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下散文学习任务群的建立.docx
《论核心素养下散文学习任务群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核心素养下散文学习任务群的建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核心素养下散文学习任务群的建立杨虹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在文体教学中,散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面对文本,既要教“作者”,又要教“读者”,再加上散文的相对自由性,于是散文教学往往陷入“文本”“作者”“读者”的灰色三角而难以自拔。长期以来,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提出“在散文写作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切都过去了,形散神不散说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应该让它进入历史了,还是让它沉淀到历史的烟尘之中去吧。”并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而
2、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它提醒我们思考,在现代散文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手法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代散文的教学能否换个角度来理解,跳出单篇单教的局限,来加强整本书的阅读呢?这个理念即是核心素养下学习任务群的一个方面。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0下面便以刘亮程散文教学为例探讨散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现状分析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个不可忽视的作家
3、一一刘亮程,高一必修教材中选录了他的今生今世的证据,高二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选用了他的寒风吹彻,同时在现代散文选读读本中又出现了他的通往田野的小巷、柴火。语文老师在具体处理这几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零散的把课文讲述一下,把知识逐点解析一下、技能逐项训练一下,就算是了解了刘亮程,更有甚者索性视而不见,让学生自读一下便过了。事实上,教材编者把刘亮程的四篇文章放入教材,它们代表了刘亮程不同时期的作品。深入解读课文,与刘亮程进行对话,或者说与新疆这个特殊的地方进行对话,然后让我们永远怀着惊讶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的做法0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深入了解一个人物,才能教给学生更多
4、研读散文的方法。今生今世的证据是选读课文,因而很多老师会不予讲解,也有一部分老师把它作为公开课的篇目进行讲解。从最近的几次公开课情况来看,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课堂师生对话,生本对话比较生硬。教师一般都从故园这个角度解读,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故园指精神的家园。也有很多老师注意到刘亮程独特的语言特色,在讲解的过程中,从散文语言的修辞角度对语言进行品味。但是,这些常规的理解还不足以让学生与一个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对话,刘亮程散文的特色也没有真正展示出来。同样,寒风吹彻更加让学生疑惑,很多孩子无法理解寒风中那种彻骨的“冷”,任老师再怎么讲也无法明白。通往田野的小巷和柴火所展现的生活背景也是学生
5、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即使作为游客去过新疆,那也是辗法和一个长期生活在新疆的作家有共鸣的。学生和作者之间有着太大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差距过大,所以文本的信息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明显大于或异于接受者的接受意识,学生就无法接受,从而产生抗拒、排斥或混乱的情绪反应,阅读就会失去兴趣。而大部分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把很多知识和人生经验强加给学生,从而导致课堂进行得非常不顺畅。“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脱离了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而放纵读者主体,就不能不产生奇谈怪论。”这也是目前我们散文教学存在的一种问题。大多数老师散文阅读教学基本就是以教材为本,而教材为
6、了丰富多彩,不会只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出现在教材中的作家作品有限;再加上选用的名家都是有一定人生经验的,写出的散文也是底蕴深厚的,充满了大量的个性和人生感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作家的一篇阅读来进行赏析性的阅读,试图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任何不顾作者,不顾语境,不顾作品本身所作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解读,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跟阅读这项严肃的工作背道而驰的这更和核心素养要求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的理念相违背的。二、刘亮程散文解读及教学建议今生今世的证据和寒风吹彻是
7、刘亮程比较早的作品,其写作时期可以称为早期村庄时期。那段时间里,他的写作都围绕着他生活过的黄沙梁小村庄,写作内容基本就是他生活过的小村庄的一草一木,整个人没有从村庄走出来,是他的“黄沙梁时间: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乡土生活投入了深厚的感情。他散文中的生物本身其实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因之放置于特定的绿洲地理场景使他的文字中的这些独特的生物都产生了独有的意义。村庄成了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这个村庄的意蕴远远超越了故乡的含义,成了一种独特文化的象征,这里村庄文化更多体现了新疆文化的绿洲性、封闭性、生命性。老师在讲授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刘亮程的这个个性特点,从纯粹的思念故乡的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 素养 散文 学习 任务 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