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
《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创编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混声合唱储血杏花白的创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进行创编分析,以作曲手法作为切入点,以情感表达作为主线,旨在给予音乐创作者一定的启发。关键词:调式扩展;合唱织体;民歌创编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普及广泛、老少皆知。以它改编的独唱曲成为专业演唱的重要曲目,由芝达林创编的混声合唱更是在国内外广为传唱。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所运用的多声部创作技法,突出地表现在:调式扩展、调式转换、和声表现手法、曲式结构、合唱织体五个方面。1调式扩展原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调式基本形态为:加变宫的D徽六声调式。例1:经过编创以后的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在和弦变音的作用下,使六声(D徵调
2、式)扩展为七声调式,使单调式形态扩展为交替调式(D徽七声燕乐、清乐与雅乐)的形态。例2:调式结构的复杂变化使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成为民歌合唱作品改编的重要创作手法。让我们进一步分析该作品中调式扩展的技术细节。例3:从例3中我们看出,男低音声部第16小节变化音级还原F和20小节的C音的出现,使原调式中的变宫音变为清羽音。同时,给六声调式增添了清角音,而构成例2所示的D徵七声燕乐调式。此外,在女高音声部17小节与21小节中升C音的出现,恰好给六声调式增添了变微音,而形成例2中所示的D徵七声雅乐调式。在例3的音乐片段中出现的升四级、原位四级以及降七级,不仅增添了纷繁的和声色彩,拓展了调式音列。同时,
3、还构成七声燕乐与七声清乐,以及七声燕乐与七声雅乐等调式特征音,在相邻小节构成的色彩对置和调式交替。此类现象还出现在3138小节,以及3944小节中。2调式转换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传统转调方法有“变宫为角”与“清角为宫。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中,则采用不同于传统的“以宫为羽”的转调方式,由G宫系统转入降B宫系统,构成富有色彩性的小三度调关系。此处还运用了富于表现力的左权方言啊场呀呀呆”作为衬词,并把啊场呀呀呆”的节奏扩大倍,为整首合唱的转调做了有力的铺垫,使得作品的衔接更为自如流畅。例4:上例中,调式色彩由明亮变为柔和婉转,男低音声部从2930小节的G、F、D开始的下行旋律线条,在和声色彩变化
4、的同时,清晰地呈现了具有g羽调式特性的三音列,使调式转换清新、自然。3和声表现手法在混声合唱桃花红杏花白的和声运用中,为了丰富和声音相渲染的特殊音乐意境,作曲家运用了降六级、降七级和弦,构成了对语言逻辑垂音的强调和音乐意境的消染。3.1 对语言逻辑重音的强调在例5中,男低音声部12小节还原F的出现,构成了建立在D微调式降三级上的大三和弦。这个和弦的出现无疑增添了由于调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新鲜色彩。更重要的是,色彩变换的位置恰恰出在歌词“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中的逻辑前音寻字的位置上。这就不难看出,作曲家在刻意地渲染词中所表现的,为了寻求真爱“爬山越岭苦苦追寻的内心情感。例5:3.2 对于音乐意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红杏花白 混声 合唱 桃花 杏花 创编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