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透视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docx
《从《说文解字》透视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说文解字》透视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说文解字阖a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科学地分析字形、审定读音、辨析字义的字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正如说文解字叙所说的:“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大事,莫不毕载。”1320居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包含其中。正因于此,我们可从说文中相关汉字入手,对我国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进行探讨。居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室的结构布局,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设计,但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思想文化。关于我国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我们将从房屋和庭院两个方面给予论述。一、房屋房屋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居室的核心部分。我们选取“
2、堂”、“室工“房”等字,从布局结构、四角称谓、座次尊卑、采光通风、承重部件等方面展开论述。(一)房屋布局我国古代庭院建筑的主体部分为堂,堂前为楹,两侧为序,后有房室。堂是庭院建筑的主体。堂,说文:“殿也。从土,尚声。”从土,表明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尚”声兼义,徐源说文解字注笺:“尚者,尊上之义,向慕之称。”字汇小部:“尚,崇也,又尊也。”表明了堂在整个建筑中的中心、尊崇地位。堂一般是建立在高台之上的高大壮观的建筑物,桂馥说文义证:“凡正室之有基者谓之堂”可证。堂又称明堂,古代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国家大典,都在明堂举行。堂也是普通家庭待客、议事、举行婚丧嫁娶的地方,从而可见其尊崇
3、地位。因父母往往是堂上活动的主事,在家中地位最高,因此又称父母为“高堂”。有时尊称别人母亲为“令堂”、“尊堂”,并非在家庭中母亲地位高于父亲,而是源于汉民族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随着人口的增加,几代人共用一堂,故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之说。同祖兄弟称“堂兄弟”、同祖姐妹称“堂姐妹”也来源于此。在阶级社会中,因身份地位不同,堂的规模大小也有不同。礼记礼器规定:“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坐北面南,堂前无门,仅有两根柱子,分别称之为“东楹”、“西楹”。楹,说文:“柱也。”现“楹联”即因此得名。堂没有南墙,因而敞亮,于是又名“堂皇”。如汉书胡建传:“于是当选土马日,监御
4、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再如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丁牛何之?日:将以衅钟。”正是由于堂无南墙,所以他才能看到牵牛人并与之交谈。堂两边有序,说文:“序,东西墙也。”堂占据了居室前部的大部分面积,堂的东西两序把余下的面积隔开,在序外各形成一个与堂进深相等的狭长空间。这两个狭长空间又前后隔断,各形成两个小房间,前为“厢”(说文未收此字),后为“夹”(说文释作“持也”,取两边夹持堂之意),也称“阁工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即是。堂的后部有墙,把堂与其后的室、房隔开,中间有户与堂相通。室,说文:“也。从从至。至,所止也。”从甲文字形或来看,皆象内有“矢”着地
5、之形,表止息、居住之地。反映了先民从户外采集、渔猎回来后,将“室”作为休憩之地的情形。释名则采用声训的方法,“室,寅也。人物满其中也。引申之则凡所居皆日室”。室位于堂后,有户与堂相通,要入室必须先登堂。如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J成语“登堂入室”,其意为登上大堂,进入室内,也指出了堂和室的关系。堂在外,室在内,因此室也称“内室”。我国古代在男女分工上,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活动范围一般为内室,因此妻子也称作“妻室”、“内室”或“室人”。房,说文:“室在旁也。从户,方声。”古人住宅,主要房屋设双扇之门,而次要房屋设单扇之户。从户,表示这种房屋在家中处于次要位置。“方”既表读音,也兼表义。
6、“方”、“旁”古音相近通用。段注:“方,又假借为旁。”“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室之两旁也。”由此可见“房”为室旁之屋。桂馥说文义证:“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21663给予了明确的解说。正是因为室与房位置上一正一偏,因此在一夫多妻制的阶级社会中,居室分配有着严格的规定:原配夫人,即嫡妻居住在室,称为“正室”。嫡妻之外的其他夫人居住在室旁之房,称“侧室”、“偏室”或“偏房工这种居住格局,带有明显的等级尊卑观念,任何人不允许僭越。除此之外,庭院的建筑还有塾,尔雅释宫:“门侧之堂谓之塾。”郭璞注:“夹门堂也。
7、”塾字从士,孰声。从土表示以土构建,声符“孰”即“熟”之古字,兼表其义。古时大臣们准备朝见君王,一般都在塾地等候,并反复熟悉所需奏明事情,以免遗忘或出错,故以“塾”为名。旧时家庭聘请教师教授子弟,地点便设在塾,故称“私塾”。我国古代的这种居室结构及居住规定,明显反映了居住文化的等级和尊卑观念,为维护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一直长盛不衰。(二)房屋四角奥,说文:“宛也,室之西南隅。”从类声。段注:“宛奥双声,宛者,委屈也。室之西南隅,宛然深藏,室之尊处也。”网338因门在室的东南一隅,所以西南一隅最为深隐,也成了室内最尊贵的地方。“深奥”一词即来源于此。宦,说文:“养也,室之东北
8、隅,食所居。”尔雅释宫郝懿行疏:“云食所居者,古人庖厨食阁皆在室之东北隅,以迎养气。”“宦”本为养育义,因先民饮食在东北一隅,可得养气,故命之。室之西北一隅在说文中未见,但尔雅释宫中称之为“屋漏”。如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屋漏”是因日光在偏午时分,由西北隅的天窗漏进房屋之地而得名。(三)座次尊卑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即使在室内就座,也严格讲究座次尊卑。坐西向东最尊贵;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坐东朝西最卑微。座次尊卑的确定,跟安全程度密切相关。古代门在南侧靠东位置,危险大多来自门外,最尊位即最安全之处,最卑位即最危险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9、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项伯自坐东向,以示势力强大,地位尊贵。其谋士坐南向,第二尊位。沛公作为客人,本应东向,却屈居北向,既反映了其势力弱小,同时也反映了项王有意贬低他。张良地位更低,只能西向而“侍工同样,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侍之。”也符合尊卑座次。韩信自坐西向,而让广武君坐东向,以示对其尊敬之意。如果并排坐在同一方位,也有尊卑之分。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向)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即同在南向北向的,以西为尊;同在东向西向的,以南为尊。以上可见,古人的座次是非常讲究
10、的,并蕴含有明显的等级尊卑观念。(四)采光通风为了更好地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在上古时期,我们先祖就设计并建造了窗、牖、向,用来进行采光和通风。囱(音ChU白ng),说文:“在墙日牖,在屋日囱。象形。窗,或从穴。囱,古文。”这里的“屋”指屋顶(段注:“屋者,室之覆也。由此可知囱为屋顶之窗,即天窗。其古文形体,呈扁圆形,且有窗根,正像远古天窗。窗是后起字,增“穴”旁进一步明示意义。远古居处之天窗,除采光、通风外,还用于排烟。后来仅用其排烟,虽功用有变,但字形未变,囱转而表示烟囱(音Cdng),玉篇:“囱,通孔也,灶突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艺的提高,对居室的采光和通风有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牖
11、”和响”。牖为房前之窗,其位置在门之旁。牖,说文:“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也,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古者室必有户有牖,皆南乡(“朝南”之义)。”可见古代房屋有门有窗,门窗都朝南。“牖”从“片”,表示以木为材质;从户、甫(杨树达:“甫之为言旁也)表示其位置在门户之旁。如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向,说文:“北出牖也。从,从口。”徐激说文解字注笺:“古者前堂后室,室之前为牖,后为向,故日北出牖也。”向,甲文为,像内有窗之形。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冬季北风呼号,为躲避寒风的侵袭,到了冬季就把北边的窗户堵上。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塞向埋户,穹窒熏鼠。”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文解字 透视 古代 居室 结构 布局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