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八府巡按”的制度渊源.docx
《戏剧中“八府巡按”的制度渊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剧中“八府巡按”的制度渊源.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戏剧中M安”的制朗源“八府巡按”乃民间称谓,并非正式官职名称,本文中“八府巡按”主要是指明代的巡按御史。学者们对于“八府巡按”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戏曲的剧情和表演形式等艺术层面来论述“八府巡按”这一角色1;另一方面,从“八府巡按”的正式官职名称切入,指出其历史原型为明代的巡按御史,但并未深入探究其制度渊源及文化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的2O当下对于巡按御史制度的研究虽非显学,但体系也较丰富,学者们对巡按御史的研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政治制度史考究视角。该视角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把政治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客观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实践3268-281o第
2、二类,巡按御史权力变化视角。该视角通过分析巡按御史的权力消长变化与抚按关系,重点论述巡按御史制度的职权及对地方政治的影响40第三类,制度评析与以史明鉴视角。该视角重点分析巡按御史制度的历史地位、影响及后期失效原因,论述对当今巡视工作的启示5o综上,学术界对于巡按御史制度已有较多研究,但缺乏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结合,仅从单一维度研究,对于巡按御史和其民间称谓“八府巡按”之间的密切联系关注不够。实际上,艺术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社会现实,文化作品中多蕴含着百姓对社会现实的情感表达。本文将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八府巡按”的历史原型和制度渊源,分析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1戏剧中的“八府巡按”及其历史原
3、型中国传统戏剧根植于古代社会生活的土壤,并从传统的政治生活中汲取营养,是百姓寄托理想与愿望的一种表达方式。戏剧中设定“八府巡按”角色的时代背景大多在明代,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1.1 戏剧中的“八府巡按”在我国传统戏剧中,惩恶扬善的都是“八府巡按”。如京剧传统剧目四进士,讲明嘉靖年间,河南上蔡县女子杨素贞的丈夫被害,私访出巡河南的“八府巡控毛朋为其写状纸申冤,最终多名徇私枉法的官员均以违法失职问罪;又如昆曲胭脂褶,讲明永乐年间,贫家女翠娥被当地富商欺辱,被封为“八府巡按”的白简为其伸冤,最终阖家团圆;再如京剧玉堂春,讲明代名妓苏三被诬陷定为死罪,巡按山西的王景隆重审此案,最终为苏三申冤。
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设定“八府巡按”角色的古典戏剧,如:流传于明末豫西一带的戏剧卷席筒,改编自明代民间故事的戏剧八珍汤,据明嘉靖年间发生的历史事实改编的越剧五女拜寿,根据明代故事改编的越剧陈三两,诸如此类。这些“八府巡按”角色的性别有男有女,或为主人公的父亲、兄弟、丈夫、女婿等,身份地位也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相同点在于,大都是穷书生奋发图强考取官职,被皇帝授予监察要职后出访巡察,最终为遭遇欺压和种种不公的百姓伸张正义。综上所述,这些戏剧里的“八府巡按”都是为百姓做主的理想清官形象,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明代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冤假错案与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密切联系
5、。当时贪腐之风盛行,许多官员之间结成了依附权臣的官僚关系网,虽然为惩治贪官污吏己有多种严酷的刑罚,但官吏贪赃枉法的事还是时有发生。百姓深受地方官员的压迫,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在诉冤无果的情况下,只有把对公平与正义的美好理想寄托于“人治”,寄托于至高无上的皇权,并通过戏剧与小说等形式来表达。1.2 “八府巡按”的历史原型“八府巡按”的历史原型为明代正七品官职的巡按御史,“巡”即巡视、出巡,“按”即考察,“御”则象征着皇帝权威。巡按御史是皇帝的代言人,即“代天子巡狩”,直接与人民群众对话,其“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673,职权范围宽泛,涉及对地方官员的考察举劾
6、、冤案的平反、赈济灾民等等,权力极大,在明朝的整个监察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的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巡按御史则代表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一种纵向巡视和监察。为了监督地方官吏,中央对地方的巡视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且在各朝各代设立的监察地方的巡视官的名称和职能也有所不同。例如,夏商周时期,负责监察各地诸侯的为“方伯”;秦朝实行郡县制,掌一郡之监察的为监郡御史;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刺史乘传周流”,被派遣去各地巡察;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中央授予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力,不定期派遣御史到地方巡察。到唐中宗时期,设立了中央
7、对地方的例行巡回监察制度,即十道巡按制度,从御史台和内外五品以上官员中挑选20人担任巡按一职,任期一年,负责巡视地方,这便是戏曲里“八府巡按”的最早历史原型。明成祖时,建立十三道监察区,并设监察御史110人,明确了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的身份,巡按御史由皇帝从中钦定,官职为正七品,履行职权时直接向皇帝汇报,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强。明代的巡按御史官职虽低,但其权力较大,采用“以下临上”、“以轻制重”的方式来制衡官员权力,这种以贱察贵的策略主要借鉴于汉朝,被非常巧妙地用于监察体系中。2“八府巡按”的制度渊源:明代巡按御史制度戏剧中“八府巡按”借鉴了明代的巡按御史,将这一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职官融入到戏剧
8、表演中,塑造成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人物形象。但戏剧的剧情设计终究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表达与理想化状态的生活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巡按御史在监察制度中发挥着什么程度的作用,以及巡按御史这一制度的设立、巡按御史的职权、对地方政治的影响等都需要深入了解与探究。2.1 巡按御史制度的设立巡按御史制度是由中央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派遣合适人选到各地进行定期巡回考察的制度,也是明朝整个监察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巡按御史最早载于史录为洪武二年,太祖朱元璋派遣监察御史巡按松江,洪武十年,谕:“朕深居九重,所赖以宣德意,通下情者,惟在尔等”7248,又派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据明史太祖本纪二载,“洪武十年秋七月,始
9、遣御史巡按州县”62,但当时的巡察还是试点时期。洪武十五年,太祖朱元璋又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并设监察都御史八人,正七品,分监察御史为十二道。至永乐元年,“遣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8,巡按御史制度由此正式确立。宣德十年,划分全国为十三道,共有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地方上原本有按察司与有监察职责的巡抚,而巡按御史作为皇帝钦派,也对这些地方官员有监察职责,这就对地方形成了严密的多重监察。此外,巡按御史出巡时间固定,一年一代定期更换,这是为防止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结党贪腐的弊端。2.2 巡按御史的主要职权巡按御史职权范围宽泛,权威重,因此对其制定有许多严格的法规与条例。经过多次补充与修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戏剧 八府巡按 制度 渊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