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探析.docx
《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W恤牌ff鼓社的苗语读音为“江略”(JangdNiOI)。“Jangd”汉语的意思为“一个组织单位”,或者“一片地方”;“Niol”汉语的意思为“鼓”。“江略”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鼓社工目前:黔东南苗族“鼓社祭”被称为“吃鼓藏”,这是对苗语HNongxJangdNio,意译加音译而成:“Nongx”汉语的意思为“吃”,“Niol”汉语的意思为“鼓”,因此“NongxNiol”直译为“吃鼓”,PangcT汉语的意思为“藏工NongxJangdNio,仪式源于黔东南苗族血缘家族、宗族的祭祖仪式。本文以雷公山苗族祭祖仪式来考查苗族的祖先崇拜及其社会结群,从祭祀仪式的视角来审视
2、这一重要的祭祖大典,因此将wNongxJangdNioln汉译为“鼓社祭工一、问题的提出“鼓社祭”的汉语译名较多,对此还出现了一些争论:历史上对这一仪式的汉语翻译有“椎牛祭祖”“椎牛大典”“敲巴朗”“吃牯脏”“食牯脏”“吃牯藏”等记载。燕宝译为“祭鼓节”1;廷贵、酒素指出历史上翻译成“吃牯脏”是不恰当的。“鼓社节”,苗语读音是NOngXJangdNiol,汉语的读音是“娄江略”,“娄直译曰“吃”,按“吃牯脏”译法,也只能译为“吃江略”,而不应译为“吃牯脏”。所以“娄江略”应译为“鼓社节”,“吃牯脏”之译显然与原义不符,应予订正2。潘光华根据苗语“努姜略”(NongxJangdNioD之汉语的意
3、思“祭鼓”,称之为“鼓社祭”网。杨正文对“鼓藏节”仪式名实及其论争进行了梳理,认为“吃牯脏”其实是与苗族相邻而居的当地汉人观察这一仪式中宰水牯牛祭祀祖先而后食内脏的仪式特征表象的结果,是地道的汉语译词。这一译名主要出自仪式最为盛行的黔东南地区。单纯从“吃牯脏”或“食牯脏”的译名记录很难看出这一名称的歧视含义。本文使用的“鼓藏节”一语与历史上文献记载的“吃牯脏”或“吃牯藏”同义,它实际上是对苗族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隆重的祭祖仪式的他族语译。此名称最早源自当地汉人对苗族祭祖仪式中出现的聚众宰杀牯牛祭祀之后食内脏习俗表象的观察。在语源学上,可以肯定地说它来自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鼓藏节”的苗族称谓
4、有:1.“脑略”(NaoxNioI);2.“脑侯闹”(NaoxHonfNos);3.“脑嘎啦(NaoXgiabdIaI);“脑略”较准确地译成汉语应为“过鼓节”。“脑”的本义是“吃”,其修饰“略”(即汉意“鼓”),直译成“吃鼓”未尝不可,但不符合汉语规则,也不能完全表达苗语本义。苗族(指盛行“脑略”地区的苗族)把“过年”称为“脑你”,反过来不能译成“吃年”,那么将“脑略”译成“过鼓节”是比较准确的。至于“脑侯闹”在苗语中解释均不统一,译成汉意也难理解,故本文将之省略。“脑嘎啦”则可以译成“过节期”,苗语专指“脑略”的“节期”4。关于译名的争论,杨正文的评述较为恰当。不同的译名均是对苗族uNon
5、gxJangdNio(娄江略)仪式的表述,不同之原因在于每一译名侧重点不同。“吃牯脏”认为该仪式宰“牡牛”祭祖,分食内脏;“吃鼓藏”取义于其中的“鼓”,毕竟木鼓是NongxJangdNior的核心;“鼓社节”则体现了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鼓社”,鼓社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共同祭祀象征祖灵的木鼓,即从社会组织视角准确翻译了“娄江略工鼓社“江略”既是苗族的社会组织,也是地方的泛称。如台江县施洞周边称“六社七理甲”,即指施洞这片地方的鼓社;历史上曾以“九鼓社”“九千个鼓社”等代指黔东南黑苗支系。至于学界所讨论的,NongxJangdNioP椎牛祭祖,需杀死大量水牯牛,消费过量,影响生产之说,杨正文曾进行
6、分析:苗族百姓的节日消费并非完全的非理性消费。那种大批量宰杀牯牛祭祀祖先的时间并不是每十二年就有一次。他们会量力而行,四五十年才搞一次的村落相当普遍。本身就存在“黑鼓藏”(杀牛)与“白鼓藏”(杀猪)供人们调节。而且已经有相当大的区域只过“白鼓藏工这种调节与转变是自觉的。何况他们宰杀祭祀所用之牛,基本上都是专养的用于祭祀之牛4。苗族为何如此重视大规模的椎牛祭祖大典,也就是说,作为雷公山苗族最为重要的祭祖大典产生的社会根源何在?由此,我们需要从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的核心内容及其社会构成来分析。二、“鼓社祭”仪式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以十三年为期,即按照甲子纪年进行安排。但“鼓社祭”节期安排并非统
7、一的:有的村寨安排在“龙年”,有的村寨安排在“虎年”等。至于不同村寨之时间不同,在于其村寨的历史与祖先的不同,有的村寨以祖先建寨时间为鼓社祭等,不一而足。也有不同姓氏一起进行“鼓社祭”,如雷山县黄里、乌尧、陶尧虽姓氏不同,但鼓社祭时间统一,均在卯年。相传黄里、乌尧、陶尧三个村寨中最早迁来的是杨氏:老大住陶尧,部分改姓唐氏;老二住乌尧,改姓周氏;老三住黄里。至今,黄里苗寨鼓社祭需要征求陶尧大哥的意见。鼓社分“黑社”和“白社”两种。黑社选有鼓头(又称“鼓根”或“鼓主”)一人、三人、七人或九人,专设“鼓石窟”,窟内供有木雕男女裸体像一对(“央公”“央婆”)、长木鼓、芦笙和水牛角若干;鼓头家亦供有木鼓
8、(或铜鼓)。白社系从黑社分出,多以村为单位,选有鼓头一人,可不设鼓石窟。黑社鼓头有鼓主和管礼歌、礼乐、武运、农务、座次和接待等七位,称“登台七主”,加上管礼仪的两位礼师,共称九鼓公。另外,还有承担护卫和安全的“顶王”“顶保”及管行令和侍祖的“顶榜”和“顶约”,管财务经济的“加忆扬”和“加通方工这些鼓头系每届鼓社节由社员选举产生(一般不连选连任),鼓头一经选出,即总理全社事务,诸如农田水利、治安保卫、社会道德和生活福利等等2。(一)起鼓“起鼓”有的村寨称“醒鼓”,意在叫醒蝴蝶妈妈(苗语MaisBangsMaisLief,万物始祖)和祖灵,并迎请回家。雷公山苗族以招龙为开端,有的苗寨称“鼓社祭”为
9、“招龙”。“迎龙起鼓”的苗语是hDoxVongxBieP0届时,全鼓社(一般是同宗族)汇聚一起,寨老牵着一只用麻线穿过鼻孔的公鸭(苗人认为鸭子可以背灵魂)走在队伍的前面,沿着村寨聚落的地盘山界走。每到路口、河沟、山梁等,插上三角彩旗、纸人等,以告知龙神不要走错路,直到“起鼓山”,并带回到村寨的“龙堂”。在“起鼓山”,寨老或巫师带领全宗族杀公鸡、公猪、鲤鱼(由鼓社成员筹集),血淋在“起鼓山”“龙脉”的山包上,念诵请“龙”“嘎哈”二神,祈求风调雨顺。随后,将其煮熟,分成12份,摆在地上敬献,请“龙”“嘎哈”回归原位。吹“起鼓芦笙”,到石窟敲单鼓,老人跳芦笙舞迎接祖鼓。仪式完毕,鬼师一手牵公鸭,一手
10、撒米,领众人回村寨。众人回到迎龙坪,村寨妇女用酒肉迎接招龙归来的人们,摆供桌于土地庙前,鬼师主持仪式,念诵祖先迁徙及家族历史。最后,将祭品分成12份,加以混合,再细分成小份,分发给每一户回家进行“家祭”。表示每一户均将龙神请回家里,可保佑平安。(二)选鼓头鼓主一般由5个主要鼓头构成,即“嘎纽”(苗语“GhieebNiel”,直译为“鼓的头子”“长寿之主”),第一鼓主;“嘎雄”(苗语GhieebXiongt”,直译为“发财之主”“子孙之主”),第二鼓主,为“嘎纽”副手;“鼎往”(苗语uDinxWangx,直译为“容纳帝王之主”),第三鼓主,服侍“嘎纽”的鼓主,如吃饭喝酒,先给“嘎纽”端送,甚至喂
11、酒饭等,先给“嘎纽”套衣服,扣第一颗扣子,再给自己穿扣;“鼎播”(苗语“DinxBod”,直译为“容纳富贵之主”),第四鼓主,同样服侍“嘎纽”;“嘎佬”(苗语GhieebDlodn,直译为“繁衍之主”,汉意为“筋竹之匏”),意为像“筋竹之死”一样,每年发新的竹笋,子孙多,负责念诵“招祖”古辞。另外,还有4个次要鼓主:“歹幼勇”,为“嘎纽”的姐夫或妹夫,鼓社祭仪式中,是客边的代表;“嘎耶”,芦笙手,负责吹芦笙引路;“嘎当”,布置桌子椅子等杂务;“嘎门”,秘密保管“玉碗”者。选鼓主的条件:儿女双全有福之男子,忠厚诚恳,且父辈或祖辈在上届鼓社祭以后去世。选鼓主时,宰杀一只鸭子,由“嘎佬”(“繁衍之主
12、”)念诵“招祖”古辞,祭祀祖灵,保佑鼓社祭顺利,为鼓社带来财富和子孙;将煮熟的鸭子分给参加选鼓主的人员,鸭子象征鼓社宗族整体,每份鸭子象征宗族的成员。选第一鼓主“嘎纽”较讲究,当选出后,吹芦笙向其祝贺,候选鼓主杀鸡看眼,如鸡眼闭,视为不吉,需另选他人;若鸡眼睁开,两眼平平,视为大吉大利,确定为鼓主。也有村寨用单数糯禾稻秆进行抽签(一般20多根)来推选鼓头。鬼师主持该仪式,祷告后,将一尺左右长度的稻秆,从中间扭结,把扭结握在手心,稻秆首尾分别从上下拳眼伸出。每走到一位候选人(符合鼓主条件者)面前,分别从首尾各取一根稻秆,分别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把稻秆头每两根打一个结,此端打完后,再把稻秆尾部每
13、两根打一结。打完结后,当众打开拳头,把稻秆理顺。如果所有稻秆每根均有结,则此人不能做鼓主;如果有根稻秆首尾没有与其他稻秆连结,即抽出夹在手指间不打结的两根稻秆(其实是一根)的首尾,则此人可入选。若一轮没有人中选,则重复来;若多于一人,选中者再重新来一次,直到确定最后所需鼓主。鼓主服饰:大花绸长袍,每人要穿三件,外面必须是蓝或黑,中层和内层,黄白不论,忌用红色。举行仪式时,他们除穿长袍、颈戴扭花银项圈外,第一、二鼓主还戴高帽,苗语称“么西二高帽用竹管编成(有些寨用藤条编),上尖下宽,如鱼叉形,外面蒙以黑布,帽尖缀以绿丝线做的彩须,帽檐宽五寸许,高近一尺。其余鼓主打伞,不戴帽。但有些地区第一、二鼓
14、主也打伞,不过,不是自己打.,而是“鼎往”给“嘎纽”打.,“鼎播”给“嘎雄”打。每个鼓主手中都持有一把砍牛刀以示威严5222c鼓主选出后,鼓社成员开始选购祭祖之水牯牛。水牯牛选择标准为:头方、颈粗、眼大、四肢粗、身体匀称等,既要壮实,也要帅气。选购到满意的祭牛后,请鬼师念诵贺牛理辞(苗语XialDieebNix”):“一年哟只选得一个月,一个月哟只选得一天,今天哟是个吉日良辰,今天哟我们来祭牛。今天哟龙到家堂来做窝,今朝哟鲤鱼来归堂,今天哟是皇家晒衣服,今天哟是汉家立新房,今天哟是燕子来做窝,今天哟是申引去逛街的日子,是叟雅去郊游的时光。他家杀了只身长三掐的鸭子,肉味香哟鳞甲多又多;他家做了坛
15、丝长九度的酒,煮了香喷喷的糯米饭,煮了很多白鳞甲红尾巴的鱼。轮到我哟我来说,转到我哟我来讲;我哟来喊榜妈妈,我哟来喊留妈妈;喊榜妈妈也来,喊留妈妈也到;呼叫哟我们那些房族兄弟,恳请哟我们的母亲父亲,还要恳请哟我们的祖父;你们来吧来保佑他家,来看他家哟买得了一头大牯牛。呼喊哟榜妈妈也来了,恳请哟留妈妈也到来;请你们哟照看保佑他家的牯牛,让牯牛哟白天体壮夜晚睡得香,白天长一指夜晚长一握哨!689-90(三)制鼓鼓社祭有单鼓(苗语uNieIdangbn).双鼓(苗语wNieIBiond)两种。单鼓是用一根完整的木头做成,长四尺九寸六分,两头凿空,蒙上牛皮,用以祭祀蝴蝶妈妈从树心孕育的始祖姜央,木鼓就
16、是始祖安息居住之所。单鼓做好后,杀牛之后的第十三天蒙牛皮,抬至第一鼓主“嘎纽”家,直到鼓社祭仪式结束后,择日送到鼓石窟藏起来。双鼓,意为子孙鼓。为两个粗细不同的木鼓,有的把粗鼓称“央公鼓”,细鼓为“央婆鼓工子孙鼓也是由一根完整的木头做成,粗的根部做成央公鼓,细的树梢做成央婆鼓。双鼓做成后,鼓头带一只公鸭、一盆糯米饭、一壶酒、三条鱼前往木匠家迎鼓,歌师演唱“新鼓歌”赞美新鼓。迎接到鼓主家后,鼓主家杀鸭,唱歌赞美新鼓。双鼓制成后,代代沿用,有的村寨达500年之久。子孙鼓平时藏于鼓主家,节日时可击鼓庆祝。村寨中同鼓社人家,如果婚后未生育,则申请将子孙鼓接到家里,将子孙鼓按央公鼓左边,央婆鼓右边置于木
17、鼓架上,下置12个酒杯,一个土陶酒罐,一具野猪下腭骨和一张松鼠皮,鼓旁放一支小芦笙,鼓脊梁上放一对鼓棍和互相交叉的连心杵棍,双鼓鼓身挂满彩条。据传12个酒杯象征12个不同的蛋,并要求12个酒杯里终年四季酒不能枯竭。节日烧香、酹酒、掐鱼肉于鼓下,以飨祖宗,然后击鼓,寨人闻之便开始过节。击鼓只许击木梢的一端,粗的(即根部)那面平时是万万击不得的,只能在祭祖中方可敲击。(四)醒单鼓、接双鼓醒单鼓在于告知祖灵,子孙们祭祖仪式开始。届时,五位鼓主戴高帽、穿花绸长袍、拿长把伞、扛砍牛刀,由“嘎耶”吹芦笙引路,歌师念诵祭祖辞,全体鼓社成员跟随前往鼓石窟祭祀单鼓。在鼓石窟前摆酒、饭、熟鸭祭祀祖先,鼓主持砍牛刀
18、在石窟前晃动,表示为祖灵开路;再由“鼎往”鼓主进入石窟翻动旧鼓,另一人将杉木皮蒙在单鼓上敲击祭祀;最后将熟鸭分成五份:“嘎纽”“嘎雄”各取一腿,“嘎佬”取头,“鼎往”“鼎播”各取一只翅膀,五位鼓主象征性吃一点,再分给大家吃。第一次醒鼓后于次年10月第二次醒鼓,目的在于迎接单鼓下山回村寨。迎鼓下山时,“鼎往”鼓主用青布带象征性背“央公”“央婆”,并将路途遇到的桥、水沟等情况告知祖灵,众人吹芦笙诵赞歌领祖灵到鼓庙。鼓庙为高丈余的茅草棚,用六根木柱支撑。“鼎往”鼓主背怏公怏婆”绕鼓场一圈,把“央公”“央婆”置于鼓庙,随之击鼓娱乐。接双鼓就是新鼓主“嘎纽”将双鼓迎接至自己家中。五位新鼓主、歌师、礼师、
19、芦笙师等,轮流到每家喝酒祭祀,告知祖灵,新鼓主诞生。五位新鼓主一同到上届“嘎纽”鼓主家,索取高帽、长袍等服饰,再转向保存子孙鼓的人家进行“转鼓工转鼓时,保存子孙鼓的人家,需拿出一只熟鸭、一升糯米饭和一罐糟酒祭祀祖灵。礼师念诵开歌辞,将熟鸭分成五份给五位新鼓主,鼓主均象征性吃一点,再分给众人吃。五位新鼓主穿长袍、戴高帽转鼓,吹芦笙者引导开路,六个青壮年抬鼓的中间,抬鼓的青壮年也需是儿女齐全的有福之人。沿途要在路边插剥皮的木条和五倍子木条,表示驱邪。接鼓之人,持砍牛刀砍倒沿途木条,接鼓社人家出门迎接。村寨周边摆有糯米饭和酒肉,作为迎接子孙鼓的祭品。将子孙鼓迎接到第一鼓主“嘎纽”家后,“嘎纽”杀一只
20、鸭,蒸一簸箕糯米饭,取一罐糟酒,均分成两份,鼓主取一份,另一份由大家分食。接双鼓仪式,第一鼓主、第二鼓主忌讳很多,不可乱动,不能自己吃喝,需“鼎往”“鼎播”等鼓主服侍。(五)椎牛椎牛前,需“审牛”。审牛,苗语QiebNix,或“XindNix”,直译为“扫牛”或“审牛工有专门的审牛师,审牛师如同法官,要求牛必须就范,不可违抗。审牛师用三根芭茅草,在牛背、牛头上来回清扫,并念诵“审牛理辞”:现在哟,牯牛啊,我收了别人的礼金才来告诉你,我得了别人的好处才来跟你讲。牯牛啊,现在我来告诉你,明天哟,茅草(杀牛刀)就来清扫你(宰杀之意)哟;现在哟,我用茅草来清扫你哟。牯牛啊,把你身上的邪气扫出去,把那些
21、富贵吉祥扫进来。牯牛啊,你倒下去的时候要倒得正;牯牛啊,你倒下去时头要向东方。牯牛啊,你去了要带吉祥财富来;牯牛啊,你带吉祥财富来要送给主人家,吉祥财富送给鼓主家;牯牛啊,要让整个鼓社个个住得老,要让整个鼓社人人都长寿;整个鼓社家家都富贵,整个鼓社户户都繁衍;牯牛啊,要送每户都生九男和七女;牯牛啊,家家要得粮九仓余七仓;牯牛啊,要让鼓社富强过重山,勇猛胜天地。审牛后,还需“号牛工牛主邀请亲戚,商定椎牛者。椎牛者备办酒、糯米耙、三丈红绸(红布)、鸡、银元等作为贺礼。推牛祭鼓时间为十月份子日寅时至卯时,牛头朝向东方。相传,苗族先祖在迁徙中,顺着太阳走去的方向,认为太阳走过的地方一定有植物,可以种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祭祖 雷公 苗族 鼓社祭 仪式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4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