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双陆游戏小考——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游戏.docx
《古代双陆游戏小考——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游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双陆游戏小考——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游戏.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他邓璇划垮_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海双陆是流行于中国古代的一项博弈类游戏,因其胜负的偶然性而使参与者倍感刺激,乐此不疲。利用敦煌、吐鲁番的文献、图像资料及其他史料,对双陆游戏的起源和游戏规则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双陆的形象认识,还原双陆在丝绸之路各民族盛行的场景。敦煌吐鲁番双陆游戏规则古代博戏中风行一种叫双陆的盘局游戏。“双陆”一词,因其对局双方各有6枚棋子而得名,资治通鉴卷207神龙元年二月云:“双陆者,投琼以行十二棋,各行六棋,故谓之双陆。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第6587页。双陆流行于曹魏时期,在隋唐达到高峰,因其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而受到各族人民
2、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陆走向衰落的南宋时期,这种游戏“在与南宋同时及其前后的辽金元的契丹、女真、蒙古和汉人中却得到广泛的传播”*宋德金:双陆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32页。,这说明双陆不仅有广泛的流传范围,亦能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融合。一、双陆的起源双陆自清代便已失传,传世史籍对其记载也都有出入,使得双陆的起源问题尚不甚明了。因此,一直以来,致力于社会史、民俗学、体育史等研窕的学者纷纷撰文就双陆的起源、名称等问题进行讨论*有关双陆的代表性文章参见:陈增弼:双陆,文物1982年第4期,第7882页;罗时铭:古代棋戏双陆,体育文史1986年第5期,第19页;胡德生:
3、双陆棋,紫禁城1990年第3期,第1819页;马建春:大食双陆棋弈的传入及其影响,回族研究2001年第4期,第5962页;杜朝晖:“双陆”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2期,第113118页;刘欣:我国古代双陆传播考述,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第7期,第121124页。总体说来,对于双陆起源观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本土说和外来说两个方面。支持本土说的观点认为双陆纯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原游戏,由三国时曹植所创。此种观点的史料来源为事物纪原卷9引续事始云:“陈思王曹植建制双陆,置投子二。”*高承:事物纪原,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212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348页。支持外来说的观点则宣称双陆为胡戏,源自于
4、天竺*马建春曾撰文提出双陆源自天竺为误传,实应来自大食,参见马建春:大食双陆棋弈的传入及其影响,回族研究2001年第4期,第60页。此种观点的代表性说法见南宋人洪遵谱双序中的记载:“双陆最近古,号雅戏。以传记考之,获四名:曰握槊,曰长行,曰波罗塞戏,曰双陆盖始于西竺,流于曹魏,盛于梁、陈、魏、齐、隋、唐之间。”*洪遵:谱双,说郛三种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659页。谢肇涮五杂俎卷6亦云:“双陆一名握槊,本胡戏也曰握槊者,象形也;曰双陆者,子随骰行,若得双六则无不胜也。又名长行,又名波罗塞戏谢肇涮撰,郭熙途校点:五杂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3页。在这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5、之间,还有一种折中的说法,意即双陆源自天竺,后由曹植引入,并加以改造后流传于中国。如洪遵谱双卷5中记载:“双陆,刘存、冯鉴皆云魏曹植始制。考之北史胡王之弟为握槊之戏,近入中国。又考之竺贝双陆出天竺,名为波罗塞戏。然则外国有此戏久矣。其流入中国则曹植始之也。洪遵:谱双,说郛三种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6694670页。山樵暇语卷8亦记载:“双陆出天竺,名为波罗塞戏,然则外国有此戏久矣,其流入中国则自曹植始之也。”俞弁撰:山樵暇语,丛书集成续编第95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869页。目前学界多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双陆为外来游戏,其源自天竺*对此种观点的支持者,参见郭双林、
6、肖梅花:中华赌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738页;李重申:敦煌古代体育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7页;宋德金:双陆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32页。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观点存在一个前提,即是双陆与波罗塞戏、握槊以及长行为同一个游戏,只是称呼不同而已。然而,部分学者对双陆等同于长行、波罗塞戏、握槊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主要代表性文章参见王赛时:古代的握槊与双陆,体育文史1991年第5期,第2932页;王俊奇:长行是双陆之异名吗,体育文史1997年第2期,第5764页;王永平:唐代的双陆与握槊、长行考辩,唐史论丛2007年,第297311页。其
7、实早在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曾提出:“(长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58页。明人胡应麟在其少室山房笔丛卷40中则进一步说道:“李肇所言,则唐之长行正与今双六合,而李以为生于握槊,变于双六,则唐之双六或反与今不同,而洪氏谱双合而为一,尚似未妥。总之,三者亦小在异同之间,非必相悬绝也。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1页。胡氏在此文已经点明了双陆与长行、握槊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在其书影卷5中则更直接指出:“予按李易安打马图序云:长行、叶子、博塞、弹棋,世无传焉。若云双陆即长行,则易安之时,已无传矣。
8、岂双陆行于当时,易安独未之见;或不行于当时,反盛于今日耶!则长行非双陆矣。周亮工:书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37页。文中李易安即李清照,如若按照周氏的推测,李清照所处的南宋时期,长行是不被称为双陆的。因此,前文中把双陆等同于长行、握槊、波罗塞戏的提法有一定的风险,而以其为论据推断出的双陆来自天竺说也应谨慎使用。不过,从史籍中的记载及出土的双陆文物来看,笔者认为其同樗蒲一样,也是外来之戏,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二、双陆的游戏规则双陆是一种典型的棋盘类游戏,玩家以所投掷骰子点数的多少来决定棋子移动的步数,王昆吾对此颇有研究:“按掷骰所得之彩行马;各自棋盘一方行至另一方,以叠行之马打对方单
9、行之马,据到达目的地的先后和打落敌马的多少决定胜负。”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第15页。也就是游戏者每次投掷骰子后,都要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走法,尽量把棋子移动及移离棋盘,并伺机打落敌马。传统史籍中也有较多对双陆游戏规则的记载,唐代张读宣室志中的一则志怪故事,记述了唐代双陆棋子、骰子的情况:“东都陶化里有空宅,大和中,张秀才借居肄业夜深欹枕,乃见道士与僧徒各十五人从堂中出,形容长短皆相似,排作六行,威仪容止,一一可敬。秀才以为灵仙所集,不敢惕息,因佯寝以窥之。良久,别有二物展转于其地,每一物各有二十一眼,内四眼物炎妆口火色,相驰逐,而目光眩转,割然有声。逡巡间,僧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游戏 小考 敦煌 吐鲁番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