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旗袍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活化实践研究.docx
《民国旗袍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活化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旗袍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活化实践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国旗袍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活ft实践研究引言1850年以前,贵族家庭的女性都穿着长袍,因为两边有开缝,因此袍内还要穿着裤装遮盖腿部。20世纪初,旗袍出现,依然是平大宽整,下身并没有开衩,因此旗袍可以无需裤装单独穿着。到了二十年代左右,随着思想解放、女权主义的兴起和西方服饰文化流传入中国等方面的影响,旗袍的设计逐渐改良,慢慢脱离了传统旗袍笨重宽大的特征。衣领的设计上效仿西式服饰中的立领,使得人物面容中近景看起来更加精神;在衣身的裁剪上同样学习西洋特色,收窄原本旗袍宽大的袍身,加之胸省腰省与开衩的下摆,同时于1927年左右,文胸从海外引入中国,这使得中国女性身体天然的曲线美在漫长的封建思想压制下终
2、于得到了释放。三十年代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很多女星身着旗袍的海报让无数青年女性喜欢上了旗袍,大众女性穿衣风格有了新的尝试。一、民国旗袍元素民国旗袍元素中,主要设计元素有:旗袍的廓形设计、旗袍立领,次要设计元素有:旗袍门襟、旗袍图案纹样、开衩,其余元素还包括盘扣、滚边、色彩、面料质地。(一)民国旗袍主要设计元素分析旗装是满族人穿的袍子,因为天气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这种袍服满足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被满族人普遍穿着,这也成为旗袍的创作雏形。20世纪初,旗袍出现,依然是平大宽整,下身并没有开衩,因此旗袍可以无需裤装单独穿着。到了二十年代左右,随着思想解放、女权主义的兴起和西方服饰文化流传入中国等方面
3、的影响,旗袍的设计逐渐改良,慢慢脱离了传统旗袍笨重宽大的特征。经过历史文化的演变,旗袍从平面的二维廓形演变成立体的三位廓形。从近代旗袍的发展史来看,近代旗袍的廓形可以一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A型廓形肩部较窄,不收腰,下摆宽。而这种廓形符合中国女人的体型特征,整体外观宽松大气保守,但略显笨重。这类款式廓形从清末延续到了清末明初。2 .H型廓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君主专制,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传统的女权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张爱玲的更衣记中写道“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而是女子要蓄意模仿男子。”H型廓形一般不收腰,下摆较窄,由于当时西方文化流传入中国,旗袍设计也逐
4、渐改良,不显得那么笨重。3 .X型廓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受西方的影响,旗袍与西方服装剪裁与结构方面的融合,改变了传统旗袍宽大的造型,腰部紧收,下摆略微宽松,使旗袍的整体造型更加贴合人体,完美展现了东方女性玲珑有致的身材。通过对传统旗袍的改良使得中国女性身体天然的曲线美在漫长的封建思想压制下终于得到了释放。在民国时期立领是旗袍中重要的元素,立领的设计源自中华古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之一。立领是只有领座的领型,立领的设计使女性显得端庄得体,仪表优雅。也是最体现女权的设计,有种坚毅的气质。(二)民国旗袍次要设计元素及其余元素分析“以右为上”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在民国时期,确立了斜襟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 旗袍 元素 现代 服饰 中的 活化 实践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