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docx
《新时代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以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为
2、抓手,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提升创新链、融畅供应链、培育生态链、优化服务链,全力构建彰显特色的“1+2+N”绿色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为加速描绘“美好生活在”绚丽画卷做出工业应有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力争实现“369”目标,即:即围绕新能源电池、绿色装饰材料、绿色食品(富硒)等3大产业链,开展企业转型升级链主效应、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平台服务提升、数字制造提质、企业梯度培育等6大行动,推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增长9%左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县。二、发展重点(一)新能源电池产
3、业链。做大做强省级绿色高效储能系统循环产业集群,加快突破和应用含锂瓷土矿高效提锂和尾砂锂渣消纳处理技术,加大高性能正极材料、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隔膜材料等领域招引力度,着重铝塑膜、动力电池、新能源电机等领域培育力度,保持碳酸锂、负极材料等领域领先优势,支持废旧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技术研发。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县。(二)绿色装饰材料产业链。充分运用尾矿中的钾钠长石,积极引进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定位高端市场,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饰面板和工艺品,形成品牌特色;大力发展高端建筑陶瓷。以提升产品质量为重点,推动建筑陶瓷向绿色化、
4、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加快突破单块大面积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发展绿色化透水豉、抗冲击耐刮磨的超薄陶瓷岩板、防静电瓷砖、自洁性瓷豉、蓄热蓄光型建筑陶瓷等新型陶瓷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依托竹产业科创园,以提升竹制品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积极探索竹炭制造、竹纤维生产工艺,加快在建材、板材、竹家具、文教用品等竹产品领域培育竞争优势。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通过引进先进的陶瓷工艺,引导产业错位发展,形成装饰陶瓷发展新格局。(三)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链。以“百岁山”和“景田”天然矿泉水、纯净水为主导,重点扶持“三露”、“氧巴活泉”山泉水,为消费者引领独特的科学健康饮
5、水生活方式,保持“百岁山”、“景田”2家龙头企业“中国饮料工业十强”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为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树立标杆,为打造“美好生活在“城市品牌贡献力量。到2026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三、主要举措(一)实施企业转型升级链主效应行动1.培育一批。围绕优势产业链动态筛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遴选标准体系,分类开展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制定“一企一策”定向培育计划,培育若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带动能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2,壮大一批。推进全县工业发展专项、工业技改专项等政策资金重点支持链主企业,加快龙头企业倍增发展。开展产业链整合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
6、,实现重点企业裂变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生态型链主企业。3 .招引一批。建立健全“链长”找“链主”机制,完善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招引一批具备链主特征的重大产业链项目。发挥已落户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吸引核心配套企业落户。推进全县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促产业链项目早投产快见效。到2026年,每年引进投资超20亿元项目1个,重点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10户。(二)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的占比明显提升,鼓励和引导知名高校院所、链
7、主企业来宜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创新平台体系。4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科技攻关专项,发布制造业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攻关指南,大力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组织实施更多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5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坚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领,企业资金为核心,社会和金融资本为重要补充的研发投入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投入,形成政、银、企协同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到2026年,全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实现5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1个以上。(三)实施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行动1
8、.加强供需对接。梳理供需清单,支持重点企业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活动,推动首台(套)产品应用推广,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及时化常态化。聚焦重点产业垂直需求链和横向协作链,实施“靶向招商”。6 .开展银企合作。依托产业链金融服务团,统筹金融机构资源,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核心企业整合上下资源建立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服务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仓储、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机构深化同核心企业合作,共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融资体系。7 .发挥协会作用。建立产业联盟,组织开展政企交流会、领军人才培训班等活动。组织召开行业内供应链企业协调对接活动、跨行业配套产品对接
9、活动,实现供需双方线下对接。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全县首位和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90%以上。(四)实施平台服务提升行动1.统筹规划引领。加快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从县级层面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精准定位各乡镇(场)重点发展细分产业领域,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形成错位发展、区域协同、资源共享、集成推进的格局。8 .加速集聚发展。围绕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整合要素资源,打造、创建特色鲜明、规模集聚明显、链条配套完整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基地。支持工业园区优化顶层设计,加快产业集群优化整合,错位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提能升级。9 .推动园区提档。按照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要
10、求,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品质,基本形成“大园区+新城”公共服务网络。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到2026年,省级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新型省级产业基地(竹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五)实施数字制造提质行动1 .优化转型路径。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鼓励龙头企业“一企一战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分产业分领域打造标杆示范,探索建设“产业大脑”,坚持“链式思维”推动数字化。2 .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推进
11、县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县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规模化应用。3 .提升配套服务。推动园区和行业系统开展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加快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培育一批细分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充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生态资源池。到2026年,全县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0%以上。(六)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1.培育龙头领航企业。实施“百企领航”培育计划,强化与行业知名企业对标对表,实现提质增效和倍增发展,着力培育旗舰型领航企业和百亿级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推动全县更多企业改制
12、、挂牌、上市。4 .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不断夯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基础,集聚优质资源催生培育壮大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以及专业化小巨人企业。5 .加快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成长辅导机制和走访服务制度,破解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技术、人才等瓶颈和难点,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助推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做优做强。到2026年,力争本土上市企业新增1家,全县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数居全市前列。四、组织实施县工业强县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推进工作,要建立
13、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协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将支持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纳入本地年度考核范围,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经验典型和推进成效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全社会主抓产业链、齐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县工信局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研究制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县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附件:1.县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2.县绿色装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3.县绿色食品(富硒)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4.县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链主效应行动方案(20232026
14、年)5.县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6年)6.县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行动方案(20232026年)7.县制造业平台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6年)8.县数字制造提质行动方案(2023-2026年)9.县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6年)附件1:县新能源电池首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一2026年)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根据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
15、十大精神,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以锂电产业为重点,以龙头引领、创新驱动、协同配套等为路径,全面贯通供应链、扩张延伸产业链、升级重塑价值链,践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径,实现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创新、集约、特色发展,推进“1+2+N”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立起重点产业链“硬脊梁”,为描绘“美好生活在”新画卷提供坚强支撑。(二)主要目标按照“1+2+N”绿色产业体系发展布局,巩固现有锂电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链向高端
16、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持续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引进一批硅材料应用、磷酸二氢锂、消费电池和长石粉、尾泥、锂渣无害化处理项目。力争到2026年,全县新能源电池产业营业收入达400亿元,力争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中后端延伸,提高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电池应用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力争达到75%;培育龙头企业5家以上,其中锂电池企业不少于1家。智能水平显著提升。打造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智能生产线,锂电池领域推广生产制造执行流程数智化系统;通过大数据、锂电指挥调度平台等手段实现锂电池全生产周期能耗智慧化管理,对锂电材料和回收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企业管理体
17、系变革。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深入实施锂电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绿色矿山建设,锂盐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支持锂电池企业开展退役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依托时代、国轩、永兴特钢、九岭锂业、金丰锂业等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围绕碳酸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5%以上,建有创新平台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超过4%o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主攻方向:一是强化资源供应保障。严格落实县新能源新材料产
18、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推进原有采矿权企业启动矿区范围全域详勘,厘清本县待转采和空白区的矿山详细储量;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完成部分矿区的注销、详查和出让手续,引导探矿权企业尽快由“探”转“采”,实现矿权整合;推进有条件的矿权企业开展矿区成片开发,提升锂瓷土矿资源开发效率和水平,加大地下矿床开采力度。二是构建产业生态。聚焦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电动工具等细分领域,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形成“引进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放大效应;推进时代、国轩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释放碳酸锂、锂材料、锂电池产能;利用各级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配置到高性能
19、锂电池材料、全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重点环节;建设一支专业、契合、高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与资本加速涌入、虹吸效应明显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创新引领。积极推动时代、国轩等头部企业在设立研发机构,联合“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江西省锂电产业研究院和江西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大锂资源绿色开发、废旧锂电池回收、锂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积极推进锂渣在水泥、混凝土、道路路基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消纳处理途径,以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发展路径:基于县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现有基础,以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上级部门对生态环境的严格要求。一是在没有新的应用场景前提下,严格控制引入实力不
20、够、行业内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严格控制新上碳酸锂项目数量,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县内现有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实现达产达标。二是适应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充分寻找开发尾矿、锂渣应用市场,通过建设锂渣消纳场、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渠道,加强资源循环利用,避免产生产业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三是考虑全市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统一布局,充分发展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循环再利用,鼓励相关企业开展锂电池回收加工处理业务,形成锂电产业闭环生产运营,提高锂电产业集聚度。四是基于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与周边县区错位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县内企业从碳酸锂生产向正负极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充分融入全市锂
21、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整体布局。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金链、提升服务链,加快推动五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1.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统筹锂资源开发方案、开发规模和开发时序,科学评估开发价值与环境影响,严格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准入要求,强化矿山环境治理,所有含锂瓷土(石)矿山开采都按照高标准绿色矿山开采,坚持“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全过程落实生态修复责任。2.加紧锂渣利用处理。强化政院、企院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引进先进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做到锂渣中蕴含的有用元素能提尽提,拉长产品链
22、条。加大推进已规划的锂渣堆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锂渣消纳处理项目和临时锂渣消纳场的作用。(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调度重大锂电项目进展情况并月度通报,召开锂电专题政企圆桌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永兴特钢、时代、国轩、九岭锂业、金丰锂业等产业链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永兴新能源等碳酸锂生产企业产能扩张和提级增效。推动甬宜新材料、金博炬等负极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早日达产达标。2.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龙头骨干企业需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及时跟踪行业重点企业布局和投资动态,定期更新锂电新能源产业招商指引;瞄
23、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紧盯锂电新能源国内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聚焦正极材料、生产设备、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配套等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锂电新能源重点招商项目,开展精准式、填空式招商。(三)强化产学研用创新驱动1.攻关核心技术。重点围绕永兴新能源、时代、国轩、九岭锂业、金丰锂业等碳酸锂生产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云母提锂核心技术优势,借鉴永兴新能源自主创新的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与固氟技术,采用隧道窑焙烧工艺,创新了选择性高效浸出技术和净化除杂工艺等,实现从锂云母中高效低成本提取碳酸锂。加强与江西省建材集团共建锂渣固废资源利用研发中心、锂渣固废资源利
24、用产业化生产基地,开展碳酸锂尾渣综合利用研究,促进尾渣在建材行业规模化综合利用。2.提升协同能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发挥江西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用,配合市争取引进中国有研集团等央企来宜建设动力电池检测中心、新能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加快完善锂渣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积极参与锂离子电池回收、充换电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或修订;严格规范涉锂长石粉和锂渣处置,加快制定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推动相关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四)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锂电产业与建材行业等领域融合互促。鼓励锂电龙头骨干企业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制造业 重点 产业链 现代化建设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