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王(第一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课老王第一课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0课老王。环节一:积累语言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关注需要积累的字词。请大家试着把屏幕上的字词都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关注字形。大家都读好了吗?听老师来朗读一遍,你可以把拼音标注在旁边。1.读准字音镶(Xidng)嵌侮(WU)辱愧作(ZUb)滞(Zhi)笨荒僻(Pi)取缔(di)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2.理解词义镇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愧作:惭愧。滞笨:呆滞笨拙。荒僻:荒凉偏僻。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请大家再读一遍这几个词语,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了。环节二:积累文学常识老王这
2、篇课文的作者是杨绛,她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她的先生是著名学者钱铺书。请大家看一看课下注释的介绍。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环节三:理解人物特点老王这篇文章中所写的老王曾与作者一家多有交往,且令她难忘。阅读写人的文章,我们要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作者眼中这个人是怎样的?第二,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作者眼中的老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要明确人物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概括性的词语或者评价性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划出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大多数同学会关注到文章的最后一段,
3、有这样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联系前文,“我渐渐明白”来理解,这句话中“幸运的人”指的就是作者自己,而这里的“不幸者”指的是老王。我们可以就此推断出,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那么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同学们可以先默读17段,从中找到写出老王不幸的具体语句,并圈划出来。大家都圈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大家找出的句子可能是分散在各个段落里的,为了使讨论更加集中,我们将依照段落的顺序来进行交流。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第1段。这一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份是三轮车夫,但是作者并没有点明他的不幸.因而我们继续看第2-7段,大家也许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句
4、子了。我们先来看一看,第2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大家可以把“失群落伍”和“单干户”这两个词着重圈划出来。因为老王没能加入三轮车夫的组织,所以一个人单干,谋生就更加艰难了。再来看看第二段中的这一句:“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J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大家注意,“只是”这个词语也把它圈画出来,这里强调了老王除了蹬三轮车之外再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了。我们继续往下读: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哥哥死了,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更是直接写出了老王的孤苦伶仃。接着
5、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三段的这两句句子: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喀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找了什么。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身体有残疾瞎了一只眼,那只好眼睛也患上了夜盲症。原本就是极大的不幸,乘客因他的眼睛不好不愿意坐他的车。于是身体的残缺进一步导致了老王生计的艰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请大家注意,“有人说”这不是作者的看法。说这话的人有什么依据吗?作者又加上了“大约没有依据,为什
6、么要这样恶意的揣测呢?从“这老光棍儿”这带有奚落嘲讽之意的称呼中可见,有些人对老王的态度并不友善。我们继续往下读,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儿去J经过一个荒仰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荒僻”、“破破落落”、“塌败”三个形容词,强调了老王栖身之所的寒微,表现了他生活的窘迫。当“我”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却只说住那儿多年了。可见在他的心中那只是个栖身之所,一个只有容身之所却没有家的人,精神上该是多么的孤独啊!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七段:“载客三轮都取缔
7、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载客三轮又被取缔对他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可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呢,于是只好将三轮改成货运,偏偏又没有什么力气生气,生计更加窘迫是可以想见的了。我们将找到的所有材料进行归类,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老王的不幸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身体的残疾。瞎了一只眼,另一只也一度患上了夜盲症。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投了什么。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第二类是生
8、活的窘迫。没有像样的居所,没有可以依靠的组织,没有强有力的谋生手段,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老王常有失畔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经过一个荒俗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飞运送什么货物。第三类是精神上的孤独。没有家,身边没有亲人,有些人对他也不友善。这些材料将人物的生活状况与家庭情况、生活背景等结合在了一起,一层一层地揭示了老王的不幸。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
9、眼。那么自己生活如此不幸的老王在与“我”和“我们”一家的交往中,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请大家阅读文中写老王与“我”交往的材料,看看从中还能读出老王怎样的特点?请你把找到的材料用另外一种颜色或者符号圈画出来。1、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第一句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常坐老王的车,还一路说着闲话,说明老王与我相处很融洽。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2、我们再从第2段的第1句话中可以读出这些闲话,这些是老王自己讲的,可见老王对我很真诚,不设防,他对我是很信任的。3、我们再来看看第5段中的这几句话。大家请注意,第1句话中“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这里的“带”是捎带顺便的意思,是
10、老王为了让我们接受车费减半而用心良苦的提议。第2句话代我们放入冰箱,这里的“代”是代替的“代”,冰块既冷且沉,显然是我们两个知识分子力所不能及的。他主动承担起这个职责,并且送的冰比他前任大一倍,但定价相等并不因为主顾好欺负而有任何欺负心,这正体现了老王待人的老实厚道。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4、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第6段的这几个句子。老王帮我送钱先生去医院,主动扶钱先生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明明他才是生计更加艰难的那个人啊,却还是不大放心我,悄悄的询问我还有钱吗?两个“却”字表现出老王行为
11、的不合常理。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他哑着嗓子悄情问我:“你还有钱吗?”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但恰恰是这不合常理的行为,表现了他对我们一家人的关怀,看来“老实”这个词还不足以概括老王的特点,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他的善良仁义。4、我们再来看看第7段中的这样一句话,“”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样的老李来带他传话了。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扶病到我家来,来做什么呢?托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代他传什么话,可能是来看看我们家还有没有需要他做的事,可能就只是来看看我们,传达的可能是问候,可能是转
12、告自己的情况,病重的老王,对我们家的这一份牵挂,体现出他是个多么重感情的人呢。小结:在7段中写了很多材料,让我们对老王的特点有了真切的认识,他是一个不幸的人,也是一个善良仁义重感情的人。而文章的816段只写了一个材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并对这个材料进行概括。老王去世前一天强撑着拿好香油、大鸡蛋送给我。“老王去世前一天,强撑着拿好香油大鸡蛋送给我。”这个概括中,有几个词语是不能省略的,好香油、大鸡蛋,在物质暖乏的年代就可算是一份珍衣的礼物了。“去世前一天,强撑着”这些词句喑示我们,他哪里只是为了给我们送礼物啊,他是带着礼物来跟我们告别的,这个材料体现出老王厚道淳朴,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特
13、点,他是真的将我们视作一家人啊。环节四:分析写法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第2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写老王这个人的?刚才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816段的写法和7段有很大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我想我们最容易发现的是篇幅上的差异了。17段从多个侧面交代了老王的不幸,写出了他的厚道淳朴,重情重义,这么多材料,一共才用了7个自然段,900多个字。而816段写的是老王去世前一天抢称着拿好杏油大鸡蛋送给我,这一个材料就花了9个自然段,将近600个字。那么816段与前文相比多出来的是什么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1、在这个材料中作者写的更为细致,老王的形象变得更加具体了,比如反复出现的老王的一个细节,
14、“直僵僵的身体”。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银嵌在门框里。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几句话中,几个“直僵僵”、“直着脚”反复出现,传神地刻画出了老王在临终前身体僵硬步履艰难的样子。而广7段中很少有对老王的细节描写。2、又比如写老王的样貌,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句子:开门看见老王直僮值地慎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比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野,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瞧。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粘髅上绷着一层枯贵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镶嵌”这个动词通常是不用在人的身上的,可是用在这
15、里精准的传达出老王己经生气全无,像个物件而并非活人。“面色死灰”、“结着一层翳”,这写的是将死之人的样貌啊,把老王比喻成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使得老王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模样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读者眼前。而广7段中完全没有写老王的样貌。3、除了细节的刻画和肖像的描写以外,816段中人物的语言也更具体了。我们把其中的人物对话挑出来读一读:我:“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老王:“我不吃。”老王:“我不是要钱。”我:“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捅了。”我和老王之间一来一去对话写的很具体,我们读到作者的问,也读到老王的答。注意老王的回答,虽然话不多只有几个字,但是作者采取了直接引
16、用的方式来写。让读者直接看到了老王说了什么,而在17段中人物的语言都是通过间接引用的方式转述的,只有一两处直接引用,例如第6段。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判断出17段和816段同样在写老王与我们一家的交往,但是写法却不一样:1-7段的材料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让我们了解了老王的生活状况;8-16段主要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肖像语言和细节的反复将人物的样貌还原在读者眼前。运用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可以比较快的推进内容,用更短的篇幅交代更多的信息。而816段以描写为主,定格了老王来告别的这一幕,并在这一幕当中细致的描摹了老王最后出现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为什么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写老王呢?下节
17、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环节五:总结学法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本堂课的收获。我们把握了老王的特点,老王是个不幸的人,他孤苦伶仃,生活窘迫,但他为人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对于我们一家对他的善意,他感激在心,知恩图报,视我们如亲人。作者在表现这个人物时,17段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到了816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而认识到这些,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先解决作者眼中的这个人是怎样的?再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我们先找到了文中作者概括人物特点的词语,再关注了人物的具体表现,深入理解了人物的特点。然后对文章的前后两个部分进行了比较,从肖像、语言、细节等的比较中发现前后文之间表达方式的变化。卜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表达方式的转化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环节六:布置作业今天的课后作业是:1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10课“思考探究”第2题。2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0课第2题、第3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4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