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docx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精神生活的相关思想成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理论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实现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上,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精神文化环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精神生活力量源泉;提供高质量文化教育,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2、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这个话题是中国实践的重要命题,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层面,随着实践的深入,精神生活领域的富裕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探索跃上了新的台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不仅在于追求物质领域的富裕,而且要求在精神领域也要达到共同富裕,由此而形成的现代化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华民
3、族几千年的精神诉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不懈奋斗的理想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入研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在深刻把握其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探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路径选择,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的相关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理想社会的阐释中都蕴含着精神生活共同富
4、裕的重要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思想中,深刻阐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发展。并且其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表达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生活的理想状态,对人的自由发展作了重要指示。恩格斯指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这充分表明了在未来新的社会制度中,人不仅要获得物质需要,而且还“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生活理
5、想。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中深刻表达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为新时代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精神生活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在精神生活领域富裕的基本观点,在百年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以实际行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出:“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注重人的精神力量,强调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主张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主张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刻阐明了
6、“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胡锦涛也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进一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理论论述。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时期,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生活发展理论做了更精准的深化与发展,强调必须要让人民“富口袋”与“富脑袋”,并进一步指出
7、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内在地包含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的战略思想,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思想指导。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精神生活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关注,为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向。(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精神生活的相关思想中华民族历来对精神自由具有崇尚性并始终注重构建精神世界,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追求对精神
8、生活领域的富裕及对精神世界的满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探寻中,“大同社会”“德性修养”“义利观”等理念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为中国共产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和理论支撑。“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礼记礼运里对“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描述充分展现了对资源共有、资源共享以及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美美与共的精神向往。刘禹锡所表达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德性修养生活状态,易经中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从“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到“兼相爱,交相利”,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精神富裕的憧憬和追求。中华
9、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为我们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向往和价值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文化支撑,是我凭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精神底气。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一)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念深深蕴含于党的初心使命之中,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理论向导,指引着党为人民奋斗的精神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实现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在大力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精神生活领域的丰富与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并始终如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10、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的诉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想问题、谋发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人的发展的深刻关注。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精神生活理想的实现过程,更是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代价值。(二)有助于推动实现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在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文明必须紧跟其后并达到协调的状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物质文明
11、得到发展了,精神文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实现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方面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领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明显展露,这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大的期盼,也就是对精神生活领域的满足有了更大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发展进程中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征程 推进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路径 探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