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党课讲稿8篇汇编.docx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党课讲稿8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党课讲稿8篇汇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材料、党课讲稿8篇汇编篇一,共八篇XX县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打造全域美丽的海岛大花园,推动渔农业全面升级、渔农村全面进步、渔农民全面发展。2021年全县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4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L43J,荣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县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突出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坚持产业富民导向,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渔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激活渔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各村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休闲渔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成功打造岱西双合、衢山凉峙、岱东沙洋等特色乡村,建成A级景区村55个。比如,高亭江南村依托渔业渔船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组团开展线上海鲜销售,2021年销售收入超400万元,带动江南村20多户村民就业。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出台关于推进海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五年行动,支持组建强村公司,因地制宜实施飞地抱团、项目牵引、资源盘活等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今年上半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
3、入6171万,增长10.6虬稳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累计盘活闲置农房950户,渔农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扎实开展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衢山镇皇坟村改革试点获得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三是全力提高渔农民收入。多渠道增加渔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房屋出租、土地出租、利息股息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比如,岱西抢抓XX绿色石化基地和XX经济开发区建设机遇;秀山充分用好常石集团产业带动优势,整合村民闲置房产出租,平均每户每月租金达2元,既有效解决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又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二、突出生态优先,建设全域美丽海岛大花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全域美丽建设,打造“岛岛是花
4、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大花园。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XX岛美丽渔港活力港湾城市设计东海郊野公园规划等规划,加强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精心绘就乡村发展蓝图。抢抓大桥时代机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实施“七个一”“五个一”工程,精心打造XX本岛南部美丽港湾,全面提升海岛品质。二是加快全域美丽建设。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抓好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下好“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实施山体林地、水系、海岛、交通线路等绿化、美化、彩化工程,打造蓬莱森林公园、东海郊野公园、秀山大花园等一批高品质生态郊野公园,全县7个乡镇全部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1个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高
5、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行动,全力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现污水零直排区全覆盖,捧得“大禹鼎”银鼎。三是深入实施小岛你好行动。充分利用海洋海岛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坚持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做到一岛一主题、一岛一特色,实施好乡村风貌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工程,走出一条海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三、突出党建统领,推动乡村整体智治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以数字化对乡村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制度性重塑,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联共享”模式转变。一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突出抓好渔农村党组织建设,推动村社组织规范运行、村社
6、干部高效履职。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推动“162”体系与“141”体系有效衔接,建设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发挥好“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科网格作用,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现更多的事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就地化解。二是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每个乡镇启动建设1个以上未来乡村,聚焦“一统三化九场景”,有机叠加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让共同富裕惠及每一位群众。积极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打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今年来累计招引来岱就业创业大学生3214名,渔农村更具“人气”“才气”。三是高效提升
7、智治服务水平。聚焦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在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以重大任务牵引打造特色应用,加快“十五分钟服务圈”“农房浙建事“农村房屋安全使用一件事”等数字化项目,让渔农村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智”生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本次会议精神,以更强的担当、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加快建设XX海岛大花园,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贡献XX更大力量。篇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省委书记蓝佛安强调“千万工程经验是指导我
8、们准确把握三农工作规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金钥匙,指出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XX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抓手,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传承震续文脉乡愁,形成自上而下、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与中央、省委的最新部署高度契合,为我市进一步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晋中乡村振兴挺进2.0版本提供了参考。为此,市委政研室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XX县4个乡镇5个村实地调
9、研,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对XX县实施“三治三建三评”,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现报告如下。一、XX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模式(一)三治创建目标:范围覆盖全部村组,完成对163个行政村、377个自然村组脏、荒、乱现象的集中整治。创建标准:按照城郊型、工矿型、一般型、偏远型四种类型分类推进,城郊型对照国家卫生村镇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工矿型把“三治”和绿化结合起来,统一实施;一般型严格按照县级方案的标准坚决整治到位;偏远型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基础设施稳定运行。行政村要求做到“二十个无”(村内公共区域和所有农户房前屋后无垃圾坡沟、无污水排放、无
10、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挂、无乱侵乱占、无私拉乱接、无残垣断壁、无废弃圈舍、无危房破屋、无荒草枯树、无破损立面、无违章建筑、无闲置旱厕、无村内养殖、无臭味异味、无安全隐患、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村外田间地头无农业废弃物)。自然村组要求为“十个无”(村内公共区域和所有农户房前屋后无垃圾坡沟、无污水排放、无卫生死角、无残垣断壁、无危房破屋、无荒草枯树、无闲置旱厕、无乱贴乱挂、无安全隐患,村外田间地头无农业废弃物)。(一)三建创建目标:统筹村组资源集中打造,向创建意愿强、基础条件好、筹资渠道广、项目能整合、落实运营主体的村庄倾斜,建设“水美乡村”10个、“森林乡村”30个、“文旅乡村
11、”12个,去掉重复的共42个。创建标准:“三建”村庄重点围绕“一带一圈”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确定。“水美乡村”集中在水库周边、重点流域沿岸、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开展建设,按照“六个一”要求(一段河道、一片水域、一条廊带、一个节点、一种结合、一处配套),以潇河、白马河、泉寺河、太平河、龙泉河、木瓜河、温家庄河为单元,突出系统治理,开展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流管护、景观人文等措施,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对农村河道及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以点带面,打造独具特色的综合治水示范样板,提升河流水岸整体面貌,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贡献水利智慧,实现水旅融合
12、,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增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森林乡村”在去年完成乡镇政府所在地创建基础上,今年重点在中心村、人口超过500人的自然村、旅游风景区、主要干道周边,按照“三个加强”要求(加强林木绿地建设、加强林木绿地管护、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进行建设。一是统一标准,应绿尽绿。规划植绿,多树种配置,每村栽植高大乔木树种2株以上;提质优绿,美化宜居环境,每村至少规划一处1平米以上的乡村游园;见缝插绿,通村道路街巷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村区域及村内宜林地块绿化率达到95%以上;身边增绿,确保将树木优先栽植在人居环境周边。二是因地制宜,适地适绿。以实际地形地貌合理搭配树种,冯
13、家庄村村口空地绿化采取因地制宜原则,栽植金枝槐、柳树等树种;段廷村、张村采取家家户户门前种植一株山楂树的方式,既达到美化效果,又让村民有所收益。三是科学创新,多元绿化。采取乔灌花草多层次种植模式,集中打造村内公共绿地。“文旅乡村”重点按照“九有”要求对文化景点进行修复性保护(有文旅资源、有生态环境、有整体规划、有活动场所、有旅游产品、有配套设施、有专业人员、有安保措施、有旅游收入)。一是依托红色资源,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红色主体建筑为基点,形成红色氛围一条街或红色体验园区。比如,朝阳镇三岔村、解愁乡种子坡村、温家庄乡崔家埴村、景尚乡景尚村、尹灵芝镇尹灵芝村。二是依托有良好的古村落遗址基础的古村落
14、资源进行建设和开发,比如宗艾镇下洲村、平舒乡龙门河村、羊头崖乡西草庄村。三是依托有良好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旅游硬件设施和业态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建设,从旅游资源修缮角度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传扬。比如,南燕竹镇南燕竹村、平头镇黑水村、松塔镇梨峪村。(三)三评创建目标:评选人居环境最佳乡镇4个、最净村庄50个、最美庭院1个。创建标准:“最佳乡镇”要求高标准完成“三建”任务,全额完成行政村所在地、其他村组“三治”任务,乡镇所在地创建为“最净村庄”,验收“最净村庄”4个以上,验收“最美庭院”80户以上。实行每月考评,全年至少有3次进入全县前三位,年中做出示范并纳入观评路线,年底
15、评述的成绩进入全县前五名。“最净村庄”要求垃圾桶(箱)配足配齐,外观清洁干净,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清运;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路基完好、路面干净,两旁沟渠完善、排水顺畅;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供电、供水、路灯、公厕、活动场所等设施完好,能正常使用。“最美庭院”要求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室内陈设清洁干净,完成户厕改造,无垃圾、杂物、污水、污渍等;各类物品堆放整齐有序,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挂现象;菜园、花草、树木、盆栽等错落有致、富有农家情趣,与周边风貌相协调,无违建、安全等问题;家风文明,邻里和睦。二、XX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路径(一)用实一线工作法,全县总动员、人人有任务。专班专人专
16、职管,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领导小组,下设总指挥部,抽调16名工作人员,组建五个工作专班(“三治”“水美乡村”“森林乡村”“文旅乡村”“三评”)和五个专职督导组实体化运行,各乡镇参照成立前线指挥部。紧盯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日调度、周汇总、月考评、年总结的工作机制,明确各乡镇、各牵头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分解到岗,层层压实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有序进行。高位谋划强部署,把规划放在“三治三建三评”的首要位置,由县委书记带头,深入各乡镇开展专题调研,明确各村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目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统筹研究规划设计,
17、依规划执行建设,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各级部门共发力,农业、水利、林业、城环、文旅等县直部门冲在一线做规划、解难题、抓进度,向重点村组派出工作组,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制作发布短视频,醒目位置悬挂条幅,入户发放宣传页,线上线下同动,全方位、高频率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各个层面同支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县四大班子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包联乡镇指导工作。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委员深入农村调研指导,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实地观摩研究。充分激发农民主体“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建设,突出发
18、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三治三建三评”创建,通过表扬通报、典型选树、媒体宣传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二)用好节点工作法,定期督导观摩,月月有攻坚。明确了严格的时间节点,按照节点明确重点内容、责任领导、预期目标,算好工程任务量,总指挥部和各乡镇指挥部对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明确任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工作具象化、重点任务项目化。建立每月评比公示、双月观摩督导、每季度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的定期推动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队分东西片区开展2次督导式观摩检验创建成果,现场指出存在问题100余处。通过集中观摩,聚焦问题补短板,强力攻坚求
19、突破,认账不认输、服气不懈气,推动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强力推进创建活动。(三)用活激将工作法,红黑榜晾晒,曝光台评比。开设“红黑榜”,建立每周评比机制,结合督导组、工作专班反馈问题,以及各乡镇自查、考评、督导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对各乡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和公示排队,汇总形成“红黑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考评结果与专项支持资金挂钩,同时注重挖掘选树创建行动中的先进典型,积极培育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实行“四台账”管理,各乡镇设立自查台账、督导组建立问题反馈台账、环卫中心建立考评台账、融媒体中心建立曝光台账。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曝光台”,融媒体中心全程参与督导检
20、查,实施反馈问题销号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作用明显。实施明察暗访,县专职督导组走村入巷,现场指出问题899处,立行立改513处,责令限期整改386处。县专项工作考评办深入全县253个村组,发现各类问题1408处,按时完成整改1151处,整改率81.75%o三、XX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的突出成效(一)由乱转治一一变脏、荒、乱为净、绿、美,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新气象。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底色,“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开展以来,XX县坚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垃圾分类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基础社会建设,持续完
21、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目前,四轮自查摸排发现22788处已全部整改,第五轮自查摸排发现问题1399处,整改981处,整改率70.12%。按照“三治”创建标准,各乡镇以“二十个无”的要求进行自验,同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从治理效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已有525村组通过验收。按照“三建”创建标准,10个“水美乡村”按设计工程量全部完工,践行了“一泓清水入黄河”打造了河畅、水清、景美、人和的乡村“幸福水系”;30个“森林乡村”已全部完成主体栽植任务,栽植10余种乔木64175株,完成率达到106.95%,栽植其他灌木68852株,给往昔缺绿少荫的羊白线、西太
22、线等公路镶上了“生态边”。其中,西洛镇北河村发展梅杏、樱桃、西梅等特色产业片林;解愁乡冯家庄村栽植金枝槐、柳树等绿化美化树种;温家庄乡崔家埴村采取乔灌花草多层次种植模式,集中打造村级游园,是30个在建森林乡村中游园面积最大、景观效果最好的一个村。12个“文旅乡村”5个村已全部完工,4个村完成工程量的97%,1个村完成96%,2个村完成95虬开展平头胡家理兴福寺、朝阳北下庄关帝庙等文物建筑认养工作,推进平舒崇福寺、阳摩山石刻等6处保护修缮工程,一批文物古建经过不断的修复修缮后被赋予新生、重焕光彩,XX千年文脉得到康续传承。(二)由负转正一一化资源负效应为优势产业,挖掘生态经济新动能。XX县拥有优
23、质的山水资源,特别是疫情之后,吸引了无数“打卡人”,但由于缺乏有序管理,不仅没有收入,还往往在水域沿岸留下一地垃圾,形成令人头疼的“负效应”。“三治三建三评”活动开展以来,XX县把农民增收致富摆在首位,以“治”促产,以“建”兴产,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和农村内在潜力,整合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以农文旅融合创新为主线,不断推进“农业+旅游+文化+N”业态创新,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不搞千村一面,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许多乡镇都打造了自己的王牌
24、景点,像南燕竹镇南燕竹村的燕州湖和荷花池、宗艾镇下洲古村、朝阳镇三岔村肥村小组XX县第一个党支部创建地、温家庄乡崔家埴村的乡村记忆馆小庭院、景尚乡景尚村的八路军司令部旧址景点等,推出了一批古邑古韵游、红色记忆游、花样山水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以点带面、一线串珠,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轴带、循环廊带,带动沿线村组焕发崭新面貌。“五一”期间,松塔、西洛、羊头崖、南燕竹积极承办“潇河烧烤部落”,成为XX最具热度的“网红打卡点”,被网友点赞为晋中的“小淄博”,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收入近20万元。(三)由标到本一一让乡村由一时美真正变为持久美,塑造县域形象新气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范 整治 工程 千万 经验 研讨 材料 党课 讲稿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