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docx
《2024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HIINACOMM王ZT2024年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半月谈2024年第1期【半月评论】“十二五”,我们期望1半月谈2024年第2期【半月评论】叩问土地2半月谈2024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3半月谈2024年第4期【半月评论】改革,当奋然前行4半月谈2024年第5期【半月评论】努力创新社会管理5半月谈2024年第6期【半月评论】努力创新社会管理6半月谈2024年第7期【半月评论】努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7半月谈2024年第8期【半月评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呼喊项层设计8半月谈2024年第9期【半月评论】建设擅长管理的社会9半月谈2024年第10期【半月评论】大力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10半月谈
2、2024年第11期【半月评论】大社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11半月谈2024年第12期【半月评论】在新起点上书写为人民服务新篇章12半月谈2024年第1期【半月评论】“十二五”,我们期望岁末年初,翻检近日报章,一条消息映入眼帘:2024年12月150,有“高原孤岛”之称的西藏墨脱马路修通,中国最终一个县城不通马路的历史宣告终结。这是冬天里飘来的又一缕早春的信息。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们的思绪己经登上了世界最快速的高铁,可也不能忽视边疆那更古老的遥远;我们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沿海最壮丽的都市,可也不能遗忘乡野那更荒僻的山村;我们的脚步己经追逐着历史更辉煌的前景,可也不能错失当下那更真实的日常。“十二五”
3、,应当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都有朴实的幻想,都有坚韧的追求,都有一颗颗星星在生活的天幕上熠熠生辉。百姓最看重的,是温饱,是富有。我们已经步入小康,正在挺进全面小康。贫困的字眼好像已定格在昨天。在依旧寒冷的后危机时代,世界舆论持续赞颂着也间或嫉妒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奢侈品制造商真心观赏着也更多震惊着中国的暴富,这些从东方汹涌而来的豪客,出手那么宽绰,人人那么年轻。可是,这并不应是中国形象的全部解读。走进散落凋敝的古老村落,走进遥远荒芜的西部边地,走进城市街巷的蔬菜市场,走进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我们往往会发觉另一个更为真实的社会。有一则新闻读来令人唏嘘:南京一名高校毕业生工作后,因工资偏低,为攒钱交足
4、房租,他便白天上班,夜晚上街捡拾废品,不料冻晕街头,被城管救起。拎着蛇皮口袋离开前,他叮嘱千万别让家人挚友知道,也不要公开校名,“我丢不起这个人啊!”有一组数据读来让人醒悟:202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夫,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找寻明天的安静,还有1.5亿流淌就业的农夫工,在呼喊城市公共服务,在期盼社会保障权利。贫困,并未远去。发展,未有穷期。百姓最期盼的,是权利,是公允。经验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今日的人们习惯了利益分层,看多了收入分化。同时,社会的权利意识已经普遍觉醒,法治观念正在蓬勃生长。面
5、对不少地方土地的强制流转,住宅的强制拆迁,农夫的强行上楼,乡村的强行入城,面对生存发展资源的垄断,社会流淌通道的堵塞,还有制度性暴富机制的强化和掠夺性权贵经济的猖獗,人们越来越多地以理性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去实现参政议政的指责权、监督权。公民精神的发育,民间组织的建设,网络微博的勃兴,社会民意的凸显,正在给百姓打开崭新的世界,人们更清晰地辨识着自己的将来,更自由地迸发着自己的声音,更真实地把握着自己的力气,更坚决地争取着自己的权益。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建华蜜生活,去变更人生命运,去增进公共利益。当“十二五”走进视野,百姓真诚地期盼:在中心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充
6、分敬重农夫意愿、不得强拆强建之后,众多乡村在“撤村并居”“占补平衡”和“两个置换”中“被上楼”“被城市化”的风潮理当就此平静;在政府新拆迁条例其次次公开征求看法之后,那些不惜流血自焚也要讨还财产权利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家园的悲剧有望不再上演;在总理“创建条件让人民指责政府、监督政府”的一再公告中,河南农夫王帅举报政府非法用地、甘肃网民王举报他人公考作弊遭警方跨省刑拘的“诽谤罪公诉化”现象应当就此终结这是社会进步的标识,这是现代文明的警示。百姓最珍惜的,是风光,是尊严。我们在报章中看多了那些对于一般百姓“仇富”“仇官”的指责,可否再侧耳听一听那些日渐流行的官场、市场种种“雷人雷语”呢?在既得利益
7、集团的财宝攫取中,在社会分化引发的社会排斥中,一般劳动者往往不仅承受着利益的剥夺、权利的侵蚀,还要承受精神的扭曲、人格的卑视。这尊严,来自于风光的劳动。我们耳闻目睹了智障包身工被困、富士康厂区跳楼、广东本田厂停工等一系列事务,警钟为谁而鸣?这尊严,来自于权力的谦恭。求解安排不公,整治司法腐败,深化吏治改革,当有更大的力度、更新的进步。那些被暴力拆迁的平民,被城管追逐的小贩,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上访者,当有更多的表达渠道、更好的权利救济。这尊严,来自于福利的保障。这就是: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更小的城乡差别,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华蜜指数,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同
8、等创建相宜环境,供应广袤空间。这尊严,也来自于内在的坚毅。我们当从纠结化、弱势化的社会心态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勤劳才智,去建设、创建,以现代的公民姿态,去参与、奋斗。“十二五”属于每一个百姓,我们有同样火热的希望,也有同样沉重的责任。在新的远行中我期望,将来的五年社会太平,人民华蜜。在新的期望中我祝愿,打开了华蜜之门,遥远的墨脱莲花盛开,墨脱人民的笑容比莲花更加绚丽。半月谈2024年第2期【半月评论】叩问土地过去人们常讲: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国农村。今日我们要说: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当下中国。土地是社会冲突的一个焦点。多少问题在生成,多少力气在博弈,多少歧途在伸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
9、”问题的希望。而时下很多地方的“统筹”恰恰是对农夫土地权益的侵夺。迅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的快速升值,也给农夫带来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难逢机遇。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却在违反农夫意愿,以种种堂皇的名义,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气,攫取农夫的财产收益,剥夺农夫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牺牲农夫的将来生计和发展空间。“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强迫农夫以放弃自己的土地权利为代价,来换取政府本应供应的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置换进城后增值的土地收益本应全部返还当地农夫,试点时却大多被弃置一边;拆村并居,让农夫上楼,经常是对农夫一场可怕的掠夺。转变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瓶颈的路径。我们在愈演
10、愈烈的生态环境污染和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恶化的倒逼、挤压中,起先重视起能耗问题。但是,在很多城市工业项目已经难于落地和农村18亿亩耕地红线屡遭撞击的困扰中,为什么看不到与能耗同样紧迫的地耗问题呢?在摊饼式的城市扩张中,在运动式的空城制造中,粗放型、奢侈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走到终点,为什么不去从集约式土地开发中找寻新的空间和出路?抑制贫富分化,是实现社会公允的基点。中国的暴富神话和返贫故事,往往都围绕土地而发生,而绽开,而进入高潮。随着房价暴涨,少部分人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宝的顶端,无房户们则会被轻易甩出财宝积累的大门。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权贵资本膨胀、政府官员腐败的重灾区。有办案人员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
11、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和谐生活的前提。目前,农夫维权的焦点是征地拆迁,城市民生的焦点是住有所居,背后都是土地问题。看一看全国每年由此滋生了多少社会冲突?甚至引发流血自焚。以农夫工、高校生为主体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价压力下,艰难地拼搏着、坚持着,为了眼前那一线奋斗的希望,头顶那一缕志向的阳光。假如一个个竞相崛起、精美绝伦的城市,放不下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最卑微的期求、最单纯的幻想,那对社会、对明天,意味着什么?政府调控地根,是平抑市场风险的杠杆。但这一杠杆经常是调而不灵,控而不动。如抑制房价泡沫,国务院接连推出新政,甚至是“史上最严”,也一再遭受市场反弹尴尬,主
12、要是来自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机)者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坚韧反抗。因为,土地中生成着暴富机制,土地出让金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其次财政工土地是民生华蜜的一个痛点。中国当下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土地发生的联系,都可以从土地里找到求解的秘道。我们像流水一样奢侈地享用、贪欲地透支土地。“但有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那是写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我们已经过早地遭受到“成长的苦痛”。“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最大的问题竟是“缺地”。如此下去,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向何处落地生根?在市场化的波诡云语中,在城市化的咆哮前进中,多元利益主体借助土地的流转和整合,共享着一场财宝的盛宴。在2024年的土地
13、市场上,政府获得的出让金总额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这巨额的卖地进账如何运用?土地上的原住农夫又收益几何?土地,对于芸芸众生的意味,不仅是物质的,工具的,而且是精神的,价值的。是土地,给了我们生命丰润的滋养,给予我们人生华蜜的意义。今日,在不少地方轰轰烈烈的拆村运动中,在很多城市一浪一浪的肆意扩张中,土地被折腾,被流失,这是社会最纠结的冲突,家园在凋敞,在沉沦,这是我们最痛切的哀痛。土地是深化改革的一个起点。回首沧桑历史,中国社会的每一场重大变革,中国人民的每一次重新动身,儿乎都是从土地起先。当下中国,还得把土地问题读懂,还得把人地关系理顺。最重要的,是把土地全部权真正还给农夫
14、。所谓的“集体全部”,在政府的强制之下,在资本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诱惑之下,必定导致全部者缺位。应当探究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爱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夫权益。变更单纯行政化倾向,向市场机制配置稀缺土地转型已是当务之急。农地的流转和入股,农地的征用和补偿,应当充分敬重农夫意愿,敬重市场规律。一些地方通过“地票”交易市场,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城市扩张之中。应当警惕的是,防止变相剥夺农村。化解土地冲突中的利益冲突,理顺土地变革中的利益关系,政府应当坚守公允正义的底线。这就须要推动社会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形成维护公允正义的表达通道和平衡机制,维护大众的民主权利,保障人们享有风光
15、的生活和人格的尊严。庸人自扰,我今忧地。半月谈2024年第3期【半月评论】呵护亲情春节团聚,人伦亲情的话题不断升温,“摩托妈妈”思子心切千里单骑的故事感动了多数网民。道德进退,家庭伦理的建设渐成热点,“中国网事感动2024”年度网络人物评比,生动地诠释着人间至爱、草根亲情。养老修法,传统孝道的规范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人们热情地争辩起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和限制“啃老”的明文规定。每一个家庭.同一个社会,如何去呵护亲情?这既是生活华蜜的呼喊,也是国家文明的标识。家庭日常.是亲情凝合的摇篮。在社会的流淌和人口的限制中,中国的家庭愈来愈小型化、原子化、空心化.一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家园,在
16、轰轰隆隆的推土机声响中,在风驰电掣的城市化进程中,也难逃被历史终结的命运。如何去坚守这历史变迁的基石.去凝合这社会细胞的灵魂?节日文化,是亲情滋润的雨露。快节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节日文化经受着冲击。电视“春晚”的出现,曾经带给人们些许激烈。但是,很快就引发了人们的怀疑、乏累和悲观,蜕变为商品和广告的狂欢盛宴.,如何去复原传统的节日活力,去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社会生活,是亲情沐浴的阳光。市场力气在催生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挑开了人际关系温情脉脉的面纱。尤其是弱势群体,在贫困的窘迫中,亲情的憧憬和表达,甚至成了生活的奢侈和人生的重负。因为金钱,因为遗产,亲人之间可能反目成仇。肆意泛滥的物质欲
17、望,侵蚀着传统深厚的亲情,腐败着人生原初的意义。如何使社会生活的阳光,穿透这重重物欲,带给亲情更多的暖和?呵护亲情,我们还当有更广袤的.视野和更深远的关切。亲情的凝合,源自家庭的濡染,也承接国家的关怀。当春节来临,当亲情呼喊,我们如何将踏上归途的千千万万农夫工顺当、平安地送回内陆、乡村那一个个温馨的家园?舒适,快捷,穿越梦幻时空的高速列车,帮人们省却了旅途的困顿和漫长的等待。但是,随着一般列车尤其是绿皮列车的纷纷淘汰,高铁票价让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农夫工在春运选择回家的途径时,起先用脚投票,或徒步长途跋涉,或参与摩托大军,更多地改坐长途汽车挤上一般列车踏上归程。他们在心里很清晰:“有这买高铁车
18、票的钱,够过年给家人添件新衣服了!”当高铁的时速越来越快、高铁的里程越来越长,我们如何去满意一年一度蔚为壮丽的中国式大迁徙中一般民众的需求?亲情的滋养,源自文化的涌流,也有赖经济的润泽。社会“啃老”话题的兴起,背后是城市房价的连年高涨。在很多高校毕业生眼中,就业是难题,住房是更大的难题.,“房奴”是他们的自嘲,“蚁族”是别人的镜像,“胶囊公寓”是他们自谋生存的写照,“逃离北上广”是他们在志向与现实挤压中无奈的选择。很多新生代农夫工也有相像的境遇。他们宁可在城市的流浪中找寻机会,也不愿回到乡村回到土地,重复父辈们那走不完循环往复的沉闷日月。这些高校生,农夫工,要凭一己之力在城里安家立户,何其艰难
19、!珍贵的是,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依旧还要向着人生的太阳走去。除了执著自己的奋斗和坚持,除了冀望政府的保隙和公允,只有求助于父母。尽管父母已经给了他们人生太多,尽管父母也未必都是富有。贫困恒久不能湮灭亲情,但贫困时时可能压抑甚至扭曲亲情。亲情的生长,源自生活的环境,也热望制度的保障。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制造了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守问题。亿万农夫抛家舍业,只身闯进城市的大门。他们是坚韧的,像螺丝钉一样,把自己紧紧地拧进一条条日夜不停的流水线,静默地承受着就业的风险,抗争着资本的贪欲。他们是幸运的,凭借打工变更着自己的命运,把握着生活的希望。同时,因为亲情,他们又是心灵最沉重的社会一群。看一看他们身后
20、的留守老人:饱尝空巢中的孤独,病痛中的无助,抚养孙子孙女的艰辛;留守妇女:上有老下有小都需悉心照料,家务事田间事都当事事亲为,还有感情生活的平衡,社会关系的应对:留守孩子:远离双亲,缺少父母的关爱,尤其是家庭教化、心理辅导的断层和缺位,给孩子的学问学习、人格培育造成了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憾。留守问题的严峻后果,就是乡村老人自杀现象、妇女离婚现象、孩子犯罪现象显著增多。这是中国打工农夫家庭最难以承受的哀思,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最引人注目的疤痕。假如说留守问题的积累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必定承受的历史性阵痛和代价,那么,留守问题的缓解应当是推动当下中国求解民生、转型和改革三大社会课题的制度进步。亲情,
21、是人类社会最为朴实、本真、绵长的情感,也是我们当下最应珍惜、呵护、陶冶的情感。呵护亲情,关爱家庭,就是呵护我们的心灵,就是关爱我们的社会。半月谈2024年第4期【半月评论】改革,当奋然前行绽开中心的“十二五”规划蓝图,推动改革的色调依旧那么醒目。阅读新近媒体的专项民意调查,呼喊改革的意愿依旧那么剧烈。如何将改革的色调化作鲜活的图景?让改革的意愿成为生动的实践?我们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抖擞精神,放下包袱,奋然前行。改革的风险原委多大,是悬挂在各级施政者头脑中的一个长长的问号。当下的改革,从市场经济的完善,向社会结构的重构突破,从思想观念的解放,向利益关系的重组深化,从经济发展动力的提升,向社会公
22、正的坚守转型,必定引发更多的社会争议:会不会在打破原有利益结构的同时带来新的失衡?会不会导致既得利益者的强力抵制,出现“改革者逆境”?会不会冲击现存秩序,影响必需的社会稳定?如何降低改革的成本,减缓改革的震荡,成为改革者面临的一大考验。要改革就会有风险,不改革就会有更大的危急。我们须要的不是回避风险,掩盖风险,而应是直面风险,战胜风险。这也是中国改革30多年来一路前行的珍贵启示。想当年,安徽小岗村农夫冲破极“左”路途的重重禁锢,首创农业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深圳特区人勇担历史使命,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杀出一条血路”,领先探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闪烁的,正是生生不息的
23、改革精神。当然,我们还要擅长化解风险,降低风险。决策改革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推动改革是一个不断兴利除弊的过程。在法治的轨道上转型,在稳定的前提下运行,在有序的参与中深化,这当是改革者正确的选择。更要看到,推动改革的目的,恰恰是要更好地解决社会现实中突出的问题和累积的风险。看一看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不少地方出台政策,执意强力推动“资本下乡”、“撤村并居”、“占补平衡”、“两个置换”,侵害了一些农夫的合法权益,引发了接二连三的群体事务。寻求化解冲突冲突的根本之策,恰恰在于敬重农夫意愿,在于民主法治建设,在于给予农夫以自由选择权、民主参与权和利益表达权。改革的时机是否合适,也经常是各级施政者决策中的
24、一道难解的课题。谁都知道,深层改革,尤其须要宽松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但不无吊诡的是,危机从来就是改革的催化剂。中国30多年来的每一步重大改革,几乎都属于“压力逼进型”而非“利益诱致型”。我们现在还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处理期,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转型期。改革的环境很不宽松。但这里恰恰有推动社会改革的重要契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以给应对危机中的人们更多的生活平安,给发展转型中的经济更多的内在动力;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灵,更为有效地消解社会郁积的冲突,释放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流淌机制改革,可以尽可能地让每个人凭借其自身实力通过公允竞争,获得更为同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半月谈 2024 半月 评论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2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