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论文.doc
《[建筑]钢筋混凝土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钢筋混凝土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编号:_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钢筋混凝土 系 别 建 筑 工 程 系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 成 绩 指导教师 目录1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1.1基本概念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史.2、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2钢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2.3钢筋混凝土的分类及强度划分. 2.4钢筋混凝土的用途3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3.1模板的作用、要求和种类3. 3.2钢筋的验收和存放 . 3.3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3.4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3.5混凝土的养护.4钢筋混凝土质量检验4.1对模板的检验. 4.2对钢筋的检验4.3对混凝土的检验主要参考文献:.1关于钢
2、筋混凝土的认识1.1基本概念混凝土是由水、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和剂等经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它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图a)。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图b)。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能力可以由四种途径得到:第一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第二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第三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也称咬合力
3、。第四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的存在可抵抗开裂处的拉力,应用广泛,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主要是:第一接触面上存在有粘结强度,能够传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受力;第二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第三混凝土可作为钢筋的保护层,防止钢筋的锈蚀,保证构件的耐久性。 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史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 莫尼埃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为此,莫尼埃常想:“有什么办法
4、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 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5、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
6、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2、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1.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
7、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钢筋,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 1.2
8、.1钢筋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蠕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起拉应力,在钢筋中会产生压应力。混凝土的徐变会在受压构件中引起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配,在受弯构件中引起挠度增大,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重分布等。混凝土的这些特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须加以考虑。 由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较低(约为0.15毫米/米)和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在使用荷载条件下构件的受拉区容易出现裂缝。为避免混凝土开裂和减小裂缝宽度,可采用预加应力的方法;对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力。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宽度在0.3毫米以内的裂缝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9、和耐久性。 在从4060C的温度范围内,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应用。当温度高于60C时,混凝土材料的内部结构会遭到损坏,其强度会有明显降低。当温度达到 200C时,混凝土强度降低3040。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宜在温度高于200C的条件下应用:当温度超过200C时,必须采用耐热混凝土。 2.2钢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因此必须根据工程性质、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合理选择原料的品种、质量和用量。要做到合理选择原材料,则首先必须了解组成材料的性质、作用原理和质量要求。混凝土是由水泥、水和粗、细集
10、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段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这种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可以浇筑成任意形状、不同强度、不同性能的建筑物,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混凝土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受温度、湿度变化而开裂、自重大等缺点。混凝土中水泥和水起胶结作用,集料起骨架填充作用。混凝土的组成和各材料的大致比例见下表。 混凝土的组成及各材料绝对体积比组成部分水泥水砂石子空气占混凝土总体积的(%)1015152020333548132235667813 此外,常在混凝土中加入各种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所以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的第五种组分,但用量一般只占水
11、泥质量的1%2%,最多不超过5%。2.2.1水泥 钢筋混凝土中一般使用硅酸盐水泥,根据我国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不掺加混合材料,全部用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为P;另一种是掺加不大于5%的粒化高炉矿渣或石灰石,与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为P。2.2.1.1硅酸盐水泥生产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两类。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等)只要提供CaO,粘土质原料主要提供二氧化硅、氧化铝以及氧化铁。有时两种原料化学组成
12、不能满足要求,还要加入少量校正原料等调整。生产硅酸盐水泥原料的化学组成列于表2-5 硅酸盐水泥生产原料的化学组成 表2-5氧化物名称化学成分常用缩写大致含量氧化钙CaOC6267氧化硅SiO2S1924氧化铝AL2O3A47氧化铁Fe2O3F252.2.1.2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 (1)把几种原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在磨机中磨成生料。(2)将制备好的生料入窖进行煅烧,至1450度左右生成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材料(3)为调节水泥的凝结速度,在烧成的熟料中加入3%左右的石膏共同磨细,即为硅酸盐水泥。因此,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概括起来为“两磨一烧”。2.2.1.3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
13、间是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所经历的时间,用min计。终凝时间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所经历的时间,用min计。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混凝土的施工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太短,将影响混凝土的拌合运输和浇灌;终凝时间太长,将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度。我国现行国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390min。2.2.2细集料 混凝土用细集料一般应采用粒径小于4.75mm的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清洁的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砂),也可采用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中含有妨碍水泥
14、硬化、或能降低集料与水泥石黏附性,以及能与水泥水化产物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称为有害杂质。砂中常含有的有害杂质,主要有泥土和泥块、云母、轻物质、硫酸盐和硫化物以及有机质等。混凝土中所用细集料也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坚固性。人工砂应进行压碎值测定,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进行坚固性试验,经五次循环后测其质量损失。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应是所配置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和节约水泥的目的。混凝土用砂的级配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01的规定划分为三个级配区,砂的级配应符合下表任何一个级配区所规定的级配范围。砂的分区级配范围级配区筛选尺寸(mm)9.54.752.361.180.60.30.1
15、5累计筛选(%)区010035565358571958010090区010025050107041927010090区01001502504016855510090注:实际颗粒级配与表列累计百分率相比,除4.75mm和0.6mm筛孔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2.2.3粗集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卵石(砾石)和碎石。卵石是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根据产源可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和山卵石。碎石是将大卵石破碎、筛分而得的,表面粗糙而带棱角,与水泥石黏结比较牢固。粗集料中常含有一些有害杂质,如泥土和泥块、云母、轻物质、硫酸盐和硫化物以及有机质等,它们的危
16、害作用与在细集料中相同。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以减少空隙率,增强密实性,从而可以节约水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强度。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粒级与单粒级配合使用。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实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很可采用单粒级。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级配情况序号粒径(mm)筛孔尺寸(mm)2.364.759.5161926.531.537.553637590累计筛余(按质量计,%)连续粒级15109510080100015025169510085100306001035209510090100408001004525951009010030700505531.59
17、5100901007090154505065409510070903065050单粒级110209510085100015021631.5951008510001003204095100801000100431.563951007510045750100540809510070100306001002.3钢筋混凝土的分类及强度划分2.3.1按密度分类 混凝土按密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 重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大于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高密度集料(如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或同时采用重水泥(如钡水泥、锶水泥等)制成的混凝土。因为它主要用作核能工程的辐射屏蔽结构材料,又称为防辐射混凝土。
18、 普通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为20002600kg的混凝土,通常是以常用水泥为胶凝材料,且以天然砂、石为集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它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 轻混凝土:它是指干密度小于1950ks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陶粒等轻质多孔的集料,或者不用集料而掺人加气剂或泡沫剂等而形成多孔结构的混凝土。2.3.2按用途分类 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洋混凝土、道路混凝上、防水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2.3.3按强度等级分类 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分为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及超高强混凝土等。2.3.4根
19、据最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分为14个等级,它们是: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而以前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分为12个等级,它们是: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现在采用商品混凝土,C7.5和C10已经不拌制,这两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小型混凝土搅拌机搅拌,还是可以的。2.4钢筋混凝土的用途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
20、域。 钢筋混凝土结构(a)钢筋混凝土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巨型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所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 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3.1模板的作用、要求和种类3 3.1.1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架和紧固件三个部分。模板又称模型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 3.1.2支承模板及承受作用在模板上的荷载的结构(如支柱、桁架等)均称为支架。 3.1.3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3.1.4模板及其支架
21、的要求: 第一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第二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第三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等工艺要求; 第四接缝严密,不得漏浆。3.1.5模板及其支架的分类: 第一按其所用的材料不同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钢竹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等; 第二按其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分为基础模板、柱模板、楼板模板、墙模板、壳模板和烟囱模板等; 第三按其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模板、定型模板、工具式模板、滑升模板、胎模等。图c所示为施工现场不同构件的模板制作实例。 3.2模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钢筋混凝土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