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docx
《最新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针对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童家长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安全性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疑虑,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了充分讨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达成如下共识,希望对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一、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的营养现状(一)维生素A1维生素A营养状况判定指标与标准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判定
2、指标通常采用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浓度,以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血清视黄醇浓度用于确定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及美国、中国儿科学教材中推荐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判定标准,即血清维生素A浓度0.7UmOl/L为缺乏,0701.05UmOl/L为边缘型缺乏,21.05UmOl/L为正常。2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结果1,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5%,其中城市为0.8%,农村为2.1%,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男童和女童的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1.9%(城乡分别为O.8%和3.0%)和1.0%(城乡分别为0.8%和1.2%),男女童维生素A
3、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05)。上述结果提示,我国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然而我国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仍处于技高水平,这与大多数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似,是目前5岁以下儿童中最主要的维生素A缺乏形式2-3。例如,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27.8%,其中城市为21.4%,农村为34.7%,农村儿童维生素A的边缘缺乏率显著高于城市;男童和女童的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分别为30.1%(城乡分别为24.6%和35.9%)和25.4%(城乡分别为18.2%和33.4%),男女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我国儿童维生素
4、A缺乏与边缘缺乏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年龄差异,而且与是否服用含维生素A补充剂以及剂量等有关。据调查4-6,我国03、45、68、911、1217和1823月龄婴幼儿过去1周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的比例分别为23.4%、33.4%、37.4%、33.9%、30.4%和29.5%;其中城市婴幼儿服用比例约50%,显著高于农村(通常20%)。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会降低5岁以下儿童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儿童死亡率。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启动维生素A补充计划,将有助于消除儿童维生素A缺乏,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二)维生素D1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指标与标准维生
5、素D是一种营养素,同时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是其体内活性形式,而循环中25-羟维生素D25(0H)D的水平是反映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因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判定指标通常采用血清25(0H)D浓度,参照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及2016年全球营养性佝偻病管理共识提出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判定标准,即血清25(OH)D50nmol/L则为适宜。2我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涉及各个年龄,对5岁以下儿童的影响尤为突出,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结果1,我国35岁儿
6、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8.9%,其中城市为12.5%,农村为5.3%;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4.0%、11.1%,3.0%和10.3%;男童和女童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8%和11.1%o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率为43.0%,其中城市为44.4%,农村为42.1%;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儿童维生素D不足率分别为45.5%、42.5%、30.6%和47.4%;男女童维生素D不足率分别为40.0%和46.0%o目前我国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仍是突出的营养缺乏问题,与儿童户外活动过少和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严重不足有关,而且儿童中规律补充维生素D制
7、剂的比例也较低。据调查,我国03、45、68、911、1217和1823月龄婴幼儿过去1周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比例分别为27.0%、30.1%.43.8%、38.5%、35.2%和33.4%;城市婴幼儿服用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城市42.1%62.5%、农村11.9%22.8%),因此常规给予预防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将有助于改善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显著降低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7-8。二、我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人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需求和供应平衡是维生素A、维生素D的理想状态,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是由于有效供应的降低,或是因为对维生素A、维生素D需求的增多所
8、致971。1围生期储存不足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含量明显低于母体。胎儿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为胎盘,但脐血中25-(0H)D3水平仅为母亲血清25(OH)D3的60%85%,胎儿、新生儿体内含量低。若母亲患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D的储存量均明显不足。2 生长发育迅速整个儿童时期,生长是连续而不匀速的,具有阶段性,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最佳窗口期,必须
9、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如果营养长期供给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限,甚至停止发育,影响儿童健康。3 营养供给不足3.1 母乳母乳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是婴儿期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虽然维生素A、维生素D均可通过母乳转运给婴儿,但是对于哺乳期母亲来说,即使充足的母乳量,乳汁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依旧不能满足婴儿体格日益增长的所需,尤其是对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来说,其自身体内储存不足,且生后的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不足则更为显见。32天然食物虽然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中,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转化率较低,长期食用动物肝脏容易引起维生素A过量。天然
10、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较少。3.3紫外线光照合成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是人体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海拔、不同纬度中,与紫外线照射强度,户外活动时间、暴露皮肤的面积,以及空气污染、使用防哂霜、不同衣着等因素有关。3.4其他因素1)膳食中脂肪含量不足,可影响维生素A和维生素A原的吸收。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能力较差,易致维生素A吸收不良。2)维生素E含量缺乏可降低维生素A的吸收,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维生素A在肠道内被氧化破坏。3)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增加维生素A的利用,从而引起较多的消耗。4疾病的影响4.1 影响吸收感染性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系统疾病、急慢性肾炎、甲状
11、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吸收。此外,肥胖儿童由于体内维生素D较多存储在脂肪组织中,使循环中的维生素D含量下降,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和功能降低。4.2 消耗增加感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会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的大量丢失。研究显示12,感染会导致血清视黄醇含量急速下降,使机体处于维生素A缺乏的状态,发生一次感染甚至会消耗掉超过50%的肝脏存储量。感染合并发热的儿童其维生素A的排出量中更大。感染越严重,维生素A的排泄量越大。感染期间给患儿补充维生素A可以改善预后,并可降低未来6个月再患感染的风险。5药物的干扰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对人体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造成影响,应
12、引起注意。如考来烯胺、新霉素;抗惊厥、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三、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一)维生素A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1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维生素A在人体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功能,维生素A是视网膜杆状细胞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对眼睛的暗视觉十分重要;维生素A还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影响造血等多方面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后对机体的影响是广泛而严重的13。2维生素A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危害14-16维生素A缺乏对人体的影响与缺乏的程度和阶段密切相关。当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时,最先出现的肝脏维生素A的分解消耗,并不影响血浆中视黄醇的水平。只有当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儿童 维生素 临床 应用 专家 共识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2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