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docx(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二O一一年十一月序言1第一篇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社会建设2第一章过去五年建设成就2一、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2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3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4四、社会广泛参与扁得世人瞩目5五、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5第二章今后五年发展环境6一、今后五年是北京社会建设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6二、今后五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7三、今后五年加强北京社会建设意义重大7第三章今后五年发展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8 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8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9 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9 坚持广泛动
2、员、共建共享9三、发展目标9社会服务更加完善10一社会管理更加科学10社会动员更加广泛10一社会环境更加文明10社会关系更加和谐10第二篇关注民生完善社会服务12第四草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12一、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各类人群12二、让居民生活更便利13三、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14四、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14第五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5一、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15二、让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16三、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16四、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16第六章发展社会事业17一、让孩子们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17二、让文化发展更好服务群众17三、努力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增长1岁19四、倡导市民做“健康
3、北京人”19第七章健全社会福利体系20一、让社会福利适度普惠20二、让老年人安享晚年20三、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21四、让每个特困家庭和人员都能得到救助22五、让慈善成为社会风尚22第三篇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24第八章实现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24一、科学合理调控人口规模24二、加强实有人口动态管理24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25一、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27二、搭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9三、全面实现城市社区建设规范化29四、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社区化管理31第十章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31一、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32二、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32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32四、完善应急
4、防灾管理机制33第十一章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33一、促进互联网新媒体发展33二、完善网上公共文化服务34三、加强网上宣传引导工作34四、依法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管理35第十二章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35一、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综合试点工作35二、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35三、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36第四篇激发活力动员社会参与37第十三章动员公众广泛参与37一、全面推进居民自治37二、不断推进村民自治37三、积极推动公众参与38四、切实加强社会监督38第十四章激发社会组织创造活力39一、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392627四、完善特定人群管理和服务第九章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5、二、基本形成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39三、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40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41第十五章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42一、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42二、营造企业发展社会环境43三、实现商务楼宇服务管理全覆盖43第十六章推进社会积极协同45一、基本实现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45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45三、完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46第五篇优化环境创建社会文明48第十七章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48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48二、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48三、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49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9第十八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0一、
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50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50三、增强群众法律意识51第十九章倡导科学的方式方法51一、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51二、持续开展科学普及活动:51三、坚持反对迷信和邪教52第二十章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52一、注重社会舆论引导52二、加强社会心理关怀52三、完善心理援助服务53第六篇共建共学构建社会和谐54第二十一章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54一、注重倾听群众呼声54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54三、切实保障合法权益55第二十二章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55一、畅通诉求表达渠道55二、加强改进信访工作56三、引导理性表达诉求57第二十三章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57一、健全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5
7、7二、强化源头治理社会矛盾纠纷58三、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58第二十四章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58一、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调研59二、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9三、实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59第二十五章健全社会和谐创建机制60一、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60二、深入开展和谐社区(村镇)创建活动61三、深入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62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创建活动62第七篇完善措施实现奋斗目标63第一十/、早健全组织保障体系63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体制建设63二、不断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64三、不断加强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6M第二十七章健全工作保障制度65一、健全法制保障体系65二、加大财政保障
8、力度65三、优化资金管理使用6566第二十八章健全实施保障机制一、完善重点项目支撑体系66二、建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66三、健全督促检查评估制度66“十一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建设既面临许多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巩固和发展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首都工作实际,系统设计、科学规划,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北京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北京市
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专项规划制订,主要围绕完善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创建社会文明、构建社会和谐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第一篇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今后五年首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发展已有工作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第一章过去五年建设成就“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成功举办
10、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不断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使北京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实施“五无”目标动态管理,民生得到切实保障。率先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老一小”大病统筹等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43%和1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实施社保卡制度,累计发
11、放社保卡825万张,177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实时结算。实施“大民政”工作思路,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制度相应配套、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救助体系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为支撑的新型养老助残服务格局基本形成。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全市完成4万多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基本实现残疾人在家无障碍。城乡老人同等享受老年优待、高龄津贴、居家养老(助残)券、老年医疗补助、无保障老年居民福利养老金等待遇,养老床位由“十五”期末的3万张增加到7万张。SOS儿童村建成使用,儿童福利床位由757张增
12、加到1715张。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义务兵优待金实现城乡同标准、全覆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了4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服务资源人均拥有量和保障水平全国领先,有的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基础教育入学率保持较高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60%,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5%,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切实保障,教育普及程度基本达到发达
13、国家水平。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广泛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81岁。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治和大型活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医疗机构实有床位92871张,较2005年增长了17.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高,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
14、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9.1%,达到国际化城市水平。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70%以上的城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96156社区服务热线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完成336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和配置,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社区(村)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区(县)成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社会建设工作机构,141个街道、120个乡镇建立社会工作党委,初步形成党委领
15、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70%的城市社区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初步形成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先后认定两批共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并开展社会组织党建“3+1”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形成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全市1249座商务楼宇全部建立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基本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村庄社区化管理等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各类人群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出台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
16、进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实施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政策”等20多项惠民政策,建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初步形成社会建设政策体系框架。四、社会广泛参与赢得世人瞩目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中,全市上下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动员机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世人称赞,群防群治成果显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及时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转化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重大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首都科学发
17、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与此同时,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经常化、科学化,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局面初步形成。五、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建设成效明显。不断扩大各类人群服务管理覆盖面,着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定人群服务管理,加快推进“温馨家园”、“新居民互助服务站”、“阳光中途之家”建设步伐,完善和推广劳动纠纷调解六方联动机制、人民调解进派出所、信访代理制等不断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
18、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首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第二章今后五年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北京社会建设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挑战。紧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一、今后五年是北京社会建设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国家和
19、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制订和实施全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创新驱动转型,为全市社会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强大动力。近年来全市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为今后五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创造了有利契机。“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首都社会建设机遇难得、大有可为。二、今后五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社会建设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
20、盾凸显,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各类人群和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艰巨复杂,信息网络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三、今后五年加强北京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新形势、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科学谋划、系统设计,由点到面、整体推进社会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而紧迫任务。第三章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
22、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完善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动力,以动员社会参与为基础,以优化社会环境为保障,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科学体系,为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社会建设
23、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首都人口结构新变化、群众需求多样化实际,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完善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普惠公平,让社会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把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立法工作,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充分运用民主方式、群众工作方式、说服教育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努力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把体制创新、制度建设作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积极适应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社会 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