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警匪片的互文本改编与文化流动影响研究.docx
《中韩警匪片的互文本改编与文化流动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警匪片的互文本改编与文化流动影响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罐匪片的互文本改编与文磷动影Off究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日渐提升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快速提增扩容至数百亿人民币,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对中国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不仅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运用越来越多,而且与中国电影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合拍制作也越来越紧密。其中,地缘上位处朝鲜半岛与中国“一衣带水”、历史文化上与中国有复杂交汇的韩国,更是抢占先机很早就展开了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合作。20世纪下半期,韩国就以独立制作或与香港合作的模式拍摄了异国情鸳(1958)、秦始皇帝与万里长城(1962)、上海之夜(1963)妲己(1964)、黄河对我说(1965)、上海黑玫瑰(1971)等多部电影。1992年中韩正式建
2、交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韩国更是强劲推涌“韩流”进入中国,推出了武士(2001)、我的野蛮师姐(2004)、无极(2005)、雏菊(2006)、墨攻(2006)、非常完美(2009)、好雨时节(2009)、分手合约(2013)、大明猩(2013)等一系列中韩合拍片。2014年7月3口中韩签署了中韩电影合拍协议,随后中韩捕捉情势,迎来了我的早更女友(2014)、重返20岁(2015)、我是证人(2015)、我的新野蛮女友(2016)、梦想合伙人(2016)、赏金猎人(2016)外公芳龄38(2016)等合拍高潮。当然,目前在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三年有效期结束、尤其是萨德事件导致中韩关系恶化的背景下,
3、未来韩国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合作交流必将迎来未知期限的寒冬。整体来说,中韩电影的合拍交流一直存在着思路狭窄、题材创新匮乏的问题,因为截至目前,中韩合拍片主要集中于爱情喜剧片、动作片、警匪片,且合拍模式大多局限于以下三种:一是成功电影的互为翻拍改编,比如我的野蛮师姐我是证人笔仙外公芳龄38捉迷藏危险关系等,一是或影片或演员的“一剧两版”,比如重返20岁的两个版本和武士的演员参与等,一是简单的导演或演员输出,比如郭在容导演来华拍摄我的早更女友等影片、许秦豪导演来华执导好雨时节等影片、张东健参演无极等。其中,中韩合拍最典型的是翻拍改编现象,实际上同一个剧本、中韩两版的拍摄方式也是翻拍思路的延伸发展。鉴于
4、中韩之间爱情喜剧片翻拍以韩国输出为主、动作片类型翻拍以中国输出为主,两者都比较单维度,因此本文主要聚焦翻拍改编双向集中的警匪片。中韩电影在翻拍改编中不仅呈现出互文本改编中的创作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韩文化之间的势差和流动影响。一、互文本改编与创作差异迄今,中韩互为翻拍改编的警匪片涉及12部电影,包括中国香港电影无间道(2002,刘伟强、麦兆辉)和根据其构思翻拍的韩国电影新世界(2013,朴勋政)、中国香港电影跟踪(2007,游乃海)和根据其翻拍的韩国电影监视者们(2013,曹义锡、金丙书)、中国香港电影英雄本色(1986,吴宇森)和根据其翻拍的韩国电影无籍者(2010,宋海成)、中国香港
5、电影喋血双雄(1989,吴宇森)和根据其翻拍的韩国电影新喋血双雄(2012,李宰汉)、韩国电影盲证(2011,安尚勋)和根据其翻拍的中国内地电影我是证人(2015,安尚勋)、韩国电影捉迷藏(2013,许政)和根据其翻拍的中国内地电影捉迷藏(2016,刘杰)。上述或原创、或翻拍改编的电影,构成了研究中韩电影合拍与影响的重要互文本,每一个文本都对应着另一个文本,或形似、或神似,在互为镜像中,呈现出对相关文本的参照、碰撞、吸收与转化的“互文性”特点,表现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等方面,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成为可以勾连中韩电影历史、类型创作现状等方面的开放性叙事系统。(一)故事讲述:叙事主线保留,有差异性调整
6、上述互为翻拍改编成功的中韩警匪片,均为在彼此电影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或票房佳作,在故事讲述方面,整体上具有较突出的娱乐观赏性和异域奇观性,以及迎合特定市场观众“惊奇感(surprise)悬念感(suspens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的潜在优势。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在已有文本的熟悉框架中融入陌生化的情节桥段,并形成为创新性、接地气的新故事讲述,这是互文本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如美国著名理论家和影评人路易斯贾内梯所言,“改编的要旨并不在于它如何能复制原作品的内容(那是不可能的),而在于它如何能保留原素材”,整体而言,中韩警匪片在翻拍改编过程中,故事主线依然是警察与匪徒斗智斗
7、勇的“猫鼠游戏”进程,其中穿插着兄弟姐妹、父辈与子辈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影响。就情节编排来说,除影片新世界删减简化处理了无间道原有的复合故事线索之外,大都延续了原版故事的叙事时空脉络,比如监视者们我是证人等影片基本上保持了跟踪盲证等原作中警匪智斗对抗、高潮推涌的叙事走向,叙述时间线未变、只是调整变换了韩国和中国的地理概念,无籍者只是将原作英雄本色中作为异域的台湾置换为泰国,人物命运发生重要改变的场所均延续了下来。相比较而言,在翻拍改编的故事走向编排上,中韩电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处理,韩国电影影的故事往往“满格”,不留空间给故事的“遗憾”和“未知”,赋给观众感叹的空间较少,而中国电影的结束往往不是故
8、事的结束,有些甚至还是故事的开始,即常常不求全、有留白之美。换言之,韩国电影常常而中国电影以英雄本色和无籍者结尾处理为例,英雄本色中宋子豪从宋子杰手中拿枪结果了谭成的性命、兄弟携手面临未来,这既具有开放性叙事的意蕴,也符合港式法治框架下的合理性叙事终结。而无籍者中金赫死在了弟弟金哲怀里,金哲伤心愤怒之间举枪杀死了郑泰民,虽然实现了复仇惩恶的一时爽快,但在警察暴怒杀死投降的犯人和失去至亲的悲伤等复合情绪中,更凸显出故事的悲剧性。再比如跟踪和监视者们,前者最后黄警官受伤没能参与到抓捕陈重山的任务中,陈重山也没有死在警察的枪下,而是被鱼钩挂住脖颈动脉失血而死(而这正是他杀人的手段),暗合了人物命运冥
9、冥之中自有安排的中国哲学思想韵味,而后者最后黄班长受伤继续追捕詹姆斯,并在两人举枪对决中黄班长胜出、詹姆斯倒下,简单直白地终结了故事。在上述影片中,在翻拍改编中,对原作故事情节调整幅度最大的要数新世界了。原作无间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主线与戏剧内核,则是警方卧底陈永仁和黑帮卧底刘建明之间的外在暗中智斗、内在却因特殊身份、生命体悟而惺惺相惜,两人如同太极阴阳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太极模式既具有丰富饱满的叙事空间与吸引力,同时也典型呈现出中国哲学审美的文化意蕴。但新世界中,黑帮卧底的角色被完全剔除,卧底警察李子成单向度地潜入黑帮内部,全片警察鲜少出场,仅有李子成与上级的寥寥几次交换情报,叙
10、事重心完全集中在黑帮内部,主要贯穿线索是李子成与黑帮主力丁青的兄弟成长、生死与共,这虽然人性表达上更符合兄弟情义、帮派道义,但却少了心灵层面的悸动与共鸣。(一)人物塑造:警匪构建,各有侧重警匪片最核心的戏剧冲突,在于警察与匪徒的矛盾对抗,整体叙事主体上应以警察为重心展开。而套用吴宇森的话,警匪片的“风格主要就是人物的塑造”,人物塑造的关键在于构建警察与匪徒之间的正邪两极对抗、心理较量的双重张力。一般来说,警察与匪徒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的物理身份界定、体制与反体制的矛盾是明确的,但警察、匪徒在道德、人品或个性等方面却具有着可以丰富调度的开放性空间,并不是警察一定是好人、匪徒一定是坏人,警匪可以同样裹
11、挟于复杂纠结的人性情感、责任使命与道义情感中。就这点而言,在翻拍改编的过程中,韩国警匪片常常大胆处理警匪的社会既定角色分配,很大程度上弱化警察的权力、正义与能力,而某种程度上强化匪徒的力量。大体来说,韩国警匪片弱化警察描写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强化表达基层警察的孤掌难鸣、没有话语权和专业能力羸弱,比如盲证中小警察虽然相信了盲女秀雅的证词,但上司不重视让他的调查失去了先机;一是从批判反思的角度描摹警察机构内部的黑暗,警察执法行为可以变成赤裸裸的交易,警察可以尊重自我、放弃正义,比如新世界中上司一味恐吓要挟李子成,导致李子成最终放弃冰冷的警察机器和作为卧底的正义使命,接受了对之有情有义的黑帮主力丁青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警匪片 文本 改编 文化 流动 影响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