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docx
《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变迁研究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西风东渐”“女权女学”妇女解放等思想的盛行影响了女子服饰变迁过程。民国时期的服饰充满变化,女子的服饰变迁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展现出民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912-1949年,多部服制条例先后颁布,服制条例的颁发是民国时期服饰发展的引路灯。西方文化的入侵、政治经济的转变引发了服饰变迁。民国女装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初期有传统服饰,中后期有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服饰,不同阶段的服装蕴含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一、女装产生的历史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
2、912-1949年期间,许多服饰制度先后颁布,这些制度的建立不同于中国历代的服饰制度建立,民国时期的服饰制度颁布解除了等级尊卑,女子服饰更加自由民主,少了阶级层面的束缚。1912,服制颁布;1929年,服制条例颁布民国时期颁布的服制条例对服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服制条例是民国的服饰文化产物,它的颁布制定对女性服饰有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女性服饰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其间出现的传统上衣下裙、旅袍到改良旗袍的转变、女子烫发染发的出现等,这些变化是社会发展衍生的附属物。正是历史背景的不同,才有了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结合、服饰的混搭。西方文化的引进对民国时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中西文化交融是民国
3、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西风东渐”和女权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对服饰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民国时期女装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中西交融的现象。民国时期的服饰有传统的袄裙,中西结合的改良旗袍、文明新装,西方引进的服饰。女子的服饰变迁表现了女性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她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成为新一代女性。(一)袄裙1912年颁布的服制,女子礼服为齐领、对襟、长上衣、下穿白桐裙,衣长与膝同齐,有领,裙子左右、后下端开衩,民国服制的颁发对礼服样式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础。袄裙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唐代己经有记录,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初期,袄裙是主要的流行服饰,基本延续着清代汉族女装遗留
4、的服饰特点。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一直在中国流行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摒除了繁杂的花式纹样,逐渐趋向于简便的服装形式。民国初期,袄裙受留日女学生的影响,逐渐简洁合身、朴素淡雅,很快成为青年女学生青睐的主要服装之一。民国中期,袄裙受西方服饰的影响逐渐变得华丽,裤裙在20世纪20年代末流行。袄裙一直活跃在民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即使后来出现了“文明新装”“改良旗袍”“洋装”等新式服装,它的地位也不可动摇。(二)文明新装民国时期,服饰各式各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文明新装”彰显出新时代、新思潮的气息,女子崇尚自由的社会风潮。“文明新装”的出现引领了服饰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时期 女子 服饰 变迁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