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docx
《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23年版)目录一、关于间接申报的原则3(一)关于间接申报的范围和要求3(二)关于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认定6(三)关于涉外收付凭证的要求8(四)关于涉外收付款币种和金额的确定9(五)关于涉外收付款中收付款类型的确定11二、专项业务申报12(一)关于通过境内交易所进行涉外交易业务的申报12(二)关于集中收付业务的申报14(三)关于QFH、RQFIkQDILRQDILQFLP、QDLP等业务的申报16(四)关于沪港通、深港通业务的申报19(五)关于债券通业务的申报20(六)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的申报(债券通、QFIl和RQFn除外
2、)21(七)关于熊猫债业务的申报21(八)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业务的申报22(九)关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申报24(+)关于存托凭证跨境业务的申报25(十一)关于非居民股东减持A股股份业务的申报27(十二)关于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申报27(十三)关于内保外贷履约业务的申报28(十四)关于优惠贷款、买方信贷业务的申报29(十五)关于转让信用证和代开信用证业务的申报30(十六)关于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申报30(十七)关于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的申报34(十八)关于兑换特许机构业务的申报35(十九)关于银行卡跨境清算业务和网络支付跨境清算业务的申报35三、其他业务申报36(一)货物贸易相关涉外
3、收付款的申报36(二)维护和维修服务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1(三)留学及教育相关旅行涉外收付款的区分41(四)旅行和运输项下客运涉外收付款的区分41(五)建筑物租金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2(六)认证、注册、公证、执照等费用的申报42(七)在华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非国际组织在华代表处或办事处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4(八)保险业务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4(九)税收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5(十)保证金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6(十一)代垫款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7(十二)担保履约(不含内保外贷履约)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7(十三)境内员工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48(十四)
4、境内居民与境内银行间涉及间接申报的交易51(十五)汇出汇款海外银行扣费相关涉外收付款的申报51四、其他申报要求52(一)关于居民与非居民联名账户性质的认定52(二)关于原始币种不足0.5货币单位涉外收付款的申报52(三)关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相关业务的申报53(四)关于退款的申报53(五)关于组织机构基本情况表的填报54(六)关于一年以上历史数据的修改或删除方法55附156特定品种期货涉外交易的申报56附261国际贸易融资间接申报实例61附367国内贸易融资间接申报实例67为规范申报主体通过境内银行进行的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申报业务(以下简称间接申报),补充和细化间接申报具体内容,国家外汇管
5、理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国务院令第642号)和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汇发2022)22号印发,以下简称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业务指引。具体内容如下:一、关于间接申报的原则(一)关于间接申报的范围和要求根据细则第四条,间接申报的范围包括境内居民和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从境外收到的款项和对境外支付的款项,以及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收付款。其中,除经常项目管理和资本项目管理有明确要求外,境内居民个人和机构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暂不申报。此外,除银行自身非货币黄金进出口涉外收付款外,境内银行自身发生其他交易的涉外
6、收付款无需进行间接申报;因汇路原因引起的跨境收支以及外币现钞存取无需进行间接申报。需要说明的是,境内银行自身发生交易的涉外收付款的判断方法是:境内银行应为涉外经济交易的一方(适用于经常账户交易)或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一方(适用于金融账户交易),其交易对方或资产/负债对方为非居民。如果境内银行仅作为涉外收付款人,而非涉外经济交易或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一方,该涉外收付款不构成境内银行自身发生交易的涉外收付款。间接申报的具体申报要求包括:1.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境内银行应在基础信息中的“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前添加“(JW)”(半角大写英文字符)字样。境内居民通
7、过境内银行与境外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由境内居民分别按照其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性质进行申报。“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填写非居民的境外常驻国家或地区。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居民发生的收付款,由境内居民分别按照境外居民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性质进行申报。“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填写为境外居民境外账户开户银行所在国家或地区。2 .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包括居民与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境内银行应在基础信息中的“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前添加“(JW)”(半角大写英文字符)字样,并代境内非居民进行申报。“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填写境内非居民的常驻国家或地区。(1)境内银行
8、在为境内非居民机构首次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时,应当为其境内非居民机构客户建立组织机构基本情况表,并将信息录入/导入“数字外管平台银行版。(2)境内银行应将审核无误的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和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基础信息和申报信息录入/导入“数字外管”平台银行版,无需使用或打印留存涉外收付纸质凭证。(3)除有特殊规定外,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发生的收付款,其交易编码统一申报在“822030-境外存入款项/调出”项下,交易附言注明“非居民从境外收款”或“非居民向境外付款”字样。3 .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发生的收付款项,境内银行应在基础信息中的“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前添加“(J
9、N)”(半角大写英文字符)字样,境内居民应分别按照其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性质进行申报。“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填写境内非居民的常驻国家或地区。当境内居民从境内非居民收款时,为便于境内收款银行识别该笔款项的来源并通知境内居民及时办理申报,境内付款银行在办理其非居民客户向境内居民付款业务时,应在付款报文的附言中注明“NonResident”字样。境内收款银行收到上述来自境内非居民的款项时,应当及时通知、督促和指导境内居民办理间接申报。境内居民收到境内非居民支付的款项时,应当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交易编码按照其与境内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交易附言中除需按原有规定描述该笔交易外,还需
10、注明“收到境内非居民款项”字样。当境内居民向境内非居民付款时,境内付款银行应向境内居民了解收款人情况,并结合银行展业要求判断对方收款人是否为非居民。如对方收款人为非居民,则应当要求境内居民填写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交易编码按照其与境内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交易附言除需按原有规定描述该笔交易外,还需注明“向境内非居民支付款项”字样。4 .“境内非居民”是指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收付款业务的非中国居民,包括境外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机构和个人;“境外居民”是指在境外办理收付款业务的中国居民,包括注册地为中国的机构和中国居民个人。5 .申报主体通过境内银行进行涉外收付款,无论业
11、务是否合规,均应根据真实交易性质履行间接申报义务。(二)关于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认定1 .关于机构和个人身份的认定机构按照注册地国家或地区确定居民和非居民身份。个人按照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确定居民和非居民身份。持有境外永久居留证、外国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证件的个人,认定为非中国居民;持有中国居民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或其他中国有效证件的个人,认定为中国居民;同时持有所属国籍(地区)身份证件和永久居留证件的个人,鉴于国际收支统计采用经济利益中心的居民原则,优先按照永久居留证件认定居民身份;持有中国护照的个人需同时配合其他有效证件进行认定,即同时持有中国护照和
12、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认定为非中国居民,不持有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认定为中国居民。机构常驻国家(地区)是指其注册地国家或地区,个人常住国家(地区)按照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确定。2 .关于驻华机构及我国驻外使领馆身份的认定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在华国际组织(外交部网站查询)、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属于中国居民,而其他境外法人驻华机构属于中国居民。为上述机构建立组织机构基本情况表时,应按以下要求填报:(1)总部在华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常驻国家(地区)代码及名称应填写为力OS(国际组织)y,经济类型应填写为“400(境外机构)(2)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常驻国家(地区)代码及名称应按实际
13、派遣国填写,经济类型应填写为“400(境外机构)V;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常驻国家(地区)代码及名称应填写为“CHN(中华人民共和国)y,经济类型应填写为“900(其他)-O(3)其他境外法人驻华机构属于中国居民,常驻国家(地区)和经济类型的填报同境内机构。3 .关于境内银行“离岸业务部”及其客户身份的认定境内银行“离岸业务部”为境内银行的内设部门。在“离岸业务部”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应分别按照其注册地国家或地区和有效身份证件判断其居民/非居民身份。4 .关于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区等境内特殊区域内机构和个人身份的认定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区等境内特殊区域属于境内,在上述区域内办
14、理涉外收付款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应分别按照其注册地国家或地区和有效身份证件判断其居民/非居民身份。(三)关于涉外收付凭证的要求涉外收付凭证包括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和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为适应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客户选择纸质申报方式时,不再要求境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必须采用规定的纸张和格式,但境内银行全行系统内应使用统一格式的涉外收付凭证。银行可以根据本行业务需要选择打印纸质凭证的方式,并在确保基础信息、申报信息和管理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凭证内容和格式、增加联次、加印银行自身标识等,但应尽可能保持客户跨行办理业务的便利性。如客户选择纸质申报方式,银行应按照细则要求打印、留存相关涉外
15、收付凭证。如客户使用电子凭证或通过“数字外管”平台互联网版(网址为:凭证管理、印制和备案等要求应按照境内银行涉外及境内收付凭证管理规定(汇发2020)17号印发)内容执行。(四)关于涉外收付款币种和金额的确定1.涉外收入申报单中的“收入款币种及金额”是指收款人实际从境外收到款项的币种及金额(含境内银行扣费及代国外银行扣费)。其中,“收入款币种”为实际从境外收到的款项币种,而非客户入账的币种;“收入款金额”为实际从境外收到的金额,而非扣除银行费用后贷记客户账的金额。“收入款金额”应大于或等于结汇金额、现汇金额和其他金额之和。2 .境外汇款申请书中的“汇款币种及金额”是指汇款人申请汇出的实际付款币
16、种及金额。其中,“汇款币种”是指汇款人申请汇出的币种,以汇款发生跨境时的币种为准,而非扣客户账户的币种;“汇款金额”为汇款人申请汇出的金额,其中可能包含境内银行扣费。银行按照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规范(1.3版)(汇发(2022)13号印发,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规范)从自身系统中提取数据时,可提取“汇款金额”,也可提取银行实际对外支付的金额(不包含境内银行已扣除费用)。3 .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中的“付款币种及金额”指付款人支付款项的币种及金额,可能包含境内银行费用。“实际付款币种及金额”指银行实际对外支付的币种及金额,不包括境内银行已扣除的费用。因此,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中的“实际付款金额”小
17、于或等于“付款金额”。4 .关于现汇金额、购汇/结汇金额和其他金额的填报。对于涉外付款,“现汇金额”指汇款人从其外汇账户(含购汇后入外汇账户)支付的金额或直接以外币现钞方式对外支付的金额;“购汇金额”指汇款人从其人民币账户或以人民币现钞购汇后未入外汇账户直接对外支付的金额。对于涉外收款,“现汇金额”指收款人未结汇直接入其外汇账户及以外币现钞形式保留的金额;“结汇金额”指收款人结汇入其人民币账户或以人民币现钞形式保留的金额。涉外收付款币种为人民币时,人民币金额应填入“其他金额”栏。5 .关于“相应币种及金额”栏的填报。一笔涉外收付款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交易性质的,按照“进出口核查项下优先、金额从大
18、”原则进行申报。如果本笔交易涉及货物贸易进出口核查项下交易,则进出口核查项下交易金额无论大小,均放在第一行,若本笔交易仅涉及多项不同类别货物贸易进出口核查项下交易,则按照金额从大原则申报。其他情况均按照金额从大原则申报。第一行中填写最大金额交易相应的币种和金额,第二行中将其余交易金额合计填写为次大金额交易项目,两栏金额合计应等于收付款金额,交易附言需注明合计金额包含的交易性质。货物贸易进出口核查项下交易包括“221000-来料加工工缴费收入/出料加工工缴费支出6 .关于境外结汇和境外购汇中收付款币种的确定。境内主体从境外收到一笔外汇款项,解付前境内银行代其进行境外结汇,之后以人民币汇入境内并贷
19、记境内客户账,此类交易的实质是境内银行代客境外结汇,“收入款币种应申报为人民币,“付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应申报为实际付款人常驻国家(地区),而非境外结汇国家(地区),同时,交易附言需注明实际交易性质、结汇国家(地区)及结汇币种,如“*业务在*(国家或地区)*(币种)结汇”。反之,境内主体需对外支付外汇时,境内银行收取其人民币款项并代其进行境外购汇,之后款项直接用于境外支付,此类交易的实质是境内银行代客境外购汇,“付款币种应申报为人民币,“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应申报为实际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而非境外购汇国家(地区),交易附言需注明实际交易性质、购汇国家(地区)及购汇币种,如“*业务在*
20、(国家或地区)*(币种)购汇”。(五)关于涉外收付款中收付款类型的确定一笔涉外收付款中如果包含预收款、预付款或退款,则应在涉外收付凭证相应栏目内勾选“预收款”预付款或“退款”相应项目,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预收”“预付”“退款”或“退”字样。二、专项业务申报(一)关于通过境内交易所进行涉外交易业务的申报1.现货交易所涉外交易的申报(1)场内清算模式下现货交易所涉外交易的申报场内清算是指非居民交易商通过境内交易所账户与居民交易商完成资金清算。该模式下,境内交易所应作为申报主体,在与非居民交易商发生资金收付时进行申报,并按照资金拟用于的交易选择相应交易编码,申报在“121-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
21、122-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52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转让”等项下。如有需要,也可参照附1特定品种期货涉外交易的申报要求进行申报。(2)场外清算模式下现货交易所涉外交易的申报场外清算是指非居民交易商的交易资金不通过交易所账户进行清算,而是由居民和非居民交易商双方自行清算。该模式下,相关居民交易商应作为申报主体,在与非居民交易商发生资金收付时进行申报,并按照实际交易性质选择相应交易编码,申报在“121-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122-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52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转让”等相应项下。2 .期货交易所涉外交易的申报期货交易所涉外交易主要指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等非居民
22、通过境内期货交易所从事期货交易。该模式下,境内交易所或期货公司应作为申报主体,在与非居民交易商发生资金收付时进行申报,并按照实际交易性质选择相应交易编码(见附1,特定品种期货涉外交易的申报)。如买卖期货合约,则申报在“724000-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引起的收入/支出”项下;如交割基础标的,则应参照现货交易的相关要求进行申报。3 .产权交易所涉外交易的申报产权交易所涉外交易是指非居民交易商通过境内产权交易所与居民交易商完成产权转让的交易。产权转让包括资本项下股权跨境交易和经常项下实物资产跨境交易等。境内产权交易所在办理产权转让业务时,需先将收付款申报在“999999-有实际资金收付的集中或轧差结
23、算”项下,再根据实际交易性质选择相应交易编码,进行还原数据申报,账号栏位应填写产权交易所的账号。4 .交易所收到非居民交易商支付的佣金费用等非清算资金时,交易所应作为申报主体,按照实际交易性质选择相应交易编码申报,如现货交易佣金申报在“228050-货物或服务交易佣金及相关服务”项下,期货合约交易佣金申报在“226000-金融服务”项下。(二)关于集中收付业务的申报开展涉外收付款资金集中收付业务(包括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收付两种,含外币和人民币)的跨国公司总部/主办企业/财务公司/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或具备开展支付机构业务资格的境内银行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企业或机构,以下统称为集中收付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过 银行 进行 国际收支 统计 申报 业务 指引 2023 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4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