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5+工艺.docx
《【教案】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5+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5+工艺.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湘美版选择性必修工艺模块第一单元第3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美版选择性必修工艺模块第一单元工艺概述一一百工之艺第3课,这节课是本单元中增加的地域性工艺内容,学生通过对身边的人文建筑、非遗传承基地、民俗活动场地的走访和查找相关的图文、视频等资料,主动认识家乡工艺无为剔墨纱灯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审美判断力和初步的文化理解力。同时在保存其核心技艺的前提下,挖掘可以为现代人接受的资源要素,寻求“守正创新”的方法,站在参观者的角度设计内容、选择展品,为本单元的展览制作展品,在实践操作中
2、获得对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魅力的体验和乐趣。【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阶段,美术课也是如此。高中阶段的美术课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结合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来欣赏美术作品和评价美术现象的习惯,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鉴赏的学习后,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工艺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却无从下手,对于工艺技法更是不了解,所以在本课的设置上,我们以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的历史脉络、人文精神、地域特点、工艺特色为主要内容展开探究式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乡工艺无为剔墨纱灯的鉴赏和实践,识别手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特色,感受工艺与生活的关系,
3、加深对手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形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2、体会工艺美术作为文化载体,反映了家乡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审美观的演变及发展过程,了解无为剔墨纱灯工艺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站在参观者的角度设计内容、选择展品,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的素养。3、思考在保存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新的创意和材料制作无为剔黑纱灯作品,寻求“守正创新”的方法,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独特工艺,为本单元的展览制作展品,美化生活,形成对手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认识家乡工艺无为剔墨纱灯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
4、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理解无为剔墨纱灯的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工匠精神。难点:在保存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新的创意和材料制作无为剔墨纱灯作品,寻求“守正创新”的方法,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独特工艺。【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讨论法。【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展板、无为剔墨纱灯等。学具:书面材料、灯片、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鬼斧神工、铮铮铁骨的芜湖铁画到火石之恋、流光溢彩的繁昌青白瓷,从立体逼真、雍容华贵的芜湖堆漆到刚柔并济、清新素雅的通草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代的变迁里,我们体味到了家乡历史文化的精彩纷呈,家乡工艺品的精致美好,手工
5、艺人手艺的精妙绝伦。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本单元百工之艺家乡的工艺之旅。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揭开纱灯),这件工艺品是什么?学生回答:灯,宫灯。从大家的目光和表情里,我看到了赞美、欣喜和疑惑,它就是无为剔墨纱灯,我们一起进入:家乡的工艺无为剔墨纱灯(设计意图:将非遗无为剔墨纱灯实物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二、新授(一)创设情境,提出大家想要了解的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问题。1、问题一:纵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工艺美术、推荐家乡的工艺品、策划一场关于家乡的工艺品展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工艺的种类,规划
6、了展览整体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了展品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并尝试用工艺技法对金属工艺一一芜湖铁画进行制作。(1)今天我们以无为剔墨纱灯为内容来策划一场展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你们有答案了吗?学生讨论并回答:首先想了解什么是无为剔墨纱灯?(2)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大致了解无为剔墨纱灯。(播放视频),谈感受。学生谈感想:通过视频的播放,我们了解了无为剔墨纱灯是一种宫灯,它历史悠久,是无为当地的特色工艺品。2、问题二:一场关于无为剔墨纱灯的展览只有初步印象是不够的,作为展览的策划者,想让无为剔墨纱灯受到大众的喜爱,就一定要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来设计内容、选择展品。如果你是参观者,对于大家都陌生
7、的无为剔墨纱灯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学生1:我们觉得作为参观者最想了解的是无为剔墨纱灯有什么历史渊源?学生2:对于无为剔墨纱灯这一陌生的工艺品,我们想了解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又是如何制作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身边的民间工艺,能更好地增强“工艺”模块教学的现实性与直观性,形成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文化认同。)(二)探究家乡工艺无为剔墨纱灯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精神信仰的传承、发展的关系。1、北宋米芾的布面彩绘灯笼让无为地区逐渐形成放灯、赏灯、制灯、画灯的习俗,表达美好祝愿。北宋书画家米芾在无为担任知军时所建。相传无为剔墨纱灯起源于北宋时期,
8、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任知军时,每逢新春佳节,在灯笼的壁面上绘以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营造吉祥如意的喜庆气氛,借此与民同乐。出示布面灯笼,在布面灯笼的壁面上画上这些图案是为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表达美好的祝愿。于是在无为当地留下了放灯、赏灯、制灯、画灯的习俗,久而久之,老百姓把悬挂彩绘灯笼当作喜迎吉祥来看待。2、明代状元邢宽让无为地区的彩绘灯笼变为宫灯造型,带入京城,让更多人认识无为的宫灯。到了明代,无为出了个叫邢宽的状元,得中状元之后,为建造状元府第,就命家乡的工匠仿照宫廷灯的样式制作灯具送至京城,悬挂于状元府中。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无为与明代的首都南京不远,以长江相连,在当时水路交通为主的情
9、况下,无为也算是在京畿圈中。这样无为的彩绘灯笼变成了宫灯的样式得以进京,也让更多的京城人们认识了无为的宫灯。(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融入历史、生活和社会知识,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手工艺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活动一:灯架的探究。细看当时宫灯的造型和样式,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宫灯主要由灯架和灯面两部分组成。在灯架方面,无为宫灯的整体造型以四方型和经典的六方型为主,选用紫檀、红木等高档坚硬的木材。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给的材料,总结无为宫灯灯架的造型特点,制作工艺,材料和装饰纹样特征,比较无为宫灯和其他宫灯的异同,完成学习单。学生交流讨论,每组完成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家乡 工艺 无为 纱灯 湘美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