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鸦片战争.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2课鸦片战争西安市都邑区第八中学聂忠凯教学目标1.课标: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括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目标通过中英两国战前情况的比较,强化时空观念,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通过相关史料展示和设问,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回答问题,学会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教材分析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近代
2、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了。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虎门销烟”,讲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起因、经过和后果,其中包括洋务运动的发生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学情分析惠安中学的高一学生高中录取分数是鄂邑区高中的第一批次,属于学习主动性强,爱思考的好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鸦片战争,高中阶段侧重于对鸦片战争背景、影响的理性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分析史料,层层剖析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爆发背景处理方法:分析材料,设计问题,实现鸦片战争背景的突破。难
3、点: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反思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史料,联系现实,学会理性的对待中国近代史。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导入:“东亚病夫丧权辱国这些不光彩的字眼铺满了整部中国近代史,对此我们已经习惯了躲避、埋怨或指责。他在书中总结出了“三妇心态,”有些人觉得我们冤,都是列强的错,此谓怨妇:我们打,打不过便无理取闹地撒泼,此谓泼妇:当然也免不了一部分人迷信并渴望被殖民,此谓情妇。”他认为,怨妇和泼妇心态比较主流,情妇心态占了一小部分。一一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国致公出版社问题: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看待中国近代史?理性的态度正视。既要批判列强的侵略,也要反思我们当时存在的种种
4、问题。【设计意图】由于这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阐明对待中国近代史的正确态度,很有必要。第12课鸦片战争一、你们觉得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为什么会爆发战争?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通过以下材料寻找答案。材料一:若无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材料二: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又是及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问题: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迫切要求
5、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三:周边地区的各国君主,纷纷臣属于中国,向清王朝纳贡。至于藩属国以外的国家,包括西方各国,清王朝一般皆视为“化外蛮夷之邦”,在官方文书中蔑称为“夷”。因此,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有存在。材料四:那时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别,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回到澳门去过冬。外商到广州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武器。一一摘自蒋廷皴中国近代史问题:结合课本第50页第1段,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清朝的“天朝上国”观念与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西交往。材料五
6、:到18世纪末,英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喝上一两杯茶。夏日里,经常可以在某个胡同看到乞丐端着杯子在喝茶,修路工人在喝茶,赶灰渣车的车夫在喝茶,还可以看到晒干草的工人在卖茶。一一摘自【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瓶子里的历史材料六: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一一米,最好的饮料一一茶,以及最好的衣着一一棉、丝和皮毛。既然有这些大宗物产及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外地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一一摘自炎明浙江鸦片战争史料问题:根据材料五、六,以及课本第50页第2段,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格局如何?英国如何解决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七
7、:在18281836年间,英国人在广州获取了3790万元的白银。19世纪30年代中后期,每年约有400万一一500万的白银流出,材料八: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宣称:“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试问天良何在?”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责令在广州的外国商人在三天之内呈缴所有的鸦片。一一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问题:根据材料七、八以及课本第50页第3、4、5段,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清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导致严重财政危机。清政府命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材料九:鸦片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
8、、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一一2000,中国的奋斗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直接原因)【设计意图】运用新材料,结合课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从世界大势的背景下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
9、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二、这场战争中国有取胜的可能吗?材料一:清军的鸟枪与英军的枪支比较表型制枪长弹丸重量射程射速中方鸟枪(前装滑膛火绳枪)2.01米弹丸1钱火药3钱(1钱等于3.125克。)100米1至2发每分钟英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1.16米35克200米2至3发每分钟方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1.42米53克300米3至4发每分钟一一整理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问题:根据表格概括指出清军枪支与英军相比存在的差距,并指出这种“差距”反映的本质问题。根据材料一,中英枪支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枪支枪身长,操作不便;弹丸
10、小,杀伤力弱:射程短、射速慢,机动性差;无枪刺装置,不利于近身作战。这种“差距”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冶炼、铸造技术的提高,而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传统工场手工业落后,反映的是双方科技(生产力)的巨大差距。材料二: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839年7月9日,九龙炮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紧接着9月17日的穿鼻海战。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经附
11、近海艇捞获夷帽二十一顶,内两项据通事认系夷官所戴,并获夷履等件,其随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数计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但英方对于穿鼻海战记录,整个战斗持续了半小时,英方参战人员有3人负伤。据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各级官员上报的夷兵”被清军“击毙”的数目至少高于实际数目十倍以上。作家麦天枢在昨天一一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一书中这样写道:从这些虚假的数字看,“整个英国舰队就应该溃不成军、难以为继了。”一一赵健伟林则徐如此做忠臣问题:清朝官员为什么向皇帝撒谎?一方面是由于通讯不发达,公文来往时间较长,为免于皇帝斥责,官员认为问题的糟糕是暂时的,他们有更多时间来解决;另一方面是
12、文化上的差异,道光帝的“天下”主义观,让他不怎么愿意把像英国那么遥远、那么小的国家当做对手,所以也不怎么去求证官员撤的谎。材料四: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一一林则徐集奏稿材料五:清军主帅杨芳看到夷炮威力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传令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一摘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问题:材料四、五反映了清军统帅的什么问题?反映了清军统帅愚昧无知、思想落后。问题的根源是清政府长期地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设计意图】从鸦片战争中
13、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从武器、观念等方面寻找中英的巨大差距,认识失败的必然性,能够依托史料,进行历史解释。三、这些条约不平等在何处?材料一: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对此,孟森先生评价道:”此为当时英人所梦想不到英所未请,中国强予之。”一周英杰拱手出让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中方为什么把领事裁判权送给英国人?说明了什么?因为清政府是抱着怕惹麻烦的心态,最好大家互不接触、保持距离。清政府没有觉得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伤害,说明当时政府官员根本没有主权国家的观念。材料二: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
14、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南京条约材料三: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虎门条约问题:结合课本第51页第7、8段,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哪些权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材料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材料三: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贸易主权。【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典型的三则材料,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清政府不具备现代国家意识,而白白丧失的权益。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四、战争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材料一:议和之后,都门仍更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一一摘
15、自林则徐软尘私议材料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迫使皇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一摘自基辛格论中国问题: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思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士大夫阶层并未吸取失败教训I,依然停留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材料三: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介绍了西方各国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这本书到达日本,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维新思想家利用海
16、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一一摘自魏启敏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问题:根据材料三,一本书的两种境遇说明了什么问题?日本在1853年之后,积极从战败中吸取教训,奋发图强,最终完成“明治维新”,迈入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设计意图】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事件,体会鸦片战争所体现的中英文明的差异和冲突,多来自于缺乏沟通和理解。五、后来,清政府觉醒了吗?“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年末,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了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J
17、一一蒋廷赧中国近代史【设计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是本节课重点,只需要提及一下,引导学生课堂之外自学。【课堂小结】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此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发现新收获。板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你们觉得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这场战争中国有取胜的可能吗?这些条约不平等在何处?战争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后来,清政府觉醒了吗?第12课鸦片战争说课稿西安市鄂邑区第八中学聂忠凯说教材本节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第1课,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第一节课,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了。在讲授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反思时,注意将历史五大核心
18、素养渗透进去。介绍鸦片战争背景时,通过史料的设问,实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通过中英背景对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分析鸦片战争影响时,学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评价。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的背景,通过史料分析进行层层分析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反思,通过展示历史细节,实现思维的提升。说教法从本课的课标出发,特别难理解的采用讲授法、鸦片战争背景及反思采用讨论法、大部分内容采用材料学习法。采用电子白板。说学法通过史料的展示,采取个别提问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设问,形成认识。说教学程序导入试图贯穿一种理性看待中国近代史
19、的方法。然后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你们觉得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这场战争中国有取胜的可能吗?这些条约不平等在何处?战争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后来,清政府觉醒了吗?“采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问,让学生身临其境,不得不思考。消除这节课是旧课这样的困惑。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新收获。说板书第12课鸦片战争你们觉得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这场战争中国有取胜的可能吗?这些条约不平等在何处?战争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后来,清政府觉醒了吗?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教学设计中五个部分的标题,引发学生思考,强调重难点内容。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反思西安市都邑区第八中学聂忠凯本节课是公开课,是第二遍上,为了避免重复课本,课堂枯燥乏味,决定采用新的形式,展示材料,设计问题,展示细节,形成认识。做到了多讲一些史实,少说一些结论。采用适合学生口吻的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突出了重难点。特别注意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这节课密切相关的素养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材料展示过多,时间紧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涉及的较少。图片、视频、音频材料展示较少,学生容易疲惫。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