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docx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时空构建中国出现简 策和帛书京师 图书通物南博苑中国国家 博物馆自然历史 博物院加福物I中华人民共和推广办法11国文物保护法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知识点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基础精细梳理】1 .中国古代教育(1)形式:官学与私学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2)表现官学:汉朝的太学、西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私学进一步发展,学塾、
2、村学和募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即蒙馆,启蒙的学塾宋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书院萌芽于唐朝,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3)作用:官学和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传承的依托;支撑了科举考试的推行。2 .近代大学教育(1)渊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2)成就世界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美国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中国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3、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长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3.现代中国的教育(1)新中国成立初期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谩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峪展的教育方针结果逐步
4、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4)改革开放新时期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4.学校教育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
5、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导学一易错辨析1 .太学与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2 .国子监是基层教育的主要形式。(X)3 .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J)4 .近代德国建立“大学区”制度,法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X)5 .京师同文馆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X)情境释疑1 .阅读教材P80“白鹿洞书院揭示:由谁制定?它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提示朱熹。地位:它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2 .阅读教材P8“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提示人才培
6、养的目标不再是做官发财而是造就专业人才;大学的职能不再单一,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进行学术研究。【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史料汉武帝实施“尊崇儒术”政策后,引发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教育几乎为科举所垄断。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提示政府重视、主导;与科举做官联系紧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视角2晚清留学教育的影响史料1872年夏,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30名学生启程,拉开了中国近代官费留
7、学教育的序幕1898年8月2日,光绪皇帝发布谕旨:“现今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自从清政府提倡去日本留学的政策出台后,又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办法督促国人负笈东渡,留日学生人数在数年间成倍增长。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对中国的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摘编自靳春泓晚清留学制度演变考察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提示留学生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他们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投身于反
8、清革命斗争,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l素养提升1 .历史解释一中国古代教育的特色(1)具有完整的结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而不甚重视或较难发挥生产、经济功能。(3)古代教育制度具有超稳定性的结构,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化,教育制度也有变革,但多属于完善和局部调整,很难发生整体上的变化。(4)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将严格的等级性和广泛的庶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既有利于保证统治集团的绝对特权,又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2 .唯物史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留学生回国后,将西方物理、化学等新兴学科带到中国,传播了资本
9、主义国家先进的政治思想学说,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空前大解放。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优秀知识分子。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思想史上的宗师及文化名人大多都是有留学背景的学者。不仅如此,还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骨干力量。(3)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近代留学教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翻译、外交、社科各方面的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中国近代大学,无论是学科设置还是办学理念,受西方高等教育影响颇深,留学生是高等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知识点二印刷书的诞生【基础精细梳理】1.雏形: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包卷,一般被认
10、为是书籍的雏形。2 .发展(1)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简策和星书。(2)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3)东汉:105年,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书写材料由竹木等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4)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5)北宋:空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这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企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3 .影响(1)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2)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问题导学易错辨析1.印刷书
11、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J)2 .印刷书的诞生,极大地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3 .印刷书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J)情境释疑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知识的书籍,还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介绍到西方。(摘自教材P83)这体现了耶稣会士在哪几方面发挥了作用?提示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疑难精准突破】视角中国古代印刷业发展的原因史料(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
12、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土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提示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市场需求增加;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Bl素养提升唯物史观一印刷业发展的原因政局相对稳定,为印刷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2)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3)科学技术的发展。(4)政府尊重、重视科技。知识点三图书馆与博物馆【基础精细梳理】1.图书馆的
13、成长过程国外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随之兴起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国内古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宜,并建有“府”“图”“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得到发展,以明清两代尤其突出。明朝中期的天二幽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2)作用图书馆担负保存
14、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2.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表现国外博物馆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出现大英博物馆、法国的亶浮宫等国内博物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
15、馆,是1905年张骞在江苏南通建立的施通博物苑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宜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作用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博
16、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问题导学一易错辨析1 .图书馆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大众的职能。()2 .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J)3 .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J)情境释疑1 .读图“阿什莫林博物馆”(摘自教材P84):它在博物馆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提示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2.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
17、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摘自教材P86)近代以来的博物馆具有怎样的职能?提示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疑难精准突破】视角1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影响史料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代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代,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明
18、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代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提示特点:出现较早;官府主导;曲折发展;受统治政策和技术条件影响较大;重收藏,少开放;藏书种类丰富。影响:保存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普惠人民。
19、视角2近代欧洲博物馆的兴起史料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条件。提示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
20、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视角3博物馆等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史料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浮宫为人类文化传承作出的贡献。提示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向公众开放,普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进世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l素养提升2 .历史解释一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特征(1)分类:大致可分为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
21、寺观藏书四个体系。(2)功能:以藏为主,封闭保守,有限度地对外开放,服务对象为少数人。(3)内容:藏书以经、史、子、集,尤其以儒家经典为主。(4)作用:为统治者执政提供参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为后世积累和保存了大量文化典籍。3 .历史解释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汲取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提高工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任务。在现
22、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3)传递科学情报。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和开发。图书馆同时还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堂检测题组学校教育的发展l.(2023河南新乡高二期中)宋代的私学教育得到朝廷的赞
23、助或默许。宋朝政府不仅允许民间独立自主地授徒讲学,还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并注意吸收和推广私学教育的经验,将之运用于官学教育之中,此外,还常常聘请私学教育中有成就的学者到各级官学任教。这主要是因为()A.私学与官学的教学方法并无差别B.北宋政府凭借私学维系地方秩序C.私学与官学具有类似的教化功能D.私学是培养士大夫阶层的主阵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宋朝政府不仅允许民间独立自主地授徒讲学,还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和帮助还常常聘请私学教育中有成就的学者到各级官学任教”,可以看出宋代政府对私学鼓励或默许,并吸收私学教育的经验,将之应用到官学教育中,使得官学和私学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发挥,更好地发挥学校教化的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14 课文 传承 多种 载体 及其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3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