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懂就要问》教案(15篇).docx(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不懂就要问教案(15篇)不懂就要问教案1教学要求: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
2、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2、合作交流: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三、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
3、:示范读、指名读、齐读)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五、课堂作业。1、抄写写字表一遍。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卡。2、听写本课生字。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思考:你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重点交流: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
5、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勤能补拙是良训,
6、一分辛苦一分才。五、布置作业。1、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教学反思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学又要问,光学不问,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1、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
7、学生敢于问,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敢提出异议,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2、要鼓励学生“勤问”、圣人孔子,堪称勤问的楷模。他向芸弘问乐、向老聃问礼。在日常生活中,逢事必问一个所以然,以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毛泽东曾号召国人“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作为教育者,我们何不也教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凡事问个水落石出,弄得个清楚明白。3、要鼓励学生“下问”。“下问”即不耻下问。要使学生懂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要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向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学问多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比自己学问
8、少的人学习。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发奋进取的求知精神。4、要鼓励学生“追问”。就是要培养学生一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克服学生对事、对物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坏习惯,做到剖根问底,而不浅尝辄止,在问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要鼓励学生“善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学生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地乱问,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多思的基础上勤问,思考后再问,有准备地问,有目的地问,问到点子上,在问中长进、在问中释疑、解惑。不懂就要问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1 .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
9、的。2.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教学准备:CAl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
10、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3、集体交流阅读
11、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重点交流: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
12、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2、布置
13、作业: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I)、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不懂就要问教案3教学目标: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14、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教学难点: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课件出示:走近人物一一孙中山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5、,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2、出不生字指名领读。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
16、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四、读文见义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预设:读书流程图。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先生圈出
17、要学的新内容。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预设: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一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一一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相关内容。预设: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做:他壮着
18、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小组讨论: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预设:戒尺,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学生大胆发言。7、最后的
19、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9、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
20、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一一照应题目,点明中心。五、能力提升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读书都有哪些方法?预设: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2、本文是略读课文,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六、拓展阅读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回答问题。1、阅读成果,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预
21、设: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买了一串红辣椒。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七、巩固练习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一不懂就要问,一起来闯关吧!2、完成配套练习册。不懂就要问教案4教学目的要求: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教
22、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教学用具: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
23、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板书课题)1 .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2 .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3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三、检查初读情况。1 .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 .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3 .教师范读课文。要
24、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4 .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5 .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一一熟读一一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6 .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7 .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8 .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1
25、.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2 .导语过渡。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 .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2 .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3 .“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4 .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5 .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
26、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6 .认识“圈”、段”两个生字。7 .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8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9 .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10 .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 .指名读本段。2 .看书中插图
27、,注意图中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体会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的样子。3 .出示字卡,认识“呆”字。4 .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里的“霎时”是什么意思?(指时间很短)“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声音,十分安静。)5 .过渡: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四、学习四一七自然段。1 .带着过渡语中提出的问题默读四一七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2 .指名回答: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1) “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2)出示字卡,认识“厉”字,“厉声”是什么意
28、思?(指声音严肃而厉害)(3)小结: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这是多么的不简单呀!3 .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画出有关语句。归纳: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4 .指导朗读。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1 .过渡语:
29、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2 .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是怎样说的?3.齐读孙中山的答话。4.理解句子:(1) “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2)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3)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六、总结课文。1 .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 .联系实际,讨论。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
30、勤学好问的。二、课后第二题作业,指名读题中的8个词语,再齐读,然后抄写下来。三、课后第三题作业。1 .先默读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练读出题中的两句话。2 .在熟读直呼的基础上,用汉字把句子写出来。3 .集体订正,再齐读。四、指导分析字形,记忆字形。1 .形声字识记:懂、诵、例。2 .对比识记:圈一园保一呆段一设厉一历3 .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五、指导书写。1 .重点指导“段”、“圈”、“懂”的结构安排。2 .突出“圈”字中的“卷”,要与“券”区别开。懂:左右结构,右上是,右下是“重”。六、作业: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当堂完成。不懂就要问教案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31、力: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过程与发展: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重点难点: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勇于提问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二、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标
32、出自然段序号。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三、深入学习,质疑解疑1、什么叫“私塾”?“私整”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流利”说明了什么?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5、学习第7、8自然
33、段。(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四、指导朗读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不懂就要问教案6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
34、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教学方法:1、分小组合作学习2、互相提问前置作业:1、好词我会读: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2、积累“一不”的词语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不()一()不()一()不()一()不()我选一个造句:一()不()3、积累短语认真地背诵O地背诵主动地问()地问()地听()地听()地说()地说O地读书()地读书()地()()地()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教学过程:一、故事启动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2、(出示孙
35、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3、简介孙中山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三、积累运用1、比较句子,
36、理解词语。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选一个词造句3、积累短语认真地背诵O地背诵主动地问()地问()地听()地听()地说()地说O地读书()
37、地读书()地()()地()四、小组研读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2)用“一就”练习说话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38、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拓展延伸1、出示格言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板书设计:不懂就问不懂就要问教案7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
39、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1 .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2 .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3 .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
40、知道了什么?3 .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学习任务: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d.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1 .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
41、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b.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彳)、言字旁G)”o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指导学生学会评价。2 .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1 .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2 .巩固生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1 .
42、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2 .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3 .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4 .学生练习。六、布置作业1 .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2 .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听写生字2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 .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
43、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2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质疑、解疑。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流利”、“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 .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一愣、解答”。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
44、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4 .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5 .学习第四自然段。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1 .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2 .请两组同学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
45、,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不懂就要问教案8设计说明: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先生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品质。教学中,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运用学习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冒着被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谁不懂就要问?他都问了哪些问题?他的问题解决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