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钱家营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doc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钱家营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钱家营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doc(1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况11.1.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11.1.2地形地貌21.1.3矿区的气候条件21.1.4河流水系31.1.5水源与电源31.2井田地质特征51.2.1井田地质概况51.2.2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51.2.3井田内各主要构造块段的划分51.2.4岩浆岩91.2.5水文地质111.3煤层赋存条件与特征121.3.1煤层的结构、厚度和一般特征121.3.2煤质变化151.3.3瓦斯162 井田境界和储量172.1井田境界172.2矿井工业储量172.2.1储量计算的步骤172.2.2工业储量计算182.3矿井可采储量202.3.1安全煤柱202.3
2、.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212.3.3矿井可采储量23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3.1矿井工作制度23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243.2.2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254 井田开拓264.1井田开拓的方案264.1.1工业场地位置、形式和面积304.1.2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304.1.3大巷布置304.2开拓方案314.2.1开拓方案的提出314.3矿井基本巷道424.3.1井筒424.3.2井底车场及硐室454.3.3井底车场铺轨494.3.4主要开拓巷道505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555.1煤层的地质特征555.1.1煤层埋藏条
3、件555.1.2煤质与地质情况555.2采区巷道布置及系统565.2.1确定采区走向长度565.2.2煤柱尺寸的确定575.2.3确定采区巷道布置与参数的确定575.2.4采区上山布置585.2.5联络巷道的布置595.2.6生产系统595.2.7采区内巷道掘进方法605.2.8采区各种主要巷道的断面和支护方式615.2.9确定采区采出率与工作面生产能力655.3采区车场选型设计665.3.1采区车场的的定义665.3.2采区车场的作用665.3.2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665.3.4采区主要硐室686采煤方法716.1采煤工艺方式716.1.1采煤方法71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726.1.
4、3工作面主要参数的确定736.1.4采煤工艺及控顶设计746.1.5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776.1.6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796.1.7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806.2回采巷道布置82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826.2.2回采巷道参数827 井下运输867.1概述867.2采区运输设备选择867.2.1采区运煤设备的选择867.2.2采区辅助运输设备的选择88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887.3.1主要运输大巷运输设备88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898 矿井提升908.1概述908.2主副井提升908.2.1提升方式908.2.2主井提升908.2.3副井提升设备选型929 矿井通风939.1
5、矿井通风系统选择939.1.1矿井概况939.1.2通风方法的确定939.1.3确定矿井的通风方式949.1.4采区通风959.1.5工作面通风系统969.1.6矿井通风网络979.1.7通风系统立体图与网络图989.2矿井所需风量1029.2.1回采面所需风量的计算1029.2.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1039.2.3硐室需风量1059.2.4其它巷道所需风量Qd1069.2.5矿井总风量及其分配1069.3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1079.3.1矿井通风阻力1079.3.2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1119.4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1129.4.1矿井自然风压1129.4.2主要通风机选型1139.4
6、.3电动机选型1169.4.4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及要求1179.5防止特殊灾害时期的安全措施118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19专题部分 矿井安全防护分析与应用1221.矿井含水井田概况1222 煤层顶板主要的含水地层1223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244 煤层顶板水的防治方法1255 煤矿突水系统分析1286 矿井防水闸门的施工管理1387 带压矿井应急排水系统和防水闸门1408 矿井排水的处理与利用1439 结束语145翻译部分Research on support bearing and top coal stability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7、 face in deep mine148深部综放开采顶煤稳定性与支架承载研究154一般部分 毕业设计 第38页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1.1.1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位置钱家营矿业分公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家营镇,地理坐标为北3933东经11828。位于华北平原,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没有高山及丘陵。井田范围内有北阳庄、林子里、小屯、钱家营等村庄,井田西南有工人家属居住区,距工业广场约3千米。矿区内有铁路与京山线古冶车站和林西矿业有限公司接轨,铁路交通方便有公路干线通过井田,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属京、津、唐三角区,距北京、天津均为100km。见钱家营矿交通线路图,如下图11
8、.1.2地形地貌本地区地势平坦,井田范围内全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势低平,东北高,而西南低,标高介于726m之间,地形坡度1/1000。东部于新古河道两侧有高度13m呈北东南西向排列的小型沙丘。1.1.3矿区的气候条件矿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东风和西风交替出现,气候干燥少雨;夏、秋两季东南和南风常由海面带来潮湿空气,使矿区多雨;冬季因受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冷气压影响多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矿区内由11月至翌年3月为冻结期,冻结深度为1.0至1.5m,最高气温在零上27至37,最低气温在-29至-34,全年气温平均为零上2.0,年降水量为370mm至631mm,全年主导风向多为西北、东南,风力3
9、至4级。根据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1991年5月31日提供的钱家营矿区地震基本烈度评定报告 ,钱家营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1.1.4河流水系井田内有沙河、老牛河。沙河发源于迁安城西好树屯,汇集清凉山东麓一带山地之水向南流去,过巍峰山凤凰山间的山谷,进入开平煤田。蜿蜒于唐家庄矿业有限公司,流经吕家坨矿业公司与范各庄矿业之间,回折而向西南,穿过钱家营、宋家营、小集镇,而泄入苇泊洼地内。1.1.5水源与电源1) 矿井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矿井供水现状矿井供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部分。生活用水主要分为工业广场生活用水和工房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分为井下生产用水和地面生产用水。工业广场生活用水主
10、要取自冲积层中部卵砾石承压含水层,部分取自净化矿井水(主要用于洗澡用水),到目前为止,工业广场共施工冲积层水源井14口,正在使用的有5口,其余均已报废,可供水量为2.8-3.5m3/min,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工房区生活用水取自冲积层中部以及底部卵砾石承压含水层。工房区已累计施工水源井10口,正在使用的有3口,其余水井均已报废(包括3口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水源井),供水量为3.3m3/min。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井下生产用水取自冲积层底部卵砾石含水层以及矿坑水,矿井为井下生产供水在东风井工业广场先后施工水源井7口,正在使用的只有一口,其余均已报废,供水能力为0.
11、6-0.7m3/min,水质良好。另外,东风井井筒涌水和-300水平回风大巷涌水中的一部分(约0.5m3/min),西风井筒及井底车场涌水(0.3m3/min),以及-600水平东西大巷涌水的部分(约0.5m3/min)均被用作生产使用,总供水能力达约2.0m3/min。地面生产用水主要取自净化矿坑水,主要供洗煤厂、营运科、供应科、以及服务公司等单位使用。见下表一,矿井总的用水情况矿井总的用水情况 表一用途地点取水层位供水能力(m3/min)目前供水量(m3/min)水质情况生活用水工房区冲积层3.33.83.0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工业广场冲积层2.83.52.0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矿坑水5.01
12、.52.0水质一般生产用水地 面矿坑水4.8或更大0.50.6水质一般井 下冲积层0.60.70.6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矿坑水1.30.30.4水质一般2. 矿井供水中存在的问题矿井供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水源井成井质量低,使用寿命短,建矿以来矿井共施工水源井31口,仍在使用的仅有9口,水井涌砂量大,平均使用寿命只有23年。二 矿井供水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三 浪废现象严重。四是用水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如矿坑水的利用问题,井下生产用水问题,锅炉用水问题等。分割法国风格2)矿井供水设想目前矿区供水能力可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预计近十年内矿区用水量不会有大的变化。总的来说,矿区生活饮用
13、水必须取自第四系冲积层,矿坑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加以利用。必须根据水井使用寿命定期补充打新的水井,或采用先进工艺处理恢复已报废的水井。使矿井供水能力始终满足矿区生产、生活需求。3)矿坑水利用目前矿井已建成矿坑水处理厂,可对矿井水进行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目前对矿井对矿坑水全部进行一级处理,进行二级处理的矿井水约2.03.0m3/min,主要供洗澡以及地面生产使用。矿井水中剩余部分全部排入老牛河。矿区中央变电站的电源线共计四趟,其中2趟电网是吕家坨变电站35KV输电线,接矿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另外2趟是开滦林西电厂35KV输电线,经过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4)电源配置矿区中央变电站的电源
14、线共计四趟,其中2趟电网是吕家坨变电站35KV输电线,接矿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另外2趟是开滦林西电厂35KV输电线,经过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进入本矿区中央变电站的电源线共计四趟,其中2趟电网是吕家坨变电站35KV输电线,接矿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另外2趟是开滦林西电厂35KV输电线,经过中央变电站馈送至一水平。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概况钱家营井田位于开平煤田之开平向斜的东南翼,开平煤田位于燕山南麓,受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是一个北东向的大型复式含煤向斜构造。它包括了开平向斜、车轴山向斜、荆各庄向斜和西缸窑向斜四个含煤构造。开平向斜为一大型不对称向斜构造,轴向在南部为北东4
15、0,到北部古冶以东逐渐转成近东西向,其西北翼地层陡立至倒转,东南翼地层平缓而多褶曲,自北而南有杜军庄背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背斜、高各庄向斜、李辛庄向斜、刘唐保背斜和深港向斜等褶曲,它们的轴向都与主向斜斜交,构成了“边幕式”褶曲。1.2.2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1)钱家营井田东端为毕各庄向斜西翼和小张各庄向斜西翼,向西依次为南阳庄背斜、高各庄向斜,再向西逐渐过渡到井田中部的单斜区,此单斜构造向西南延展约12公里,又开始出现褶曲,自东向西依次为李辛庄向斜、刘唐保背斜。井田西端为深港向斜东翼。2)井田内褶曲线性排列明显,如南阳庄背斜,延展长度达7公里,长宽比为3:1。各褶曲轴向
16、都与主向斜轴(开平向斜)斜交。褶曲多呈不对称状:背斜东南翼倾角较大,一般20左右;西北翼倾角平缓,一般10左右;向斜则相反,东南翼倾角缓,西北翼倾角大。3)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断裂为辅,断层以倾向或斜交为主,且大中型断层多伴生在褶曲轴部和褶曲区与单斜区过渡带。1.2.3井田内各主要构造块段的划分钱家营井田位于开平煤田东南翼的西南段,煤系地层的时代属于石炭系上统和二迭系下统。基盘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煤系地层总厚度约为500米。含煤十几层,煤层总厚达19.79米,含煤系数3.96%,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现由老至新,从煤系的基盘奥陶系中统描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
17、2):本组为岩性单调、质纯的碳酸盐相沉积。以厚层状,灰褐淡玖瑰色豹皮状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和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后者多赋存在本组地层的上部。井田内共四个钻孔揭露了该层,最厚达95.53米。根据岩芯观察其顶部大约40米以浅部分属古风化壳,最顶部约20米风化程度甚强,常具黄褐色斑状杂色,向下逐渐减弱。裂隙中见有浅灰杂色铝土岩充填,系属石炭系中统G层铝土岩沿裂隙填入的堆积物。本组厚度约300米。2.石炭系(C):分上、中两统,下统缺失。下界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顶面,两者呈假整合接触。上界为煤11顶板一含海相动物化石之细粉砂岩顶面。与上复的二迭系呈整合接触。总厚一般约200米。1)石炭系中统一唐山组
18、(C2):直接复于奥陶系灰岩之上。上界为唐山石灰岩(K3)顶面。一般约60米。本统地层以紫、绿灰色的粘土岩和浅灰色粉砂岩为主,仅上部可见细砂岩。本统下部厚约26米为滨海环境的湖泊相碎屑岩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海相薄层碳酸盐和过渡相的交替沉积。形成一个逐渐递进的相序。本统标志性岩层自下而上有G层铝土岩和三个薄层灰岩。2)石炭系上统(C3):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开平组,上组称赵各庄组。上组是重要的含煤地层。本统一般厚约135米。3.二迭系下统(P1):下界以煤11顶板之粉砂岩顶面,与赵各庄组呈整合接触。上界A层铝土质粘土岩顶面,部分地区有冲刷面。本统地层一般厚约300米,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大苗庄组;上
19、组称唐家庄组。其大苗庄组是主要含煤地层。1)大苗庄组(P11 ):上界为煤5顶板的中、细粒砂岩底面。此间为一古河床的冲刷面,常使煤5遭受剥蚀的迹象。如林88孔煤5厚度为0米,钱34厚0.11米。本组厚约70米。本组地层为过渡相粘土岩和陆相碎屑岩的交替沉积。大陆冲积相己开始出现。含煤六层,即煤9、煤8、煤7、煤 、煤6和煤5。其中煤7和煤9厚度较大,为层位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标志层:煤6顶板粉砂岩:深灰一黑灰色。致密,质地均一。具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化石。含黄铁矿散晶及褐灰色泥质或菱铁质结核。层位稳定。2)唐家庄组(P11 ):下界为煤5顶部的中、细砂岩底面,与下伏大苗庄组呈冲刷接触,上界为A层铝土
20、质粘土岩顶面。一般厚度220米左右。井田内局部受剥蚀。本组地层属陆相堆积,河流活动极为活跃,除了在河流期交替的短暂时期有一些滞水盆地湖相的粉砂质和泥质沉积物外,很少见有典型湖泊相的沉积物。岩性以粗碎屑砂质岩类占绝对优势。由于地壳逐渐趋向隆起,河流活跃,迁徙频繁,已不利于煤层堆积。本组地层大致可分三段。每一岩段由河床相粗碎屑物起到滞水盆地(湖)细碎屑物止,反映了三次河流活动的大周期。4.二迭系上统(P2):分上下两组。下组称古冶组,上组称洼里组。本统厚度大于722米。1)古冶组:下界为A层铝土岩顶面,呈冲刷接触。上界为淡黄色底砾岩底面。亦是冲刷接触。一般厚约430米。本组属纯陆相沉积。岩性以灰白
21、、紫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间夹紫色粉砂岩和粘土岩。砂岩成份单一。泥硅质或硅质胶结。粉砂岩或粘土岩多呈团块状构造。有时含褐铁矿结核。本组中部含一层铁质粘土岩(A 层),是全区主要标志层之一。该层下约4050米处粗砂岩中有同心环状层理(称李泽岗格同心环)。再下是厚层的硅质中、粗砂岩。分选性甚好。质地坚硬,俗称“磨石砂岩”。厚度一般在10米以上。本组下部的粉砂岩中,常含羊齿及苛达树等化石。2)洼里组:下界为底砾岩底面,上界不清,厚度大于500米。井田内钱12孔所见287米。与古冶组呈冲刷接触。本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粉砂岩间夹细砂岩,有时夹中砂岩和粘土岩。组成细带状构造。底部为暗紫色或灰绿杂色砾
22、岩,有时相变为中粗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燧石、紫色岩屑。分选不良。泥硅质胶结。本组属陆相沉积。显示由河床相粗碎屑物湖滨波浪带或浅湖相细碎屑沉积特征。5新生界复盖层(第三、第四):本界地层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度由北部钱47孔的82米往西南逐渐增厚,至钱84孔达800米,平均每公里厚度递增42米。等厚线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井田西南部大致以钱73钱88钱98诸孔联线为界,此线以南,复盖层厚度均超过600米,经部分取芯鉴定,下部似有第三系沉积物,其岩性为灰绿黄绿色半固结状的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曾送样于省公司化验室鉴定,岩样为细砂岩故未发现孢粉,无法确定其时代,暂划入新生界复盖层。本界地层由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套图纸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滦钱家营矿2.4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开滦 钱家营矿 2.4 Mta 设计 全套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