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年12月前言7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8一、“十一五”期间首都教育实现了新跨越8二、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形势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H一、指导思想11二、主要目标12第三部分重点工作15一、基础教育: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础15(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5(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17(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8(四)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18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技能19(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19(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19(三)深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20(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20三、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实
2、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1(一)提升整体办学水平21(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2(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3(四)扩大社会服务功能23(五)发挥文化传承职能24四、终身教育:搭建便利市民学习的网络平台24(一)健全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24(一)广泛开展各类继续教育25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26(一)深入开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6(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26(三)加快办学体制改革27(四)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7(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8(六)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28六、改革考试招生制度29(一)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29(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29(三)改革成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3()(四)创新
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30七、提升首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30(一)全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30(一)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31(三)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31(四)开创良好的教育外事服务局面31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32(一)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32(一)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融合32(三)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33九、加快调整学校空间布局结构33(一)合理调整基础教育空间布局33(二)加快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布局33(三)优化高等教育空间布局34(四)加大空间布局规划的实施力度34第四部分保障措施35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35(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35(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3
4、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36(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6(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7(六)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37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38(一)大力加强师德建设38(二)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38(三)建立保障教师地位和待遇的长效机制40(四)健全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40三、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41(一)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41(二)优化投入分配结构41(三)提高经费使用效益42四、推进依法治教和科学管理42(一)提高制度建设水平43(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43(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校44(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44五、健全和完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44(一)健全教育督导体制和机制
5、45(二)依法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职能45(三)完善教育督导保障措施46规划实施46前言规划性质:“十二五呻寸期是实现首都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首都发展形势,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出。为切实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2011-2015年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文件,是本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依
6、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编制年度教育工作计划,规划、评审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项目,制定实施各项教育政策措施的主要依据。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期限:2011-2015年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期间首都教育实现了新跨越“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首都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
7、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战略方针,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教育开放,首都教育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势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教育普及水平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形成了“社会大课堂”、“蓝天工程”等一系列首都品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
8、断完善,教育结构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显著扩大,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残疾儿童少年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资助政策逐步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基本保障。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教育开放程度持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117个,招收留学生28万人次,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任教的外籍教师达到400()多人,首都院
9、校在境外承办的孔子学院(课堂)已达102个,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日趋深入。教育投入显著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42倍,占GDP比重提高了0.64个百分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教育功能不断拓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学习资源与载体不断丰富。“十一五”期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奠定了
10、坚实的基础,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二、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形势“十二五”期间,是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高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不断迈进的重要时期。新的历史阶段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对首都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首都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十二五”时期首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已成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使命,这就要求首都教育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紧紧围绕首都产业结构调
11、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教育公平的程度备加关注的新形势,首都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发展,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快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的优质化、多样化和均衡化,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由义务教育向其他教育领域延伸,让市民感受到首都教育的新变化,促进首都的和谐稳定。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首都教育发展的压力
12、持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市区和城乡结合部人口规模迅速增加给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带来了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学龄儿童少年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将面临新的需求高峰。中心城区人口疏散、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也对加快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妥善解决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这都要求首都加快完善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人才竞争对构筑首都教育新优势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当前,科技、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求北京更加积极、有力、创造性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13、的战略地位,突出首都教育特色,构筑首都教育发展新优势,在拔尖创新人才、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上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发挥首都教育对全国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成为展示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最新成果的示范窗口。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首都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包括:教育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的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全面提升;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教育公共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资源布局还不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变化的新需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亟待确立。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14、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切实落实全国和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按照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推进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现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基本形成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
15、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教育资源布局,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保持市民受教育程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进一步健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普遍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覆盖面达到80%以上。市民终身学习的条件更加便捷。健全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普惠
16、便利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市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按期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提出的各项目标。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能力,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教育资助制度,不断提高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不断健全更加完备、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更加优质而富有特色的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17、,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建立和完善符合北京实际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教育质量。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教育体制。全面实施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更加深入,试验内容进一步丰富。积极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转变教育发展观念,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解决首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区县和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完善与城市区域功能相配套的教育布局。加快布局结构调整,优先加强教育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尽快形成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
18、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依法保证新城、新建小区和危改拆迁地区配套教育设施的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主要项目达标;实施职业教育空间布局规划;市属高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建立高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开放新格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显著提升。外国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在京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12万人次。华北五省区教育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京港澳台教育合作更加深入。提升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保障能力。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基础环境持续改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达到95%以上,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便捷化,建成与“
19、数字北京”相适应的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专栏:“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2015年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952义务教育毛入学率()105100以上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994每K)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636967005中小学建网学校比例()90.8956外国留学生规模(万人次)7.112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4158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5060以上9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3540第三部分重点工作一、基础教育: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
20、础(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完善中小学德育体系,培养和弘扬“北京精神”,制定并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搭大社会实践育人平台,研究探索社会大课堂等北京特色德育品牌活动的常态应用机制,创新德育活动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公民素质、国际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落实全员育人,总结和推出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经验。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严格落实新课程计划,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21、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活动机会。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和颁布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指导意见。全面修订教科书,以人类文明优秀遗产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建立各级课程改革资源库。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有效控制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率的上升趋势,降低中小学生的肥胖率,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为突破点,健全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继续加
22、强金帆艺术团等高水平艺术社团建设。健全学业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构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对学生个体、学校、区县不同层次的评价反馈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课堂教学质量、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各个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中小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育人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试验,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建立一批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实验班。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评选500个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二)加快发展学前教
23、育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落实“学前教育保障项目”,实施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幼儿园条件达标工程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程。通过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使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1530所左右,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有效缓解“入园难”状况。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区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制定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实施奖励补贴政策,加大对部门办园的支持力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机制,形成幼儿园安全监管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教育改革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