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docx
《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提要)海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要地。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任务,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海洋治理的挑战,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相关思想、理念和政策是中国海洋领域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和平解决争端、管控危机风险、深化对话合作、引领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关键词)海洋外交、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权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是人类赖
2、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二战后国际海洋立法谈判、海洋划界及海洋治理活动蓬勃开展,围绕海洋开展的外交博弈兴起并逐渐占据国际海洋博弈的主导地位。由此,海洋外交的内涵和特征被国内外学界广泛讨论。鉴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主体已从主权国家向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在内的多元化外交主体转变,因而本文倾向于从广义角度界定海洋外交,即海洋外交是国际行为体围绕海洋秩序的构建和海洋权益的维护,以海洋治理为目标,以海洋为载体,从事的有关政治、经济、安全、科技、文化等诸多外交活动的总和。鉴于科技已成为21世纪海洋外交的主动力之一,海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必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对不同的国家行为体
3、来说,海洋外交的目标和意图也不尽相同:大国开展海洋外交的主要目标是谋求战略主动性,而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国家则更多是基于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海洋外交是一个动态发展、因“国”而异的概念。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海洋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向。开展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不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的政策内涵,深刻把握其时代背景和形成脉络,分析探讨其实践路径,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更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具有重要的理论
4、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新时代海洋外交的政策内涵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海洋强国建设,就维护海洋权益、推进海洋合作、参与海洋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构成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的“四梁八柱二(一)总目标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实践导向。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深刻阐释了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积极倡
5、导世界各国走互利互赢的海洋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种海上共同威胁和风险挑战,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海洋的和平安宁与发展繁荣。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开放包容、和平安宁、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等一系列理论内涵,倡导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海洋挑战、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全、养护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全球海洋治理。这一理念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超越“小我”视角、摒弃利己主义的新海洋秩序观,倡导各国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坚持对话协商,管控矛盾分歧,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这一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推进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绿色转型,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和经济政策协调,推
6、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共护海洋和平、共谋海洋安全、共促海洋繁荣、共兴海洋文化、共治海洋环境。这一理念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机衔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实践,为中国在海洋领域推进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维护海洋和平与繁荣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全球海洋有效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正确方向,因而是统领新时代海洋外交的总目标。(二)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工作的根本任务,海洋外交亦不例外。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7、,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海洋提高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因此,新时代海洋外交从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出发,着力维护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各类权益。一是领土主权。1909年格里斯巴丹纳仲裁案确定了“海洋领土是陆地领土必需之附属物”,确立了“陆地统领海洋”这一当代国际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均存在岛礁归属之争,岛礁领土主权事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主权权利和海洋权益的基础,必须坚定捍卫。2014年11月,习近平
8、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因此,领土主权是新时代海洋外交必保的核心利益。二是海洋安全利益。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安全威胁和战略压力主要来自海上方向。维护周边海上形势和平稳定,不受外敌从海上方向入侵或武力威胁,同时保护重要海上航线和基础设施安全,攸关国家安危稳定,是新时代海洋外交必守的重大利益。三是海洋发展利益。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在扩大内需、破除资源瓶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则是永续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合理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能源,保护相关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
9、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和繁荣福祉,是新时代海洋外交必争的基本利益。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日趋重合,决定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的根本任务。(三)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安全、合作促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尽管中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与周边国家存在尚未解决的领土主权或海洋划界争端,但中国一贯旗帜鲜明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谈判和平处理争议,运用机制管控风险,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对于一时间难以解决的争端,中国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努力与直接当事国探讨
10、达成渔业资源养护、油气资源开发等合作性安排,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除了周边海域,新时代海洋外交的基本原则还体现在更广阔的全球海域,致力于共建和平、合作、和谐的“蓝色家园二2014年11月,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愿同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构建和平安宁、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2022年11月,习近平会见巴布亚新襄内亚总理马拉佩时强调,中国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也没有兴趣搞地缘争夺。新时代海洋外交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努力向各国提供海洋公共产品
11、,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和海洋治理体系,维护和促进世界海洋安全、开放与繁荣。(四)坚强保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70多年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海洋外交各方面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历史和实践证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新时代海洋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坚强保证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海情,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海洋外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海洋外交指明方
12、向;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三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海洋外交置于外交全局中看待和把握,调动协同全党全国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战略谋划与布局完善,统筹维权与拓权、周边与远洋,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基础上,不断维护和拓展国际公域的海洋权益,为国家长远发展谋求战略空间。二、新时代海洋外交的时代背景新时代海洋外交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代产物,集中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大变局,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历史担当和深谋远虑,沉着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高超艺术和博大胸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国气度和中国特色
13、,代表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一)大变局下海洋治理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海洋治理进入关键期。随着人类海洋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开发利用海洋能力持续提升,海洋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海洋治理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洋既能带来可供人类共享的利益,也会造成需要各国共担的风险。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往往跨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习近平主席精准把握海洋开放、联通、包容、不可分割的自然属性,深刻认识到海洋在市场、技术、信息和文化方面的载体和纽带作用,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
14、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只有相互扶持、同舟共济,才能化解风险、战胜挑战。全球海洋治理的新形势,是孕育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的政治土壤。(二)国际海洋斗争与合作的新态势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西方传统的“制海权”理论和“海权争夺”思想回潮。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全球盟伴网络和海洋治理优势,以海洋合作为名在世界范围内拉帮结派,打造各类排华遏华的海洋小圈子,服务其“以海制华”“脱钩断链”的战略目标。美国与有关国家继复活并升级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后,宣布共建“印度一中东一欧洲经济走廊”(IMEC),意在建立跨越南亚、中东和欧洲的小圈子
15、,将中国影响力挤出中东;牵头北美、欧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32个国家召开大西洋合作部长级会议并发表大西洋合作宣言,成立“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尽管后者尚处于筹备阶段,前景及影响有待观察,但结合宣言所谓“仅向大西洋沿岸国开放”的“闭门合作”模式,该论坛背后暗含极其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大势难以逆转,谋和平、促发展、求合作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海洋与陆地相比蕴藏资源种类更多、发展潜力更大,海洋项目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仅凭一国之力难以完成。随着海洋资源、环境、灾害、海盗、恐怖主义袭击等共同性问题日益突出,合作治理海洋成为各国普遍诉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海洋及其
16、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确立了法律框架。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目标14明确提出“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二2017年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发布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行动呼吁宣言,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推动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4项。国际海洋斗争与合作并存、合作成为主流的态势,是推进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的时代要求。(三)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拥有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海洋自古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回顾历史,中国既有向海而兴、商通四海的辉煌壮举,也有背海而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中国海洋 外交 政策 内涵 实践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