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对领导力的启示.docx
《毛泽东诗词对领导力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诗词对领导力的启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毛泽东诗词对领导力的启示领导力即领导者的能力,泛指领导者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对特定个人、团体、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所产生的感召力、凝聚力、决断力、指挥力和把控力。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都在诗词王国里寻宗探源、妙承精华,是一位真正的领袖诗人,其诗词用天地设问、用风物喻事、用大道释理,深刻揭示阐发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领袖意蕴,对党组织和管理者增强领导力有诸多启示。“旗帜”的引领力领导力的首要问题是旗帜。旗帜就是灵魂,它代表初心、代表忠诚、代表信仰、代表主义、代表方向。“旗帜”一词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多次出现,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二这面旗帜是我们党独立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标志。引领力的第一位的
2、就是要举旗定向。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名篇闪烁着高举旗帜的光芒。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有旌旗在望,才能森严壁垒,众志成城。“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旗势如破竹,革命迅猛发展。“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红旗展现出革命武装斗争光明灿烂的前景。“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有红旗高举,艰难险阻又算得了什么?引领力还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名篇写到了旗帜凝聚人心的问题。如“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象征着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和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团结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
3、从不气馁,从不退让,从不妥协。“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也是一种力量。“唤起”的组织力组织力,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因素,领导力的关键所在。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者不仅仅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更多的是组织力。毛泽东最大的本事,是将一盘散沙凝集起来、组织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中多次出现的“唤”字,就体现了这种组织力。“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中央革命根据地之所以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歼敌L3万人的辉煌战绩,是因为发挥了唤起工农千百万这种组织力的结果。我们党靠什么组织起来?靠建立革命根据地,靠打土豪、分田地,以及把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心问题弄清
4、楚。对此,毛泽东诗词中多处回答了这个问题。“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这是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雷厉风行的组织力。“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是工农武装斗争中排山倒海的组织力。这种组织力还体现在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印证了我们党组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占领国民党的老巢南京城。消灭血吸虫,也要组织力,“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不仅要组织中国,还要唤醒世界,“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
5、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种组织力,让世界的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正道”的抉择力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领导力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抉择正道,就是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康庄大道、金光大道。“正道”一词便出现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迈上正确道路,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开辟“新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经历了三部曲,体现在他的诗词中:一是寻路。中共一大后,革命改航了,航道怎样走?“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曾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寻问路在何方。
6、二是开路。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随后,他领导秋收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堵然不动”;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也有曲折,1934年毛泽东遭到排挤,在会昌养病,但他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三是领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因为有了毛泽东的英明领路,才有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并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探索“大道”一一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也经历了三部曲,体现在他的诗词中:一是问路。
7、毛泽东与民主人士柳亚子、黄炎培等共商国是,“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阑,诗人兴会更无前”就是这种情景的写照。二是探路。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先行探索,“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其探索的理论成就主要集中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党的八大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上。三是指路。“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毛泽东要求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圣”的洞察力领导力的前提是预见性和洞察力,领导者的眼光要远大深邃。这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多处体现。“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强调我们要有火眼金睛,坚守真理、坚持原
8、则,识穿妖魔鬼怪和精生白骨的阴谋。“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从昆仑山看到了太平世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雁阵飞往的地方,正是诗人刚离开不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令人魂牵梦绕。有长缨在手一一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的反动政权,毛泽东极其准确地判断出当时的形势。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预见性和洞察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的风貌,只有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是诗人看到的广度。“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9、,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这是诗人洞察力的深度。最后是结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J毛泽东诗词中既体现了预见性和洞察力,还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景象的自信展望。如“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些诗句展示出诗人丰富的情思、透彻的洞察,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劲松”的镇定力所谓镇定力,就是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实行
10、既定目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定心、持行之力。镇定力对领导者来说很重要,因为领导者与组织的命运息息相关。诗人毛泽东善于托物言志,他的诗词中也不乏对花草树木的生动描写,将其刻画得仪态万千、神情飞扬、蕴含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他特别推崇的树是松柏,这显然是受到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影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工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这就是政治定力。“劲松”的镇定力,就是危机面前的坚守力,就是风浪面前的把持力。这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多处体现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这是坚定执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将士的人格化身。“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 诗词 领导 启示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