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_T26—2024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docx
《YJ_T26—2024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J_T26—2024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 13.200CCS A90YJ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行业标准YJ/T262024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EmergencyshelterAllocationoffacilities9equipmentandsupplies2024-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35功能设置与配置要求35.1 功能设置35.2 配置要求46分级分类配置要求76.1 分级配置76.2 分类配置8附录A(资料性)紧急、短期、长期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参考清单10附录B(资料性)紧急、短期、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物资配置参考清单13参考文
2、献1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业务管理、政策法规司统筹管理。本文件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zTC307)技术归口及咨询。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北京科技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
3、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倩、高玉峰、秦挺鑫、高玉坤、王丹丹、李湖生、白春华、杨昆、李海鹏、范华、张孝奎、买莹、李志强、刘军、潘志新、王皖、屈莹、黄志安、刘珏、许萌君、张超、李晓丽、赵刚、胡艺杰、陈鹏帅、赵雨霄、刘伟。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配置的总体要求、功能设置与配置要求、分级分类配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应急避难场所新建、改造、指定和管护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MH501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1.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2 1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新建、改造和指定的用于应急避难人员安置的具有一定生活服务保障功能的安全场所。注:包括防疫防空与防灾融合共建共用的方舱医院和人防掩蔽场所、人防疏散基地等。1.3紧急避难场所urgentemergencyshelter用于向一定服务范围内应急避难人员提供紧急避
5、险,并具备符合应急避难功能基本配置要求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紧急避难场所也是应急避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其他类型避难场所的过渡性场所。1.4短期避难场所short-termemergencyshelter用于向一定服务范围内应急避难人员提供紧急避险和2天14天避难安置及集中救助,并具备符合应急避难功能配置要求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应急避难场所(3.1)o1.5长期避难场所long-termemergencyshelter用于向一定服务范围内应急避难人员提供紧急避险和15天及以上避难安置及集中救助,并具备符合应急避难功能配置要求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应急避难场所(3.1)o
6、1.6室内型避难场所indooremergencyshelter利用室内公共建筑或场地空间建设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紧急避难场所(3.2)、短期避难场所(3.3)和长期避难场所4)。注:包括室内室外兼具型避难场所。1.7室外型避难场所outdremergencyshelter利用室外开敞式公共场地空间和文化体育教育设施等建设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紧急避难场所(3.2)、短期避难场所(3.3),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的长期避难场所(3.4)1.8综合性避难场所multi-functionalemergencyshelter统筹多种灾害、事故,或兼顾防疫防空等其他相关领域应急避难资源融合共建的紧急避难场所(3.
7、2)、短期避难场所(3.3)和长期避难场所(3.4)。1.9单一性避难场所single-functionaletoergencyshelter针对单一避难种类建设的紧急避难场所(3.2)、短期避难场所(3.3)以及必要的长期避难场所(3.4)1.10特定避难场所special-functionalemergencyshelter根据防毒、防爆、防辐射等特定应急避难功能需要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1)。1.11省级避难场所provincialemergencyshelter由省级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省级或市级或县级建设、管护和使用,主要用于本省级行政区域或周边省份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事件时
8、,为本地区及跨省份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主要包括赚地区的室内型、综合性的短期避难场所和长期避难场所。1.12 11市级避难场所municipalemergencyshelter由市级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市级或县级或乡镇(街道)级建设、管护和使用,主要用于本市级行政区域或相邻市级行政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事件时,为本地区及跨本市级行政区域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主要包括城镇地区的室内型或室外型、综合性或单T生的短期避难场所和长期避难场所。1.13 12县皴避难场所countyemergencyshelter由县级统筹规划
9、建设和管理,县级或乡镇(街道)级或村(社区)建设、管护和使用,主要用于本县级行政区域或相邻县级行政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事件时,为本地区及跨本县级行政区域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主要包括城镇和乡村地区的室内型或室外型、综合性或单一性的紧急避难场所、短期避难场所和长期避难场所。3.13乡镇(街道)级避难场所township(subdistrictEmergencyshelter由乡镇(街道)级或县级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乡镇(街道)级或村(社区)建设、管护和使用,主要用于本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域或相邻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
10、事件时,为本地区及跨本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域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主要包括城镇和乡村地区的室内型或室外型、综合性的紧急避难场所、短期避难场所和长期避难场所。1.14 14村(社区)级避难场所Vinage(CommUnity)emergencyshelter由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级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村(社区)建设、管护和使用,主要用于本村(社区)或周边地区发生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事件时,为本村(社区)及周边村(社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的应急避难场所(3.1)。注:主要包括乡村地区的室内型或室外型、综合性的紧急避难场所和短期避难场所.3.15应急
11、设施emergencyfacility应急避难场所(3.1)配置的,用于服务保障应急避难的建筑或者部件、系统。注:应急设施通常不(可)移动。3.16应急设备emergencyequipment应急避难场所(3.1)配置的,用于服务保障应急避难某一具体功能的独立装置或工具。注:应急设备通常可移动。3.17应急物资emergencysupplies通过实物或协议储备用于保障应急避难人员基本生活、医疗救治等必要的食品、饮用水、生活用品、工具、卫生药品和器械等的总称。4总体要求4.1坚持“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按需配置、系统配套、平急(疫/战)结合”的原则,与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防灾、防疫、防空等应急
12、避难资源共建共用的要求相适应,保障应急避难人员安全健康,高质量配置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满足新建、改造、指定和管护使用的要求。4.2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及物资主要根据其应具备的功能进行配置,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筑与场地等基本条件,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舒适度和便利性。4.3 室内型避难场所应结合室内环境及建筑等特点,根据宿住、通风、消防、通信、疏散通道等功能需要,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及物资。4.4 室外型避难场所应结合室外环境及场地等特点,根据供电、供水、通信、厕所、设防、保暖等功能需要,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及物资。4.5 综合性避难场所宜考
13、虑多灾种或防灾、防疫、防空功能兼用等需求,配置满足多灾种、多功能用途需要的设施设备及物资。4.6 单一性避难场所宜考虑满足单灾种应急避难或单项用途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物资。4.7 特定避难场所按其特定功能需求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及物资。4.8 省级、市级、县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避难场所除了根据避难场所类型、功能区设置和功能需求等配置基本设施设备及物资,还应满足体现分级管护和应急避难服务保障的需要。4.9 物资配置宜采用避难场所自身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救灾物资调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对于不宜大量存储和不易长期保存的物资,主要通过协议储备和救灾物资调配相结合的方式满足需要。5功能设置与配要
14、求1.1 功能设避难场所根据规划和功能设计,应设置满足应急避难需求的必要功能区,选择应急集散、应急宿住、指挥管理、医疗救治、防疫隔离、物资储备、餐饮服务、清洁盥洗、垃圾储运、文体活动、临时教学、公共服务、应急停车、直升机起降、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排污、应急消防、应急通风、应急供暖、应急通道、安全保卫、抢修抢建、无障碍、标志标识等中的相应设施设备及物资进行配置。1.2 配要求5. 2.1应急集散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集中避险和疏散转移等应急集散功能,设置相应的建筑与场地等设施,配置桌椅板凳、饮用水、方便食品等设备及物资。6. 2.2应急宿住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应急宿住功能,设置用于宿住的建筑与场地
15、、降温或供取暖等设施,配置帐篷、床、被褥、睡袋、防潮垫等设备及物资。7. 2.3指挥管理为应急指挥和管理人员提供指挥管理的功能,设置办公室、中控室、通信、信息发布等设施,配置办公桌椅、计算机、广播、视频监控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广播系统应覆盖整个避难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应覆盖避难场所内的主要通道:b)应急通信应覆盖主要功能区,保障应急联络:c)信息发布设施设备宜采用信息发布栏、电子显示屏等。5.2.4医疗救治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医疗救治的功能,设置临时医疗点或固定医疗室等设施,配置医疗器械、药品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医疗点或医疗室宜设置在避难场所
16、内或场所周边,宜附设单独的供水点、开水间、公共卫生间和垃圾收集设施:b)有条件的避难场所应单独设置医护人员卫生间和淋浴设施,5.25防疫隔离为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防疫隔离功能,设置防疫隔离点或隔离室等设施,配置卫生防疫、消杀防护等设备及物资。5.2.6物资储备实现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功能,设置物资储备库或分发点等设施,配置储备货架、搬运设备、物资存储与分发用具等设备及物资,采取实物或协议储备方式存储避难场所其他功能所必需的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食品储存宜按照每人每日500g900g食品的标准进行储备;b)医疗药品、器材宜按照2舟受伤者比率的需求量进行储备。5. 2.7餐饮服务
17、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餐饮服务功能,设置厨房、就餐区、炉灶、烹饪等设施,配置餐桌椅、洗消设备、加工设备、保鲜设备、餐车、食品、餐饮用具等设备及物资。6. 2.8清洁盥洗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清洁盥洗功能,设置盥洗室、淋浴房、固定(含暗坑式)或活动厕所等设施,配置洗漱用品、厕所清扫用具、卫生用品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固定(含暗坑式)厕所应具备冲水功能,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b) 活动厕所可结合当地救灾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实物储备或协议储备;c) 男女厕所坑位数量比例应按1;2确定,厕位数量宜不小于可容纳避难人数的2%;d) 室内厕所宜设在避难场所排风口附近,室外厕所宜位于应急
18、宿住区域下风向30m5Om.5. 2.9垃圾储运实现避难场所垃圾临时存储和转运功能,设置固定垃圾站、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车等设施,配置垃圾清扫工具、垃圾袋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室外型场所的垃圾储运设施应位于应急宿住区下风向,并与应急宿住区保持8m以上距离;b)应急功能区出入口或附近宜设置垃圾箱,医疗救治区宜单独设置应急垃圾储运设施。5. 2.10文体活动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功能,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或活动场地等设施,配置报刊架、健身器材、文娱设备、电视机等设备,并根据配套服务保障需要配置图书、报刊、杂志、棋牌等物资。6. 2.11临时教学为避难学生提供临时
19、教学服务功能,设置用于教学活动的临时教室或临时场地等设施,配置课桌椅、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并根据配套服务保障需要配置教具、教材、文具等物资。7. 2.12公共服务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公共服务功能,设置售货站、母婴室、老人照料间、心理抚慰室、洗衣房、开水间、宠物安置点等设施,配置售货架、洗衣机、热水器等设备,并根据配套服务保障需要配置相关用品等物资。8. 2.13应急停车实现避难场所应急车辆停放功能,设置车辆停放场地、充电桩、停车棚、交通管理等设施,配置出入口控制、交通管理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车辆停放场地的设置宜利用避难场所内原有的停车位,也可利用避难场所周边
20、50Om范围内的停车场、停车位;b) 车辆停放不应影响救灾车辆的通行。5. 2.14直升机起降实现避难场所直升机起降功能,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空旷平坦场地、停机坪等设施,配置相关设备及物资,停机坪设置应符合MH5013的相应要求,6. 2.15应急供电实现避难场所应急供电功能,设置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等设施,配置固定式或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充电器、充电宝、柴油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采用固定式柴油发电机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房且应符合GB55037的相关规定,柴油发电机宜安装在配电房附近,应远离人员宿住区、指挥区、医疗区、出入口;b) 采用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时,
21、可不设置柴油发电机房,但应在发电机工作点配置灭火器材,预留接地端子;c) 应急供电应首先满足避难场所内关键负荷用电需求:d) 供、发电设施应采取防触电、防雷击保护设施。5.2.16应急供水实现避难场所应急供水功能,设置2种或2种以上的应急供水等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供水管网、应急储水池、应急水井等,并根据需求配置应急水箱、净(滤)水器、供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设备及物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应急储水设施设备的储水量应不低于3天饮用水和基本生活用水的水量之和,饮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b) 应按照每250人至少设置1处取水点,每100人至少设置1个水龙头。5.2.17应急排污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J_T26 2024 应急 避难 场所 设施 设备 物资 配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