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研报告.docx
《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研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调查报告来源县人民政府二零一零年五月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调查报告组 长:副组长:士任单住:编制单住:成员单伐:基担单佐: 技术顽问: 技术组长: 主编人员: 参加人员:编制领导小组都罐华王福龙深源县人民政府深源县国土资源局深源县财政局沫源县京设局沫源县民政局凌源县教育局凌源县水务局沫源县安监局深源县林业局沫源县交通局沫源县气象局凌源县发卷改革局陈源县旅游文物局编制和关项目技术姐河北市环境地质勘查院何景利李红美王永强王继东吴向蟀王亚杰刘胜乾处晓娟翟光珊高磊孙慧张忠强1、前言1Ll编制规划的目的及意义1L2法律法规及依据21.3 地质
2、灾害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31.4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路线42、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52.1自然地理概况52.2地质灾害现状162. 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17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分级172.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183. 2地质灾害防治分级26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274. 1重点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275. 2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程294.3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程294.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工程304.5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建设工程314.6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3附表1深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一览表附表2深源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规模等级统计表附表3源源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
3、类型及险情等级统计表附表4深源县已发生地质灾害汇总表附表5深源县已有地质灾害治理情况附表6源源县已有的采矿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7深源县矿山企业地质环境现状影响严重程度情况表附表8深源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说明表附表9源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附表10沫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近期勘查治理工程实施安排表附表11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项目经费估算汇总表附图一课源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二沫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附件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汇总册1、前言1.l编制规划的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课源县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
4、和社会跨越式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由于谏源县所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采矿活动强烈,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给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源源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以及其它工程建设有向周边山区拓展的趋势,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集中的山区,露天开采超贫铁矿容易产生泥石流灾害;地下开采煤矿、铁矿、金矿、银矿等,容易引发采空塌陷灾害。据现有统计资料显示源源县过去四十年间已发生地质灾害33处,其中包括崩塌7处、滑坡16处,泥石
5、流6处,地面塌陷4处,共造成人员死亡23例,直接经济损失约212.7万元。深源县积极统筹资金,连年来治理的灾害点及隐患点共计42处。2010年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对深源县已有121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去除已发生及已治理的灾害点,加上新增灾害点,最终统计目前共有危害较大的灾害点81处,直接威胁着约676户、2236人的安全,威胁房屋2634间,威胁个人财产约3650万元;此外威胁公路、电力设施、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资产额约18.6亿元。预计20102020年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将有所增加,造成的危害也会进一步增大。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
6、)文件,深源县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十有县”之一,源源县政府非常重视地质灾害的统筹规划治理,特委托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对地质灾害点逐个筛查并编制沫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长远相关计划,其目的是将地质灾害防治由被动、应急、分散变成主动、相关计划、全面的工作;同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管控,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参照了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保定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源源县地质灾害调
7、查与区划报告(2003)、源源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20102015年)以及2008年河北省保定市深源县地质灾害核查报告等,并结合课源县矿产资源规划(2005-2015年)、沫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等资料进行编制。1. 2法律法规及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5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源部79号文,2001年)6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2006年)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8、(DZ-2007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年)9 .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管控条例(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2月26日)10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写提纲和编制要求(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11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12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管控暂行办法(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2006年)13 .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合适的方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4 .河北省地质灾害
9、实时管理管控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5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合适的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L200949号,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2009年)1.3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一)目的在2008年源源县地质灾害核查的基础上,全面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相关计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任务1、充分搜集源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
10、、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计划等资料;2、核查已在册的地质灾害点,了解其发展变化情况,对其复活性、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3、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调查,查明其分布范围、发育特征、规模、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对其稳定性、危害性及潜在危害性进行评估;4、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合适的方案建议,并就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应急预案,协助县政府完善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5、在地质灾害核查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修订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与规划建议;6、完善河北省源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实时管理管控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1.4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路线1、充分搜集源源县
11、已有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报告、调查卡片、实际材料图等)及近年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补充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并在县、乡(镇)国土资源部门和群众监测员协助下,实地了解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危害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地质灾害核查。2、本次调查地质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在册的滑坡归类为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对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仅对已闭库的尾矿库和闭坑矿山威胁到城市、重要工程设施、交通干线(指省级以上的交通干线及旅游线路)公路、输气管道、居民聚集区(常住人口在10人以上)、学校等矿山开发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核查。3、在调查工作中,对出现临灾征兆,对城市
12、、村镇、重要工程设施、交通干线(指省级以上的交通干线及旅游线路)公路、铁路、输气管道、居民聚集区、学校等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立即编制临灾处置合适的方案,并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报告。4、地质灾害调查做到一点一卡。按照卡片合适的内容逐一填写,对地质灾害的主要要素的描述做到没有遗漏。配备野外调查记录本,现场编制素描图、平面图和平面图,对地质灾害体的特征部位拍照或录像。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防治合适的方案(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初步合适的方案),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指险情重、危害大、监测风险高、治理投入大的分散农户)推荐新址建议;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13、采用何种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的平面图、工程量)、治理经费估算。5、采用1/5万地形图为现场调查外业基本手图,采用手持GPS结合地质罗盘现场定位。2、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2.1. 然地理概况2.1.1 交通位置、行政区划及经济结构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20,30115。04,54,北纬3903839。40,36”之间。东北部和东部紧邻深水县和易县,东南部和南部与顺平县和唐县交界,西南部邻阜平县,西部和山西省灵丘县交界,北与河北省蔚县毗邻。源源县境内交通较方便,京原铁路(北京一太原)横穿县境,主要公路干线有京原(北京一原平)、津同(天津一大同)、宣阳(宣化一阳泉)三条国道,还有云川(云岗一川里)
14、、天走(天镇一走马驿)、沫保(深源一保定)四条省道。高速公路有张石高速(在建)和荣乌高速(规划建设中)。这九条国家级和省级公路在县内交叉通过,通过这些干线,可以从冰源直达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大同、张家口、荣城、威海、烟台、鄂尔多斯乌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清西陵、北岳恒山、云岗石窟、五台山等名胜风景区。深源县东西横距61km,南北纵距71.5km,总面积2448.Okm2o全县共有6个镇、11个乡、1个办事处、285个行政村、1074个自然庄。全县人口26.1万。源源县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农业、工矿业、林业、畜牧业、乡镇企业、旅游业及旅游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
15、见图2-1源源县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图)2.1.2地形地貌深源县地处太行山北段,县内地形一般海拔标高8001400m,平均海拔IooOnl左右。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是县北的利华尖,海拔2144.7m;最低是县南玉皇沟门,海拔350m;相对高差1794m,平均纵坡度约为20%o从东北到西南,分布有东团堡、济源、走马驿三个盆地,全县半数以上的土地集中在盆地。纵观全县境内山岭、沟谷、盆地相间,地形复杂。课源县大的地貌单元属太行山侵蚀构造山地。根据地貌和地质条件可将全县划分为东南部低山区、西北部中山区、盆地和河流谷地四部分。1、东南部低山区东南部低山区属山西台背斜火成岩
16、一变质岩区。山脉走向呈北东向,顶呈浑圆状,堆度平,冲沟切割不深,多有“U”形谷,岩石风化严重,基岩裸露较少,植被覆盖较差,部分地区山顶脊状,沟谷切割较深,多有箱形谷,山体标高500800m。该区主要包括银坊、王安镇、塔崖驿、乌龙沟、烟煤洞、杨家庄、南屯、下北头(南部)、走马驿、南马庄9个乡镇,面积约130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强。该区海拔较低,绝大部分在8001100m。岩石以细一中粒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中一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南马庄、走马驿(西部)以酸性变质岩为主。2、西北部中山区该区属山西台背斜沉积岩区。山较高,坡度较陡,多形成悬崖峭壁,山脊
17、脊状或降临状,沟谷切割较深,多有“V”形谷,走向多为北东向,但东部因受燕山山脉影响,走向近东西向。该区包括东团堡、留家庄、水堡、下北头(北部)、上庄、源源镇、金家井、北石佛8个乡镇,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弱。该区海拔多在1000-1400mo但县城东北部的利华尖、牛耳尖、草驼及县西北的南甸子山海拔则超过2000m,岩石类型主要是碳酸岩类,有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灰色燧石团块灰岩,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条带白云岩及含少量燧石条带沥青白云岩。3、盆地谏源县境内的盆地主要有县中部的深源盆地、东北部的东团堡盆地、西南部的南城子盆地。三个盆地呈北东向平行排列,地面起伏不大,由第四系冲洪积层组成。包
18、括深源镇、下北头、北石佛、南屯、东团堡、走马驿6个乡镇的全部或部分。深源盆地面积约138k11)20地处课源县中心,盆地中心海拔808m(前泉坊),最高902m(北韩村),大部分地方海拔800-870m.整个盆地也是东南低,西北高。盆地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为23。东团堡盆地面积约40km2,海拔10721100m,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34。南城子盆地面积约15km2,海拔52065海。4、河流谷地河流谷地与低山区、中山区、盆地区呈复区存在。主要有拒马河、唐河两大水系谷地组成。其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区。拒马河主流沿岸有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唐河主流沿岸有水堡、走马驿等乡镇。其次还有南马庄
19、、留家庄、金家井、上庄、乌龙沟等乡镇。唐河主流谷地海拔为470-531m,各支流谷地海拔550600m;拒马河主流谷地海拔最高为808m,最低为647m。其岩性是第四系全新统一上更新统冲积砾石、砂土、黄土状物质。2.2. 3气象水文1、气象源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盛行东南风;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少雨。因受地形影响,源源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差别较大,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减,南部银坊11.9,中部县城7.4,北部上庄6.3oCo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1至2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5C至零下IOC,南北相差5,气温年较
20、差30至3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3C(1961年6月20日源源站),最低零下30.6(1966年2月22日谏源站)。源源县地面平均温度为9.8C,6至7月份最高,平均26.1;1月份最低,平均温度零下9.4。课源县降水因受地形影响,不但四季分布不均,各地也不均。多雨区和少雨区相比,年差100200mm。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15%;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1%-15%,略多于春季;冬季降水很少,只占年降水量的1%4%。深源县1956年一200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59mmo2、水文境内主要河流有拒马河和唐河,均属于大清河水系,总长79.65km,总流
21、量19.24m3so两河的支流和较大沟谷有21条。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南旗山脚下,以地下水溢出成泉群形式变为地表水。主要有旗山、北海、南关三泉。旗山泉古称拒马河源,南关泉称易水,北海泉为深水。三股泉流在城东南0.5km处汇合,沿途东下,汇泉坊泉、杜村泉、石门泉形成拒马河干流。经南屯、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于桑园村东北流入易县县境。境内干流长45.65km,流域面积1656k该河为常年基流河,河道为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稳定,河槽宽l()0200m。坡降为1/1001/17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最大年径流量为4.79108m3,最小年径流量2.14108m3,多年平均径流量2.80X
22、IOm3o主要支流有艾河沟、马圈沟、北屯河、西神山河、乌龙河,分别从西、西北、北、南汇入干流。艾河沟、马圈沟、北屯河、西神山河为洪水河道,平时干枯;乌龙河常年有水。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经灵丘县至水堡村北Ikm处入源源县境,水堡、走马驿于新城庄村南入唐县境。境内长34km,流域面积792k112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规则。河槽宽10020Onb坡降为1/1401/15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历年平均自产水流量1.41103,客水量年平均1.87108m3o唐河在县境内主要支流有塔儿沟、泉塘沟、七亩地沟、白道安沟、窑峪沟、南马庄河、五门河、银坊河,其中银坊河上游在源源县境内,于玉皇沟门流
23、入唐县,在唐县花塔村汇入唐河干流。2.3. 1.4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纵观全县,东部、东南部为区域性岩浆岩分布区;西南部和南部为变质岩出露区;西北部、北部为沉积岩出露区。(一)地层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太古界基底岩系分布于县西南部和南部的水堡镇、南马庄乡、走马驿镇和银坊镇。为一套经过深度变质和强烈混合岩化的古老片麻岩系地层。出露的老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阜平群索家庄组(ArSj)、团泊组(Art)、南营组(Arn)、漫山组(Arm);五台群上堡组(ArSh)、龙家庄组(ArIn)。上太古界阜平群岩性主要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总厚度大于4000m;上太古界五台群,区域上为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