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
《《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诵读的基本方法。2. 了解静女等古体诗的节拍和音韵特点,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品味,感受古诗之韵和先秦文化之美。3. 了解虞美人等词的格律、用韵特点,知人论世,分析这首词的诵读方式,在诵读中体会这首词丰富的意蕴。学习重点:研究不同诗歌的诵读方式,并借此延展诗歌的想象空间,体会诗词的丰富意蕴。学习难点:把对诗歌的理解,以恰当的顿挫、轻重、语速、语调等有感情地诵读出来。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说:“非高声诵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
2、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J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又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而学习中国古诗词尤其需要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再演唱,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它们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同时,诵读还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3、。诵读者需要借助自己的理解对诗词进行加工创作,以声传情,感染听众。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正是培养同学们诵读诗词的习惯,在声韵中含英咀华。本单元选了四首作品:静女为四言古诗,是诗经国风中之上品;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五言诗代表作,两首诗都不仅具有音韵美,更营造了引发读者想象的画面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诵读中延展想象的空间;虞美人和鹊桥仙两首为词,都是长短句相间,前者以长句为主,声韵流转自然,后者以短句为主,押仄韵到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错落、婉转的浅吟低唱中体会出词丰富的意蕴。环节学习诵读的基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平时诵读的时候,常常运用到哪些方法、技巧?诵读需要我们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4、诵读的基本方法。(一)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前两者容易理解,而强调停顿是在仔细揣摩作品后,为了强调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在不需要生本方法理和语法的停顿情况下进行的停顿,是我们通读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二)重音,顾名思义,指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所以,具体语境下,是否读重音常常取决于作者想要强调的对象和想要凸显的情感。(三)语调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这几种语调的形态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再来说语速。(四)、语速(节奏)语速是指说话或诵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
5、话人的感情决定的,诵读的速度则与诗文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要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为宜。诵读的节奏是声音轻重徐疾、起伏顿挫的集中表现,调整节奏的常用方法有欲扬先抑,欲快先慢,欲重先轻等等。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需要在初读诗歌后,去思考并设计这首诗要如何处理每一处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以获得最佳的诵读效果。环节学习并尝试诵读静女任务1:了解“诗三百”的节拍和音韵特点第一点就是要了解“诗三百”的节拍和音韵特点。比如诗经大多数是四言体的民歌,歌词是“二二”节拍,读每句诗,要两字一停顿。而且诗经中
6、的作品大多用复沓回环的方式来组织音节,所以在朗读时尤其要读出一种节奏美、韵律美。王力先生还曾提到“诗经中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因为它是民歌或者模拟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也就是所谓的天籁。希望我们也能通过感知诗歌的音韵美去领略上古先秦人民所创造的早期淳美的中华文明。任务2,阅读课下注释,掌握文字的音和义第二点准备就是,我们要对诗歌中先秦文字的音和义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减少理解的障碍,从而读准、读懂、读好这首诗。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阅读课下注释,并在诗文中适当标注。静女其姝(Shej):娴静的女子很漂亮。(2)俟(si):等待。城隅(yd):城角。爱:通“菱(i)”,隐藏。
7、见(Xidn):通“现”o(6)搔首跑竭(ChfChU):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娈(IUdn):美好。(8)彤管:红色的管状物。一说初生时呈红色管状的草,即下一聿所说的“菱”。炜(W)i):色红而光亮。(10)说怪(yu4yi):喜爱。(11)女(ru):同汝,这里代指彤管(12)自牧归葭(kuItl):从远郊归来,赠送我菱草。归,通“馈”,赠送。(13)洵(Xcin):的确,确实。(14)匪(f6i)女GU)之为美:并非你这葭草美。匪,“非”,表否定判断。任务3:分析理解诗句,揣摩诵读方法做好这些准备,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静女。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静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
8、角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等待,不知是被树木房舍挡住了视线,还是姑娘特意隐藏,姑娘此时就是没有出现。于是小伙子只能抓耳挠腮,徘徊原地,筹莫展。所以这一章诵读要呈现出起初男子赞美时的含情脉脉,又要展现出后来等而不见的焦急心情,语调应由轻到重、由缓到急。“爱而不见,搔首峋1一句尤其要“读”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又憨厚朴实的有情人形象。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心上人时的回忆。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虽非严格复沓,却有一定的匀称感;但
9、在不变的结构中,创作者又变换了韵脚;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先来读第二章,娴静美好的姑娘,送我一枝彤管。色红而光亮,令人喜爱。“贻”是赠送之意,这是二人一种无声的表白,那种沉浸在爱情中的甜蜜,尤其要在“说(悦)怪”这个双声词中被强调出来。彤管,一种说法认为是红色的管状物;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初生时呈红色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美”。按前一种说法,是要将彤管与黄草进行比较,但两种说法殊途同归的地方在于男子要赞美这普通的黄草“洵美且异”,确实格外美丽、与众不同。男子欣货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因为黄草是静女到远郊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这己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和谐和更高层次的爱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 诵读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