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养生的主要方法.docx
《中医学:养生的主要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养生的主要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学:养生的主要方法养生方法是在养生原则指导下制订的具体方法。中医学十分重视养生,古今医家积累、总结的养生方法丰富多彩,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顺时摄养顺时摄养,是指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顺时摄养的基本要求为春季宜疏肝凉宣,夏季宜泻心补气,长夏宜健脾燥湿,秋季宜润肺温补,冬季宜温肾填精。明高濂遵生八笺汇集历代养生理论,设“四时调摄笺”专论顺时养生,并在四时总论之后,分论了十二个月养生的“事宜”、“事忌”、“修养法”、“导引坐功图”等,使四季逐月养生程式化。另外,内经还提出“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一日之中,早晨、中午、傍晚、入
2、夜,人体阳气如四季春夏秋冬,有生发、旺盛、收敛、内藏等变化特点,故养生也要顺应昼夜阴阳消长规律,安排起居,摄养精神,锻炼身体,调节饮食等。特别是气功锻炼,更应重视时间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功法,或同一功法的不同阶段,在特定的时间练功,可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趋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2 .调摄精神调摄精神,是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技术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精神的调摄,将其视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即言:“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J调神的具体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正确认识与完善自我、学会使
3、用心理调节、立志修德养性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为心理调节方法,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备J认为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而静养之要,重在节欲,即要求人们做到对一切声名物欲应有所节制,达到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医学入门保养说说:“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也J如果过分地贪求种种声名物欲,所欲不遂就会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恼怒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只有少私寡欲,心静神藏,才可使脏腑气血和调,气机调畅,抗病力强,有利于延年益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
4、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J太上老君养生诀则提出:“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J究其实质,都在于降低人的需要,以减少人的需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当然,中医养生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灵枢师传已认识到:“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情舒畅,怡然喜悦。清静养神还可采用凝神敛思的方法,使心神专注于一点,排除杂念,消除烦恼,保持神思清静,并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
5、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每日烦恼不安,神不守舍,则易衰老。另外,改变自己的认知,重新认识、评价自己的需要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避免不良情绪产生的重要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已具有心理防御机制中合理化的意义,即当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从事某项工作失败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并维护个人自尊,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开脱,自圆其说。其具体方法,一是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称之为“甜柠檬”心理;一是认为自己得不到或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称之为“酸葡萄”心理。总之,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
6、生活的一部分,失去的还会再来,本属于你的东西,决不会与你失之交臂。应该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如此可使心灵摆脱烦恼,获得安谧。(2)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首先可采用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到自信和愉快的事情上去。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说:“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可借助音乐、歌舞、琴棋、书画、花鸟、垂钓、游览观光、运动锻炼等方法以转移情志,陶冶性情。对此,理渝骈文强调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J其次,可采用分解的方法,把一个个具体的烦恼分解开,一一予以解决,不要把不同的烦恼联系起来,把现在的烦恼与过去的烦恼联系起来,更不要和
7、想象中未来的烦恼联系起来,或把一个烦恼看作另一个烦恼的原因或结果。另外,对于刺激和烦恼要做到不记忆、不思考、不联想,以尽可能地弱化烦恼。(3)节制情绪以防过极: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J调摄精神,就要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以维护心理平衡。节制情绪,主要在于戒怒。老老恒言戒怒指出:“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J制怒之法,古人记述较多,贵在“忍”和“忘”。古今医统杂著类载“和气汤”,专治一切怒气、怨气,其书言:“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右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养生 主要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1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