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4.docx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研究进展2024摘要肺大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以引起患者的肺功能恶化,导致呼吸困难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方法常会采用外科胸腔镜行手术切除肺大疱,但仍会发生许多术后并发症及有复发的可能;也有部分患者往往因肺功能太差或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肺大疱。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尝试采用介入呼吸病学技术治疗肺大疱并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因此,本文将介绍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肺大疱是由于肺泡内压增加破坏肺泡间隔而形成的直径1cm的薄壁含气囊腔,大多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随着病情进展
2、,肺大疱可能形成巨大肺大疱(giantemphysematousbulla,GEB),导致邻近正常肺实质塌陷以及吸气费力、呼吸肌疲劳损害吸气肌的功能,恶化肺功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lo尽管国外学者报道GEB发病率很罕见,每年仅为0.21/10万2;我国的肺大疱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但由于我国有近1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测慢阻肺合并肺大疱可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药物治疗GEB多无效,常规建议手术切除肺大疱。手术切除后可持续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约34年3。尽管大疱切除术后早期病死率较低(02.5%),但并非没有手术风险,术后仍有许多并发症,包括术后发生持续漏气时间7d(53%)
3、、房颤(12%)、术后机械通气(9%)和肺炎(5%)4oNakahara等5也指出对于术前FEVl占预计值%72和528m;在并发症方面有22例发生了同侧气胸,仅有2例为张力性气胸,6例出现了皮下气肿,无支气管胸膜痿和死亡发生,具有长期疗效。国内其他学者也发表了相关文章采用上述方法(只是密封胶不同)治疗肺大疱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4,45o另一国外学者采用先放置EBV然后经皮导管引流大疱内大量滞留的空气来处理一个右上叶GEB并通过前纵隔连接线侵犯了左半胸的患者,术后3d影像学检查显示大疱的范围明显下降且无任何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肺功能接近正常46。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的报道,认为EB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介入 呼吸 技术 肺大疱 治疗 中的 研究进展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