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docx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完成这一使命任务,对加快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1,进一步强化和凸显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特别是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
2、程中的重大作用。21世纪被称为第一个“城市”或“大都市”世纪,2021年全球平均城市化率约为55%,城市土地仅占世界土地的0.5%,但却占据了70%的经济活动、60%的能源消耗、70%的全球废物和70%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预计66%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压力,加上持续的经济不稳定和全球气候变化,给城市治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成为21世纪最为关键的一个全球性议题。如果管理得当或治理有效,城市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通过增加收入、推动社会稳定来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相反,规划不当、治理不善的城市可能成为贫富分化加剧、社会
3、不平等和社会矛盾冲突多发的源头。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任务。全球实践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类城市化奇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增长到2022年的65.2%,9亿多人口生活在全国近700座大中城市中,2022年,GDP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已有24个2。因此,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参照,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归纳提炼国内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和先进经验,建构新时代中国式
4、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推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理论指南现代化城市治理抑或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中外学者对其内涵与外延众说纷纭3,但是,若在“现代化城市治理”前加上“中国式”这一特殊定语,即“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就变成了一种既有全球城市治理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理论指南。因此,为更好地界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内涵与特征,首先
5、要从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根与魂关于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探讨是长期以来的学术热点之一,但是在党的二十大以前,国内城市治理研究领域尚未出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相关研究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理论成果以后,学界开始出现诸如“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4-5等议题的相关研究。据此,笔者以为,所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延伸性、应用性理论话语。这就决定了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595”理论体系,即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色、中国式现
6、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原则6,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更高的奋斗目标,又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和工作方法论。就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关系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根本任务与核心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更具整体性、战略性、顶层性,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则突出部分性、战术性、实践性。(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内在规定与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体系,然而,每
7、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诸多新要求。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治理模式的差异化、多样化、科学化。特别是特大超大城市的治理,必须顺应全球最新城市治理改革趋势,对标国际标准,在保障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治理的价值体系必须具备人民性、公平性和包容性,具有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确保规则公平、机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守护和关爱。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治理方式的柔
8、性化、文明化、社会化。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城市治理方面实行法治、德治并举,引导人民“富口袋”“富脑袋”与增文明并行,让遵纪守法、道德自律、志愿互助、民主参与、文明礼仪成为城市市民的自觉行动。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治理实现人、境、业的和谐统一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韧性安全化和亲自然化。保持生物多样性,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洁,极端灾害更少,风险防范更高效,社会更稳定,人居环境更安全、更绿色、更韧性。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城市治理的国际化、合作化、文明互鉴化。打造国际社会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更大机会和空间,促进多样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互鉴与融合,最大程度地
9、创造和发挥城市文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城市文化熔炉。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何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根据上述内在逻辑关系概括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中国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基础,探索形成旨在推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行稳致远的独特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既有与全球所有城市相同的治理特征,更具有基于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特色。(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以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的现代化阶梯型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
10、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1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对应,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21年数据,人口在100万一500万的大城市有84座,人口在500万一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14座,人口超过100O万的超大城市有7座),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引擎,同时也是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社会不安定等城市问题最严重以及极端天气灾害、地震、火灾、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与社会极化、社会犯罪、经济危机等社会风险挑战
11、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全国近700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会整齐划一,先行探索和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以此为引领和示范,带动全国其他中小型城市陆续实现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前提,也是有效贯彻落实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遵循人民至上、追求共同富裕的民本公平包容治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这就决定
12、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为利润建设发展城市而导致的贫富分化愈演愈烈、种族隔离盛行的治理方式存在根本性区别。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始终遵循为了人民、主权在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检验的城市治理价值理念7,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人民城市”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不仅做大“蛋糕”,更不断完善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机制和手段,让所有群体平等共享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成果;通过公平、包容的制度设计,让人人都有成功、出彩、创富的机会,都能在城市中找到栖居之地、奋斗之地、圆梦之地
13、,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能被尊重、被呵护8,让社会弱势群体都能过上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真正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的全面“共同富裕”9。(三)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主体高效协同的整体性治理明晰多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架构边界清晰、互动合作、高效协同的治理结构体制及整体性运行机制,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城市党委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社会与市场、社会与公众之间权责关系的平衡匹配,遵循的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逻辑,走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市民参与”
14、的多主体协同治理之路,特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成效的核心和关键。在此前提下,针对诸多跨界性公共事务的治理,以党建联建为突破口和主要抓手,主动跨前一步,主动融合共治,根除部门化、本位化的权责隔离,克服政出多门、多头治理,在跨部门、跨层级、跨所有制、跨行业、跨领域的高效协同中,实现多部门整体性治理,确保城市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集生产一生活一生态与规划一建设一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性全周期治理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市考察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15、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城市全周期管理是一个新概念、新理念,体现了对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充分尊重和深刻认识,是城市治理理念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全周期管理是一个既包括城市生命有机体纵向延续发展的连续性治理,又是一个横向一次性高效处置城市事件的闭环治理,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特征。具体而言,主要从问题、需求、效果导向出发,实施能够同步覆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维空间的系统治理;围绕政策设计,实施公共议题形成一政策调研一政策制定一政策实施一政策评估一政策更新等全流程治理;围绕城市居民出生一婴幼儿一儿童一少年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一死
16、亡的全生命历程进行全周期服务管理;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新的有机成长路径,实施相互衔接、相互支持、互动反馈的全过程动态治理;围绕为民服务、为民办事、处置事件等,实施受理一办理一反馈一改进等为一体的闭环治理等。(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德治为先,法治、自治、共治、智治并举的刚柔并济治理历经五千年连续发展的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历来是讲道德、讲奉献、讲礼仪、讲自律的文明礼仪之邦,拥有以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为核心的最丰富、最完整、最管用的国家善治精神和治理文化10。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以
17、贯之之道和中华文明内在历久弥新的永动力,才成就了当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伟业。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打破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拓展现代化后进国家文明繁荣的新路径,指引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11。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一定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明的善治体系,首先需要采用的治理手段是软性的德治,崇尚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每个人的德行、善举、精神和心灵,通过修身修心和自律反省促进人们规范言行、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同步运用法治、自治、共治、智治等治理方式,尤其是顺
18、应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大势,破除技术官僚主义的工具理性主义,以人为本,让数字数据赋能增效,让治理变得既有温度和温情,又有效率和精准度。(六)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道法自然,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危机的敏捷一韧性治理各种要素高度密集的城市既是经济财富和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也是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诸多公共危机产生的重要源头,尤其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危机的风险挑战和压力。近年来发生的新冠疫情、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金融危机、数据信息泄露等,充分暴露了大城市固有的脆弱性和危险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必须是遵循道法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敏捷
19、反应的韧性安全治理,重在通过强化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空间韧性等,全方位提升城市特别是特大超大城市的风险防控与治理能力,有效应对各种慢性压力和“黑天鹅”“灰犀牛”的急性冲击,减少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不断增强城市应对各种风险危机的免疫力、抵御力、适应力、恢复力、学习力、转型力等,开创城市总体安全新格局。(七)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旨在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参与式民主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J1最广泛地听取人民意见、收集人民需求,制定公平、合理
20、、科学的政策和决策,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城市治理民主价值的重要维度。西方国家城市因受到党派政治、金钱政治的影响,其城市治理既不具有包容性,也不具有参与性,穷人和富人在获得社会、经济和政治机会以及参与和利用城市生活便利的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市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无法倾听城市贫民的心声,利益表达与政策决策之间存在“玻璃墙”和“两张皮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已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和独特的协商民主机制,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效调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成功完成。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
21、要求把人民民主的本质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的全过程各环节,给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各级干部要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充分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为前提的,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很显然,对于如今的“城市中国”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社会的实践创新和集中展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与民协商、众人协商,是公众全过程参与的独特民主治理,在
22、广大人民群众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八)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是突破边界,城市一乡村、城市一区域之间的跨域互动融合治理城市治理的国际实践表明,随着“经济城市”变得比“行政城市”大得多,城市边界和行政区划一直在努力适应。但由于制度的滞后性和区划的阻隔性,城乡之间和城市辖区之间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公共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贫困城市及贫民往往在地理、经济和社会上受到排斥。这是当前国内外大都市或大都市圈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伴随着城乡要素双向加速流动与融合发展的强劲态势以及各种规模城市群、都市圈的快速崛起,如果没有城乡融合治理和大都市圈及城市群的跨域协
23、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反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不仅仅是指囿于城市行政边界的“行政区治理”,更是指跨越城乡边界、城市边界的“城乡融合治理”“城市功能区治理变传统的“空间碎片化”治理为跨域集体行动的“一体化治理”,推动中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功能区经济”“跨区域经济”转变。三、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和挑战综观全国城市治理实践,近年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引领下,各级城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积累形成了诸如上海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区域化党建”、北京
24、的“街巷吹哨部门报到”、杭州的“城市大脑”等诸多治理新模式,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增强,但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来看,我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若以在现代化治理方面率先垂范的特大超大城市为参照来看,这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城市人口总量规模巨大,老龄化突出,服务配置机制不够科学,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其一,我国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城市人口总量规模巨大,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极高,人均面积狭小、人口众多、高度拥堵成为特大超大城市的常态,这也是特大超大城市治理问题丛生的主要根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城市 治理 内涵 挑战 路径 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