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庙与社会互动之变迁——以马来西亚槟城巡按庙为例.docx
《宫庙与社会互动之变迁——以马来西亚槟城巡按庙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庙与社会互动之变迁——以马来西亚槟城巡按庙为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与社会互动之变迁一以马i三三为例一、槟城巡按庙的来历槟城巡按庙三王府坐落于槟岛东北部、离首府乔治市不远的郊区日落洞霹雳冷(PerakLane,Jelutong),是成立于1969年的闽南王爷庙。该庙最初设坛在创办人兼老坛主谢晨典先生(19402003)谋生的铭记铅桶厂,因着神坛前有株茂密大树,信众在此“荫凉”处安炉和设坛,当地闽南群众与其他华人信众也因神缘“庇荫”,有了日常以神坛活动聚会的场所,故命名为“荫坛”(见图1)。2006年新庙落成后,按其历史因缘,以及闽南信众相信王爷“代天巡狩”任务的神圣传统,该庙向政府正式注册,根据地方上日常盛行的闽南语发音,正式命名“荫坛巡按庙孙余池三王府”1(
2、ImThuahSoonAunBeowSumOngHoo),以下简称“巡按庙工若以整体槟城王爷信仰而言,当地闽南王爷香火最早可上溯至19世纪初,现存最早记录的有“家庙”性质的水美宫(今槟城辛柯蔡宗祠)“辛柯蔡王爷”;而该庙也因信众籍贯多元化,由槟城福建公场一些董事参与发起,将朱、池、李三王爷香火另于丹绒道光(旧称湾岛头,TanjongTokong)重建另一水美宫。2在槟城分布极广的孙、余、池三府王爷组合,其王爷信仰则源自福建南安九都仑苍镇蔡西村寮洋山的寮洋宫或灵应宫。此分脉多沿用“灵应”或“灵”字头庙号,并且同样供奉祖庙的孙、余、池三府王爷,或是其中一二。3槟城案例因此常能证实,南洋各处闽南王爷
3、信俗,是基于南中国海出印度洋海域都是闽南文化播迁范围,以及当地闽南人际网络之间相互传播,未必都直接源于中国某处祖庙分播。槟城巡按庙在筹备“第二届国际孙余池三王府文化联谊研讨会”公函中,提到其渊源来自福建南安蔡西寮洋灵应堂。4灵应堂在槟城最早的分支分别有北海灵应社(建于1846年)和槟榔屿日落洞大路后灵应社三王府(建于1898年),早期都表现为地方闽南人公庙,建庙以来便以神明为盟誓对象,订立条规,除了组织宗教活动也带有自治互助的性质,显示出灵应社以宗教精神集体结社以维护地区开拓主权、保护地方秩序的社会功能。5如此信仰目的,随着信众以信仰思想同源而分流各地,各地三王府香火渊源宫庙显然都不会离题太远
4、。尤以“马来西亚孙、余、池三王府总会”成立后,积极团结和联络槟城乃至全国的孙、余、池三王府信仰团体,并且造访各地的三王府庙,招揽兄弟庙宇加入,更加深互相之间的历史认识。6巡按庙设立时,并未指明是何处地区的“三王府”分灵7,而据称是当年铅桶制造厂工作的一群地区青年,恭请关圣帝君降乩时,神媒偶然感应到孙、余、池三王府大人“不请自来”的印象。另有根据,是参与活动的人们为了找出邻近流传王爷印象的物证,在制造厂内神台上的竹筒里发现藏着一支老旧令旗。据追问结果,有称是先辈从福建南来时随身携带的三王府大人令旗,在铅桶制造厂聚会的地方群众,因此议论为三王府大人安炉设坛,延续先人信仰认同。8然而,令旗能否作为分
5、香证明是一回事,当地和南安之间难以联系求证却是历史事实。但以群众的闽南文化背景而论,即使二战后马中两国受到“冷战”影响中断民间往来,但当地人凭文化记忆供奉王爷,传承的地域特色和仪式活动等,无疑与各地灵应堂支系颇为接近。巡按庙作为当地群众共建的一座小庙,虽无邻近大路后灵应社历史悠久,或如日落洞茸蕉芭灵应堂有铜制老香炉为分香依据9,起初也并未单凭来历未明的神明令旗,就仓促定位自身为蔡西乡祖庙灵应堂分支。10但按该庙与槟岛孙余池三王爷兄弟庙宇多年来彼此加强联系与交流、多方模仿与学习11,以及总会积极联络和牵导全国三王府组织连线,巡按庙无疑因同质神灵联系网络,还是以灵应堂为祖庭,并于2016年3月随同
6、总会前往福建南安祭拜。12而且,其出版刊物或庙门张挂标语强调立场和愿景,都是说:“创庙四十余载,一路诚敬神约;扎根西日落洞,放眼丝路重开工勿论先天即成或后天演变,以巡按庙的发展为例,这是闽南王爷信俗在地化不停演变和重构的例子,因时制宜、尽事适今,逐渐凝聚、壮大和发挥信仰活动之影响力,但根本不离追本溯源之德。二、巡按庙的发展与社会功能变化王爷信仰源流极其复杂,一般宗教书籍几乎找不到相关资料,方志也很少提及相关记载,而且数量繁多、身份之复杂和多元性,也不易研究。13闽台一般说法有痕神系统、英灵系统、家神系统、国姓爷郑成功祖孙系统、山神系统、戏神系统和星神系统等,凡有官方封号的神祗,或民间奉祀不详其
7、名者都可能称为王爷。14若追本溯源,王爷信仰无例外来自福建闽南地区,而其特点在许多王爷香火,都会沿着明清时期的海洋航线一路漂洋过海“代天巡狩”“过州吃州,过府吃府”和落地生根,并视不同情况和群体聚落之分合,其信仰功能也会随地域环境和社会经济变迁,经时过境迁而演变。15虽说古时祭祀“代天巡狩”仪式和习俗也有源自行瘟鬼神和解温需要16,但今逢王爷信仰便指为温神的定义17、以及回应瘟疫为主线的思考,也可能是一种误差。因为现实中,绝大部分王爷被民间视为祖先神、港口保护神,又是受着信众寄望对付瘟神;但一旦缺少瘟疫压力引发群众集体动机,瘟疫解释就难以成立。因此,回归到信仰群众的日常生活职能,显然才能表现出
8、王爷信仰在地演变和实践层面的真实面貌。18而根据李丰楙的田野调查,王爷信仰会因自然、人文环境的不同需求而形成多面向变化。“代天巡狩”的职掌也逐渐多样化,庇护的职能明显高于解瘟性格。但随着卫生医疗水准的提高,以及科学知识日益普及,以至送王虹耗资与费时、华人在独立后的宗教处境等,解温和解厄功能已“变相”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消灾”19。此外,王爷信仰也伴随华裔先人下南洋垦荒,除了将原乡祖辈亲近和视为祈求对象的神明分香出来、远赴异地,同时也把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生活习俗一并转介到了移居地。因此,“王爷”可说是先民思乡情感的依归,也是生命交织的网线。20随着时代、国情、社会经济变迁,和生活环境和水平的大幅度
9、改变,现代社会的信仰组织因应着世俗化与科技理性的蓬勃发展,逐渐取代传统“混合式”宗教信仰所维系社会制度,也可能会转移至制度性宗教团体。既然如此,各地王爷宫庙原来倾向传统“混合性宗教”,也必然被要求专业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执行其社会功能,并有助于整体社会的运作。21巡按庙1969年安炉设坛,同样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起落波折。由于塑料产品冲击金属原料市场,导致铅桶生产停滞,故工友必须另找出路。身为员工的老坛主谢晨典只能将神坛迁出,另于西日落洞的住家设坛。此时善信开始增多,神坛事务也逐渐繁忙。机缘之下,一位商家因商务难题前来祈求三王府大人,后来顺利获得解决,为该庙招引不少商家信众。接着,神坛再从老坛主住
10、家迁出,几经曲折,香火逐渐旺盛而一再搬迁。2002年1月25日,巡按庙申请注册获准为合法宗教团体,并获得开发商答应保留一段庙地。老庙拆除和重新安置期间,老坛主于2003年往生,由长子谢惟煌接掌,22以该庙公选出的“总务”职务,料理日常工作。然而,一间庙宇只停留在宗教事业是不够的,更无从彰显宗教信仰表述的社会责任。巡按庙在新领导层推动下,首先充实硬体措施和设备。经善信多年热络捐款和支持,新庙终于在2006年落成,并于3月17日举行晋庙仪式,举办迁庙千人联欢宴会,吸引善信约百人参与。23入主新庙后,该庙进一步更名为“荫坛巡按庙孙余池三王府”,开始随着善信对庙宇功能期待,逐步实践和扩大其影响力,保持
11、传统请神问事的功能和基础,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昔日庙宇若是地方群众主要活动中心和精神地标,那么它同时也兼具文化、政治、经济、社交等社会功能。24巡按庙循例每周二和周五为信众办事,接受公众询问求助各种事务,每年迎接农历新年也会举办一年一度平安灯点燃仪式,为善信祈求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安健康和财丁兴旺,同时也为社会安宁祈福、消灾解难。该活动常年获得踊跃响应,2007年和2008年所点燃的平安灯就多达300400盏。25灯钱源自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点灯有象征光明、人丁兴旺、保佑平安等多层意义,替善信消灾祈福之余,亦能为庙宇带来捐献收入,维持开支。C26为回馈善信的支持,巡按庙于2009年8月12日成
12、立40周年纪念暨三府大人千秋宝诞日千人宴上,将价值2万3千令吉的VlVA国产车以幸运抽奖方式送出27,此盛举在马来西亚的庙宇晚宴堪称史无前例。这一切收入,又是巡按庙长期捐款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经济源头。更重要是,庙宇藉反馈社会发展信众,也能维系善信互动关系,进而达到社会教化。为了善信和群众更了解巡按庙的事迹和工作,该庙主席尤源隆先生主持撰写庙史,于2016年7月出版和分发此印刷双语画册,介绍该庙神明法器、历史、宗旨、人事、活动等等。28为了有系统地传播教义,鼓励信徒学经和解经,同年又联合马来西亚道教学院,诚邀台湾史贻辉道长传承、青玄宗坛陈文洲道长弟子李建德来马,参与该庙“第二届国际孙余池三王府文
13、化联谊研讨会”、校点代天巡狩说治心消劫妙经兼开坛主持讲授该经,首开王爷庙主办传经盛典。29历史上,宫庙作为地方信仰组织,是群众因着信仰、以神明为证,捐款集资做共同功德事业的载体。所以,宫庙常有藏粮施贫、兴办学塾或赠医施药之举。巡按庙也延续该传统,视为向神明敬圣尊贤的职责,希望庙宇理事和善信以虔诚之心精诚团结,勿忘参与社会慈善公益的义务。30巡按庙自2009年开始便由热心善信报效各种食品米粮,赠送给予槟州的5间慈善机构。31之后每年逢三王府大人千秋宝诞,都会举办布施,持续捐助米粮食品予各大慈善机构,以及捐款予学校。C32三、筹办研讨会:发扬王爷信仰、建构自我定位王爷信仰“代天巡狩”原意,源于明代
14、形容御史的说法,正如王琛发所言,起源自幼学琼林的“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是老百姓熟悉的概念,亦有表述闽南王爷是以皇亲或大臣,代替天子出巡,以“巡狩”当地展示权势与教化之义;民间信仰心理以朝野事务反映天命伦常,王爷故代理天帝燮理阴阳之权柄,巡察人间、赏善罚恶、施福降祸、驱瘟斩邪。惟成全教化而非只图存形式,必须确保其内涵符合民情脉络和深入人心。33鉴于王爷信仰落实本土已有时日,信仰除了结合生活经验和地方环境,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日新月异等,必将引导民间信仰乃至庙宇作出适度变革。正如上说,华人宫庙传统以来是地方民众社会事业的载体。而南洋宫庙,延续着传统,转向支持当代社会事业,是早在上个世纪的事。就各地闽南
15、王爷香火而言,20世纪上半叶瘟疫不再频繁,庙宇的有限群体资源也曾审时度势,转向集中办学、捐款救祖国,以至抵制日货和筹赈抗日等。342014年3月1,“马来西亚孙余池三王府总会”藉2014年3月1日北海双溪俘油灵星堂十二年一度筹神庆典之际,顺利主办“第一届国际孙余池三王府文化联谊研讨会”35,首开马来西亚庙宇主办学术研讨会的先河。巡按庙轮值2016年第二届研讨会,获得马来西亚道教学院联手,广招中国两岸三地、日本琉球群岛以及东盟10国学者与会,并将庙会、文化与学术结合,举行传统酬神仪式和神辇花车巡境游行等。巡按庙十分重视该活动的筹备和策划,工委会主席陈开春积极呼吁理事会会员、善信在财力和物力上慷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互动 变迁 马来西亚 巡按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