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O一六年二月目录第一篇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2第一章发展基础2第二章发展环境5第三章总体要求7第二篇合理布局优化提升区域功能12第一章加快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12第二章加强人口调控与服务管理14第三章优化功能布局16第三篇扩大开放持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18第一章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8第二章推进国际交流合作20第三章全面优化国际服务环境22第四篇创新驱动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3第一章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3第二章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26第三章提升集约高效发展水平29第五篇文化引领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31第一章全面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31第二章提
2、高公共文化服务力34第三章提升区域文明程度36第四章促进文化国际交流38第六篇城乡协调提升建设管理水平39第一章实施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39第二章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42第三章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43第四章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45第七篇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49第一章提升绿化建设水平49第二章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51第三章持续改善空气质量53第四章树立生态文明风尚54第八篇以人为本推进民生服务优质均衡发展55第一章大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55第二章全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58第三章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62第九篇共建共享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65第一章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65第二
3、章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66第三章加大社会动员力度68第四章深化平安朝阳建设69第十篇深化改革强化体制机制保障71第一章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71第二章强化民主法治建设74第三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75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朝阳区紧抓机遇、应对挑战、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环境和繁重任务,全区在调整转型中确保了经济平稳运行,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了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谱写了科学发展、民生幸福的新篇章。进入“十三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京津
4、冀协同发展将不断深入,北京市将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二未来五年,是朝阳区服务首都功能、强化核心优势、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市委、区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制定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双十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
5、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功服务保障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域核心功能优化提升。国际商务中心功能更加凸显,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08家,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国际金融主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04家,比“十一五”末增加52家。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取得突破,壳牌、三星、中粮集团等16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国际商贸枢纽功能不断增强,以京交会为契机,打造全球性服务
6、平台,举办了上合组织、东非、中东欧等多边经贸活动,CBD成功连任世界商务区联盟和中国商务区联盟轮值主席。国际商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建立外商投资大项目代办绿色通道,国际化社区建设、国际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形成独特品牌优势。积极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按照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的思路,疏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口无序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63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5.2%,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达到448亿元,比一五”末增长91.2%,年均增长13.8%。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4+4+4句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商务服务业、金融业、
7、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形成支撑,财政收入占比共提升27.4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4%和14%;房地产、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稳步调整,财政收入占比共下降14.8个百分点。技术合同交易额较“十一五”末增长3.8倍。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5.3%左右。城市治理塑造宜居环境。深入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压减燃煤约192万吨,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25万余辆,PM2.5浓度累计下降8.7%。着力打造“清水朝阳”,实施“7543N”、“9942N”系列水务工程建设,治理中小河道24条,新建18处雨洪利用工程,推进
8、清河第二、高安屯、定福庄3座再生水厂建设。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044.6公顷,平原造林约2.8万亩,新建成6座郊野公园,城市环境更加绿色宜居。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完成进京通道等424个环境建设整治项目,拆除违法建设963.2万平方米。小4+4+4”产业体系:巩固提升现代服务、金融、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四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信息服务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房地产、高端生活服务、传统商贸服务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四大配套性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新增5条轨道线路,区域内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46公里。东坝大街等IOl条道路建设完工。多措并举加强交通治堵,朝阳路开
9、通全市首条潮汐车道。实施分区域管理,重点区域和道路沿线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形成新格局。积极探索农村城市化路径,来广营、常营、豆各庄等“一绿”6个乡成为全市城市化试点。农民转居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6万农民实现转居,74个村整体搬迁上楼或改造。土地储备和重点村整治有序推进,北皋、北苑、驹子房等9个重点村改造基本完成拆迁腾退、回迁安置等7项任务。农村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制定了农村地区“1+6”产业发展政策,建成国家广告园等重点项目,加快低级次产业腾退。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文化部和北京市合作推进的承载首都文
10、化创新的重要区域。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全面建成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坚持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被民政部评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为北京市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试点,审批环节由80多个减少至50多个。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医联体服务区域全覆盖,建成中部、东部、北部、南部综合医联体和儿童、肿瘤、中医防治专科医联体。“双十工程”成效显著。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为“高精尖产业提供新的空间承载。CBD.奥运、中关村朝阳园等三大功能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CBD核心区、大望京科技商
11、务创新区、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等一批新的产业空间正在加快形成,电子城北扩区、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等区域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幼儿园37所,改扩建107所;依托“名校办分校”等方式引进优质中小学30所,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居于全市前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就业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累计实现再就业10.8万人。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区、街乡、社区(村)三
12、级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1万余套,启动棚户区改造五年计划,惠及4.7万户居民。城区181个老旧小区实现准物业管理工作全覆盖,城乡社区规范化率达到100%,社区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时代背景将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长远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构想和重大部署,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深刻分析并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深远影响,瞄准全球坐标,以国内发达城区的标准,思考谋划长远发展。总体来看,朝阳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增
13、强,“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的积极构建,将进一步强化朝阳区承载的国际交往功能,为朝阳区参与全球化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北京市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建设,为朝阳区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核心功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的确立,为朝阳区在服务首都工作中实现发展品质提升提供了方向和动力,特别是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为朝阳区基础设施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战略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为全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和法治保障。此外,筹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扩
14、大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农村城市化的推进等,都为朝阳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朝阳区“十三五”时期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内外部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新常态下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难度更大。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人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人口调控要求高、情况复杂,政策和措施亟待创新,城市病治理压力大,城市治理能力与区域功能定位尚不相匹配。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城市化任务重、成本高,城市化路径亟待转变
15、,城乡结合部治理难度大。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民生诉求日益多元,政府的服务治理能力面临新挑战。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破解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任务艰巨而繁重。第三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增进全区人民福祉,高水平建
16、设国际商务中心区、文化创新实验区、和谐宜居模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二、基本原则更加注重开放协同。立足国际化视野,紧抓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国际化、高端服务业聚集优势转化为对京津冀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辐射影响力。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服务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以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宜居宜业环境
17、。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倒推发展边界。坚持“多规合一”理念,注重土地、空间、产业、人口、生态规划的统筹衔接,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文化引领。把文化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战略,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激发区域文化创造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增强人文精神凝聚力、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使文化软实力优势加快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强化城乡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空间集约利用、资源均衡配置、服务均等覆盖,加快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城乡发展融合。更加注重共治共享。以增进人民
18、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区、文化创新实验区、和谐宜居模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高端集约、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宜居和谐、民生幸福的魅力朝阳。具体目标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提升。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功能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分类、有序疏解,严控增量,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国际商务核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交往服务配套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国际文化、体育、会展交流的主要承载地。经济发展质
19、量效益显著提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o单位产出水平稳步提高,“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0OO件。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生态宜居环境显著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绿化覆盖率达到48.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PM2.5下降率达到北京市要求,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城市病”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市容环境整洁优美。农
20、村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6个试点乡实现城市化。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农村地区现有农民50%以上实现转工转居,完成30个村搬迁上楼。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取得突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朝阳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民生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不低于经济增
21、速,就业实现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党政群共商共治不断深入,基本建成政社合作、覆盖全面、高效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朝阳区“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目标属性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注1)6.6预期性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6.5预期性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幅()15以上约束性5常住人口规模(万人)少于333.4约束性6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7用水总量(亿立方米)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8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
22、准煤)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9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注2)26.8预期性1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0以上预期性11发明专利授权量(件)10000预期性12技术交易合同额(亿元)900预期性13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25左右预期性14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速()(注3)8预期性15细颗粒物(PM215)浓度下降率()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17规划道路实现率()70约束性18绿化覆盖率()48.3约束性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约束性20主要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约束性21污水处理率()99约束
23、性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区域经济增速预期性23城镇登记失业率()2.5以内预期性24“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预期性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达到北京市要求约束性26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98以上约束性药品抽验合格率()99以上注: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统计口径按照现价折算。2.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6%、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速保持在3%的前提下测算。3.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速扣除2015年一次性因素测算。第二篇合理布局优化提升区域功能坚定不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部署,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首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朝阳区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三个 规划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189.html