单元的导读语中说道,“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家的兴趣。所以这次,我采用两篇文章同时讲授,重在激发他们的兴趣。设计思路:对于两篇内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小文章,我决定就让学生寻找两篇文章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入手。如从课题内容入手,发
2、现都和恐龙的灭绝有关;如从写作思路入手,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其实也是难点;再从说明方法入手,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写一篇小文章来大胆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学目标:1 .认识科普作品和科幻小说,并说说它们的特点。2 .能够找出两篇文章写作上的区别。3 .欣赏说明文语言,并学习科学的推理和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
3、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短文。二、整体感知1 .初读文本,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和我们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样吗?明确:不一样,前者是科学小品,这两篇是带有科幻性的科普作品,这在我们语文课文里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探究里都有涉及。2 .有人说,这两篇短文里都有谈到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问题也不同,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明确:同意,(1)说明对象不同。恐
4、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2)说明思路不同。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第一段提出逻辑基础,接着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大陆在漂移,又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简明介绍板
5、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板块运动。被压扁的沙子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一一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一一只能来自外星撞击一一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一一推断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3)说明角度不同。恐龙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而被压扁的沙子说明角度主要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4)说明方法不同。恐龙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而被压扁的沙子则运用的是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说明语言不同。恐龙无处不有语言兼具优美生动性和准确具体性,而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西莫夫 短文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