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耳定律》评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焦耳定律评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昨天下午的三节课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要说的是焦耳定律为我们送来冬日里的一份“暖三位教师在科学合理设计导学案、精心制作准备教具、渗透高效课堂理念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感谢他们给予我思考的机会!本着相互研讨的目的,下面我分别对昨天下午的三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五个方面可以肯定1、教材处理得当:焦耳定律这节教材,首先介绍了电流的热效应,并让学生通过思考“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启发学生猜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初步的结论;然后再直接说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根据“大量实验”,精确地
2、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并给定焦耳定律的表达式BFRt;再“在消耗的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理论推理得到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最后简单举例说明电热的应用和危害防止。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体现出来的教学逻辑是:观察现象一一提出猜想一一实验探究一一得出规律理论验证一一指导实践。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思维程序和基本方法。几位教师基本上都是尊照教材上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来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2、教学设计合理:几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
3、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本节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是组织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4、教法学法灵活多样:如阅读、探究、演示、观察、讨论、推理等。老师们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探究为主、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5、生本理念有体现: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体验、思考、分析、总结,解
4、决实际问题,同时渗透学科素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二、同课异构,各具特色梁老师的课,总体上能够按照我们县生本课堂的要求,较好的体现了预学、互学、评学三大板块。我想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称“三有”,即有激情,有突破,有实效。(一)、有激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梁老师在课堂中始终激情四射。(1)、嗓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不死板。(2)、教师有精神,在课堂上教师都这么有精神,学生自然就精神了,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被老师吸引过来。(3)、用自
5、己的激情鼓励和启发学生想说、敢说、争着说,如男生、女生开展竞赛活动。(二)、有突破1.实验器材上有突破,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是实验室里有啥我们用啥,而梁老师不厌其烦的讲生活中的取暖器、电风扇都搬入课堂,这些熟悉的生活用品走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2 .教学难点上又突破,实验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梁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注重引导,将问题细化,分解难点,学生慢慢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就顺利过关了。(三)、有实效本节课探究过程的很多环节都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围绕教学内容,学生先讨论,教师后点拨,最后再动手完成探究,得出结论,学生
6、经历了思考的过程,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所以整节课从教学效果上看有实效。王老师的课,我也以“三有”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即有创新,有准备,有线索。(一)、有创新1.引入有创新,演示电阻通电后引燃火柴小实验引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接下来的环节学生参与度自然就高了。3 .实验有创新,书上的实验器材过于复杂,气密性要求过高,一旦出现漏气或憋气现象,实验就很难成功,甚至出现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王老师将实验大胆创新,用插入式电阻箱改进,再用测温枪测温度,省时,用数据说话,实验效果良好。4 .处理教材有创新,(1).课中实验改进了并非就否定了教材中的实验,最后在练习中设计一
7、道类似利用书上方法探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转发电热的多种方法,还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对书教材中想想议议”环节的处理,“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功率越大,电阻越小,正常工作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这个生活经验似乎与焦耳定律的内容相悖,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由于时间关系,王老师把此问题作为课下探究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在做中学物理,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二)、有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心的课前准备才能出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难看出本节课无论是从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实验的准备,老师都花了一定的气力。特别是
8、导学案的设计,学习目标(我要学什么)-学习过程(我将怎样学)一-学习评价(我学的怎么样)-一课后探究(我要飞得更高),能体现以生为本,很精致。(三)有线索整节课以课前的小实验为线索,贯穿始终,以小实验引入电流热效应的概念,以小实验引出实验探究,用焦耳定律解释小实验,以小实验引出电热的危害,课堂结构紧凑。赵老师的课,我仍然以“三有”为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即有创意,有方法,有行动。(一)、有创意课前的引入,我们从未想过超市打印小票的纸竟然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让人耳目一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赵老师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二)、有方法1.突破难点有方法,探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设计电
9、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将实物图转换成电路图,导向性很好。2 .记忆知识有方法,如得出焦耳定律之后,为了让学生记住,赵老师这么说:“齐读四遍,以此来纪念焦耳”,这样做,学生不仅可以记牢,同时也渗透了学科素养。3 .课堂小结有方法,换常规的“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为“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本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的问法学生似乎变得有话可说了,参与面自然也就广了。(三)、有行动生本课堂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赵老师能将生本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能较好体现“书让学生读,结论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三、个人的几点思考1.课堂评价能否多元化,我们的课堂里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评价学生,偶尔有自评,还可适当增加生与生之间互评。4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我们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大部分学生都动起来。5 .课堂上尽量减少一些无效的提问,如“是不是?”“好不好?”等。6 .注意教学上的一些细节,如规范板书,课件展示的内容不能出现错误,教师教学的内容更不能出现错误。总之,课无止境,课无完美,课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只有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改进,我们的课才会更完美、更精彩。感谢三位老师带给我学习的机会,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说的不到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2019年12月10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4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